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法興銀行:多重力量推升金價創新高 中國需求或將為現貨黃金提供數年支撐

2025-09-24 21:23

智通財經APP獲悉,法國興業銀行跨資產研究部發布研究報告《大宗商品指南針分析》,聚焦黃金價格上漲。法興報告指出,近期黃金已一舉打破之前的震盪區間,此次金價上行並非單一因素驅動,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寬松、全球央行持續購金、投資端持倉韌性等多重力量共振的結果,其中,來自中國的長期購金需求尤為值得關注,其儲備結構優化計劃或將為金價提供數年支撐。

一、金價上行的三大核心驅動力

1.美聯儲降息打開流動性寬松空間

法興報告將美聯儲上周的降息決策列為金價突破的「關鍵催化劑」。隨着寬松貨幣政策落地,全球市場流動性環境進一步寬松,此前壓制金價的利率端壓力顯著緩解,推動資金向黃金等避險資產轉移,直接助力金價突破長期阻力區間。

2.全球央行購金迴歸常態,支撐市場情緒

經歷英國黃金購買的季節性低迷后,全球央行購金需求再度回升至63噸,這一規模與2022年以來的月均購金量完全持平,重新強化了市場對黃金的看漲預期。從區域數據來看,英國作為重要黃金貿易樞紐,其黃金總出口量已恢復至正常水平,而流向中國的黃金規模尤為突出。

3.投資端持倉展現強韌性,ETF與對衝基金同步發力

對衝基金持倉穩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儘管上周對衝基金黃金多頭持倉名義價值攀升至73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增加100億美元),但多頭持倉數量(106手)與空頭持倉數量(21手)基本持平,表明市場看漲情緒雖濃,但未出現過度投機,持倉結構相對健康。

ETF持倉逆勢增長:即便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從2025年3月的峰值650點回落至當前的274點(不確定性顯著降低),黃金ETF持倉量仍累計增加204噸;僅過去四周,在不確定性指數下降192點的背景下,ETF持倉仍新增52噸,凸顯投資端對黃金的配置需求具備「非短期避險驅動」的韌性。

二、來自中國的長期支撐:儲備優化與購金潛力

1.中國黃金儲備現狀:佔比偏低,提升空間顯著

法興報告援引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與國際金融統計(IFS)數據指出,截至2025年7月,中國外匯儲備總資產規模達3.5萬億美元,而黃金持有量為2300.4噸,按當前金價計算僅佔外匯儲備的8.6%,在全球官方黃金儲備排名中位列第八。對比全球央行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21.7%的平均水平,中國存在明顯的儲備結構優化空間——若目標將黃金儲備佔比提升至20%,按當前金價測算,需將黃金持有量增至5337噸,較現有儲備新增約3036噸。

2.中國購金節奏:長期漸進,對市場衝擊可控

從歷史購金節奏來看,2022年7月至2025年7月期間,中國央行在有購金記錄的月份中,月均購金量達33噸(按HMRC估算數據)。若維持這一速度,完成3036噸的購金缺口需近8年時間。報告認為,這種「漸進式購金」模式具有合理性:一方面,黃金市場規模相對有限,大規模集中購金可能引發價格劇烈波動;另一方面,即便高金價可能導致短期購金節奏調整(如逢低買入),但中國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對衝地緣風險的戰略需求不會消失,長期購金趨勢明確。

3.全球影響:中國購金成金價「穩定器」

法興報告強調,自2022年全球央行黃金淨流入轉為正值以來,所有央行的月均黃金流入量為38噸,而中國每月33噸的購金規模已接近這一全球均值,成為全球央行購金陣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需耗時近8年完成儲備目標,中國持續的購金行為仍將為金價提供「長期託底力量」,尤其在全球地緣不確定性仍存、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寬松的背景下,這一支撐作用將更為顯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