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為20年老將,正式掌舵13倍大牛股

2025-09-24 18:4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財通社

  一筆涉及21億元的控制權轉讓,讓一家複合材料用樹脂產品製造商成為資本市場焦點。

  9月23日下午盤后,上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緯新材」,688585.SH)公告,股東SWANCOR薩摩亞、STRATEGIC薩摩亞及金風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金風投控」)協議轉讓公司股份事宜已完成過户登記手續。

  自此,上緯新材控股股東更迭為上海智元恆岳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智元恆岳」),智元創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智元創新」,又稱「智元機器人」)實控人鄧泰華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

  消息落地后,9月24日,上緯新材股價不出意外封住20CM漲停板,報收110.08元/股,總市值達到444.02億元。

  這場交易不僅點燃了股價狂飆,更讓外界注意到,在「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背后,曾長期隱身的智元機器人創始人鄧泰華,正在迅速走向聚光燈下。

  01 上緯新材易主,股價暴漲13倍

  根據公告,7月8日,上緯新材控股股東SWANCOR 薩摩亞、間接控股股東上緯國際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緯投控」),與智元恆岳及相關方簽署股權轉讓協議。

  交易完成后,智元恆岳受讓24.99%股份,上海致遠新創科技設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致遠新創合夥」)合計受讓5%股份。

  2025年8月15日簽署的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披露,智元恆岳為智元機器人及核心管理團隊共同出資設立的持股平臺。

  致遠新創合夥是智元恆岳的執行事務合夥人之一,也是其一致行動人。

  三筆轉讓涉及股份總額約1.21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99%,對價約9.41億元,每股轉讓價為7.78元。

  之后,智元恆岳計劃通過部分要約收購繼續增持上緯新材37%股份,對價11.61億元。這意味着整筆控制權交易總額高達21.02億元。

  上述股份轉讓完成以及相應表決權放棄后,上緯新材控股權正式易主,公司控股股東從SWANCOR薩摩亞變更為智元恆岳,鄧泰華成為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對該事件的反應堪稱瘋狂。

  7月2日起,上緯新材因公司控股股東籌劃控制權變更停牌,停牌前股價僅7.78元。

  7月9日復牌后,股價一路上行,截至9月24日收盤已漲至110.08元,短短56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314.91%。

  這種漲幅在A股極為罕見,尤其考慮到公司基本面並無同等程度改善,且期間多次進行股票交易風險提示。

  2025年上半年,上緯新材實現營收7.84億元,同比增長12.5%;淨利潤2990.04萬元,同比下降32.91%。

  2024年,公司錄得營收14.94億元,同比增長6.73%;淨利潤8868.14萬元,同比增長25.01%。

  可以看出,公司基本面不足以支撐400億元市值,但資本卻因實控人更換與AI 概念兩大因素,將其捧成了13倍大牛股。

  為何一家主營環保高性能耐腐蝕材料、風電葉片用材料的傳統材料企業,能在資本市場掀起如此波瀾?

  核心在於交易對手方身份——智元恆岳背后的智元機器人及其創始人鄧泰華。

  投資者的想象空間來自於兩點:一是人形機器人賽道正在成為全球資本追逐的熱門方向,二是智元機器人與上緯新材可能在新材料、應用場景等方面形成協同。

  儘管智元機器人在迴應是否打算借殼上市時表示,暫無在未來12個月對上緯新材主營業務做出重大調整或改變的明確計劃,但市場依舊選擇提前下注。

  02 隱身兩年,華為老將走到臺前

  21億元控制權交易,不僅讓上緯新材股價暴漲,還讓智元機器人實控人鄧泰華再度被曝光在大眾面前。

  上緯新材新實控人鄧泰華,現為智元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及CEO。

  鄧泰華,1977年出生,1999年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

  他在華為工作超過20年,早年是華為無線產品線的負責人,后來擔任華為公司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主導了鯤鵬、昇騰AI計算生態構建。

  目前暫不清楚鄧泰華何時從華為離職,但2022年11月他仍以華為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身份公開亮相。

  2022年11月9日,華為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發表主

  題演講。

  外界普遍認為,或因競業協議及身份敏感,鄧泰華在智元機器人創立初期刻意保持低調。

  公司2023年2月成立后,法定代表人是舒遠春,公司聯合創始人稚暉君(本名「彭志輝」)作為「華為天才少年」成為對外最鮮明的標籤,而創始人鄧泰華一直在幕后。

  1993年出生的彭志輝在2020年9月通過「天才少年」計劃加入華為,從事昇騰AI芯片和AI算法相關研究工作。

  儘管年薪百萬,他仍於2022年底選擇離開華為,「去做更有挑戰的事情」。

  2023年起,他頻頻在社交媒體上為智元機器人招人、宣傳產品,成為公司對外的代言人。

  2023年8月,他高調發布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遠征A1」,讓市場普遍誤以為他是公司靈魂人物。

  事實上,多家媒體在今年3月披露,智元機器人從一開始就由鄧泰華牽頭籌劃創立,他纔是實際掌舵者。

  在2月份,鄧泰華就已經以智元機器人董事長的身份接待到訪的上海國投公司一行。

  3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舒遠春變更為鄧泰華,表明隱身兩年后他正式走到臺前。

  8月21日,智元機器人首屆合作伙伴大會在上海舉行,鮮少露面的鄧泰華發表了開場演講。

  鄧泰華在會上透露,預計公司年底會完成下一輪融資。

  跟宇樹科技一樣備受熱捧的智元機器人,成立次月就拿到了高瓴創投參與的天使輪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自創立以來,智元機器人已累計完成11輪融資,3月底完成由騰訊領投的B輪融資后,估值已達150億元。

  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大約2個月前。8月1日,公司宣佈已獲得國際集團的戰略入股,由LG電子、韓國未來資產集團聯合領投。

  近日,智元機器人官網新披露了合夥人團隊名單。

  隨着資本不斷加持,鄧泰華確實需要直接面對外界,以掌舵者的身份帶領智元機器人加速具身智能商業化落地。

  03 結語

  上緯新材的股價暴漲,是資本市場對「AI+機器人」概念的集中投射。

  而實控人更迭背后,則是鄧泰華完成從華為高管到創業者、再到資本市場公開身份的關鍵轉型。

  這場交易讓一家材料企業的市值短期膨脹至400億元,也讓長期隱身的創業者走到了聚光燈下。

  未來,市場將不僅關注上緯新材的股價能否企穩,更會緊盯鄧泰華與智元機器人,如何在資本與產業的雙重博弈中,兑現外界的巨大預期。

責任編輯:楊紅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