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喜迎豐收節,鄭商所金融助農有新招」系列|「保險+期貨」把好「豐」景印在農户笑臉上

2025-09-24 18:20

期貨日報 記者 譚亞敏

金秋時節,五谷豐登。廣袤的田野上,棉花潔白如雪,蘋果壓彎枝頭,紅棗晶瑩圓潤,花生破土而出,油菜花海翻湧后籽粒飽滿,糖料蔗林在南方陽光下茁壯成長……這是一年中最令人喜悦的豐收圖景。然而,豐收的果實能否轉化為農民實實在在的收益,需要打上一個問號。「谷賤傷農」「果豐價跌」如同懸在農户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常沖淡豐收的喜悦。

一場金融與農業的深度融合,讓這個問號消除了。2016年,「保險+期貨」這一創新金融模式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猶如一顆希望的種子播撒到廣袤鄉村。同一年,鄭商所秉持「充分論證、穩妥實施」的原則,在棉花與白糖品種上啟動了首批6個「保險+期貨」項目。彈指一揮間,今年鄭商所「保險+期貨」已走過第十個年頭。這十年,是「保險+期貨」探索的十年、優化的十年,更是成效卓著的十年。它用金融筆觸悄然改寫了許多農户的收入曲線,讓豐收的喜悦更加純粹、踏實。

「有了紅棗‘保險+期貨’,我們棗農再也不怕價格下跌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麥蓋提縣希依提墩鄉英也爾村的阿娜古麗·買買提開心地説。

期貨日報記者在麥蓋提縣廣泛調研后發現,這句話早已經成為當地棗農的口頭禪。

從「靠天吃飯」到「風險兜底」

紅棗作為麥蓋提縣的經濟支柱,也是眾多少數民族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價格波動時常讓棗農飽嘗「棗賤傷農」的苦澀。轉機出現在2020年,鄭商所「保險+期貨」項目的到來,為這片沙漠綠洲帶來了金融「穩定劑」。

在鄭商所的支持和引導下,麥蓋提縣的紅棗「保險+期貨」項目規模逐年擴大,成效顯著,特別是在申銀萬國期貨、中泰期貨、宏源期貨等機構加入后,項目不斷創新升級。以2023年為例,麥蓋提縣的紅棗項目成為鄭商所支持項目中規模最大的單一品種「保險+期貨」項目,並榮獲全球減貧案例等榮譽。截至2024年,該項目已累計惠及農户1.94萬余户次,覆蓋紅棗現貨13.64萬噸,承保貨值在16.57億元。

在這個過程中,麥蓋提縣的紅棗「保險+期貨」項目不斷升級迭代,覆蓋種植、採收全流程,形成了「保險+期貨+訂單+信貸+N」的創新模式。2024年,當地棗農不僅獲得保險理賠款1550余萬元,摺合每噸380元,還能通過「二次點價+訂單收購」的模式,在期貨公司專業指導下選擇最優銷售時機,額外獲得收益。

申銀萬國期貨董事長尚恆告訴記者,申銀萬國期貨連續五年開展麥蓋提縣紅棗「保險+期貨」項目,並連續三年在項目中試點「保險+期貨+訂單收購+信貸+N」的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模式。2024年,在傳統「保險+期貨」的基礎上,當地棗農通過「二次點價+訂單收購」的模式,提前鎖定銷售價格,並獲得了售后因價格上漲帶來的額外收益,約107.6元/噸。此外,申銀萬國期貨還協助棗農以保單和訂單向銀行申請農資貸款,緩解生產資金壓力,形成了「金融扶持—產業升級—穩產增收」的良性循環。麥蓋提縣的成功實踐,正是鄭商所「保險+期貨」十年成效的縮影。

「豐產」與「豐收」同頻共振

豐收節,是慶祝碩果累累的時刻,更是展望美好生活的節點。十年耕耘,鄭商所「保險+期貨」項目為豐收節注入了深刻內涵——它不僅是物質成果的豐收,也是金融支農創新模式的豐收,更是農民安全感和獲得感的豐收。

華泰期貨總經理助理賈中萍告訴記者,正陽縣作為花生種植核心區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70萬畝左右。在引入「保險+期貨」模式之前,當地的花生種植戶主要是依賴傳統的種植保險來抵禦自然災害等風險,這種保險側重保障作物的產量。然而,在一些豐收年,儘管產量喜人,但市場價格波動卻可能導致農户面臨「豐產不豐收」的困境。「保險+期貨」模式的應用,彌補了傳統產量保險的不足,有效為花生價格波動提供了保障。多年來,正陽縣在花生種植風險管理領域的積極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增強了種植戶抵禦價格波動的能力,也促進了當地花生產業發展。

陝西延長縣張家灘鎮於家村村民衞尚鋒告訴記者,參與蘋果「保險+期貨」,是果農學習市場風險管理知識的過程。果農通過了解期貨市場和保險條款,逐漸掌握了間接運用金融工具來管理價格風險的方法,切實提升了自身的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同時,「保險+期貨」使果農與市場的聯繫也更為緊密。

「保險+期貨」可以讓農户更從容地安排生產計劃,更積極地投入現代化種植技術,即便市場風雲變幻,也有一個託底保障。對許多將特色農產品作為經濟命脈的縣域而言,「保險+期貨」猶如產業發展的「壓艙石」,降低了價格波動對產業規模的衝擊,吸引更多資源投入,促進了當地產業鏈的延伸和價值提升。同時,它通過市場化機制將部分傳統補貼轉化為更有效率的風險保障,切實提升了財政資金和金融資源的使用效能。

續寫期貨服務鄉村振興新篇章

十年磨一劍,贏得梅花香。隨着更多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以及「保險+期貨」模式的持續優化、更多社會力量的加入,「保險+期貨」必將煥發更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尚恆告訴記者,未來申銀萬國期貨將積極引入政府和社會資源,繼續優化、創新和推廣「保險+期貨」模式,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特別是普惠金融篇,積極履行國有企業職責,打好「金融+幫扶」的「組合拳」。

「我們連續多年在延長縣開展蘋果‘保險+期貨’項目。同時,為更好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三農’的功能,我們還不斷拓展‘期貨+’模式,通過教育幫扶、消費幫扶、建設‘美麗果園’、組織期貨交割、創新開展‘訂單+期貨’、承辦蘋果節和發展論壇、組織鄉村振興公益直播、扶持文化產業等模式,以及引入‘定心丸’公益基金項目,在深度和廣度上為延長縣從鞏固脱貧攻堅成果邁向鄉村全面振興不斷提供助力。」長江期貨總裁張帆説。

金融活水,潤澤沃土;期貨工具,守護豐年。在這條用金融創新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道路上,鄭商所及其合作伙伴們將繼續堅定前行,為描繪更加壯美的鄉村振興畫卷貢獻更多的期貨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