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物流無人車商業化提速 多方合力破解運輸降本「最后一公里」

2025-09-24 06:2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時報)

圖為菜鳥無人車系列及德賽西威無人車。 康殷/攝

證券時報記者 康殷

末端配送成本佔到物流總成本超30%,且隨着人力成本持續上升,無人配送需求日益迫切。據瞭解,在政策、市場、成本三方面加持下,無人車在醫藥、重物配送、快遞等領域紛紛落地,商業化取得顯著成果。這背后,出現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身影。

行業按下加速鍵

「國家層面密集出臺利好政策,為無人物流車發了‘通行許可證’,各省市逐步開放路權,讓我們的規模化應用有了基礎。」德賽西威無人車業務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在談及行業機遇時表示。

據瞭解,近年來國家層面先后發佈《國家郵政局關於加快郵政業科技發展的意見》《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等多項政策,2023年《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更是直接打破無人物流車上路壁壘。

日前舉行的2025全球智慧物流峰會無人車論壇上透露了一組數據:截至2025年9月,中國3600個區縣中,超1900個已支持無人車上路,佔比過半,政策支持範圍仍在持續擴大。

市場需求爆發成為行業發展的「助推器」。無人車論壇上,中盈醫藥集團董事長莊懷凱深有體會:「在醫藥流通中,配送對藥品質量至關重要,但傳統隔日、次日達的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需求。尤其是加急藥品,客户對時效的要求越來越高。」

數據顯示,末端配送成本佔物流總成本比例超過30%,且人力成本持續上升,而即時零售市場規模的擴大,進一步加劇了運力缺口。潤澤匯數字科技控股集團董事長毛中吾跨界進入物流行業后,也發現了重物配送的痛點:「全國有70萬個水站,銷售一桶水的物流成本很高,同時水店從業者年齡偏大,送水體力消耗大,這些都需要技術來解決。」

成本下降則為行業商業化掃清了障礙,目前無人車已進入價格快速下降通道。

方正證券列舉了一組數據。2018年左右,無人車售價高達上百萬,目前最低價的菜鳥無人車售價已經低於2萬元。無人車所需的供應鏈包括智能駕駛技術、攝像頭、雷達、電池等材料,以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為例,單價從2021年的10萬元下降至2024年的4000元,未來有望進一步下探至千元級別;車規攝像頭最高價格曾高達上千美元,而隨着量產與功能分化,價格低至120美元。在無人車產業快速放量降價的背景下,為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上市公司戰略佈局

在行業紅利的吸引下,上市公司紛紛入局,且戰略佈局各有側重,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格局。

德賽西威將低速無人車視為「第二增長曲線」,今年9月正式推出旗下品牌「川行致遠」,發佈兩款低速無人車,開啟行業車規級時代。「我們不是盲目跨界,而是基於核心能力的自然延伸。」德賽西威無人車業務負責人表示,川行致遠S6系列實現了六項行業首發創新技術,包括從整車到零件的全車規級開發、6年30萬公里電池標準等,「全車規級開發意味着S6從設計、供應鏈到生產測試,完全遵循汽車行業功能安全標準,是可靠的工業級產品,這是客户大規模採購的先決條件。」

對於為何選擇這一賽道,德賽西威有着清晰的判斷。「‘最后一公里’成本高昂、即時零售需求爆炸式增長、消費者對時效要求提升,這三大需求驅動市場,同時經濟模型清晰,ROI模型容易獲得客户認可,再加上政策利好,我們認為這是明確的增長賽道。」

據瞭解,川行致遠S6系列可應用於工業園區、物流配送、生鮮醫藥運輸等多場景,目前已明確將即時配送、城市配送作為優先開拓的市場,針對大型物流企業、商超、園區管理方等客户制定了合作策略,還可提供「車輛買斷+訂閲FSD服務」「運力租賃」等多元合作模式。

緊隨其后,佑駕創新9月中旬也發佈了無人物流品牌「小竹無人車」,推出T5、T8兩款車型。「我們從前裝量產業務中積累的海量數據里提煉了經典長尾場景,針對無人物流場景進行算法優化,讓小竹無人車快速具備了公開道路應對、複雜路況通過等核心能力。」佑駕創新介紹,小竹無人車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前裝生態的極致複用。

值得關注的是,佑駕創新實現了「發佈即交付」,首批無人車已向快遞行業客户交付,並與深圳郵政、東部公交達成戰略合作,計劃以「根據地打法」在深圳、成都、西安、江陰等城市率先落地。

商業化落地成果初顯

據瞭解,目前無人物流車主要有三類提供商,第一類以自動駕駛技術切入,如新石器、九識智能、白犀牛;第二類以配送場景切入,如菜鳥、京東、美團等;第三類以車企背景切入,如毫末智行。

在上市公司加速入局的同時,其他行業企業也積極推動商業化落地,目前已在醫藥、重物配送、快遞等多個領域取得顯著成果。

中盈醫藥集團與菜鳥的合作,成為醫藥配送領域的標杆案例。「原先傳統的隔日、次日達,現在通過無人車配送實現了當日達,投入無人車后,配送降本達到50%,效率提升70%,還開通了一小時緊急配送服務。」中盈醫藥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7月,中盈醫藥集團與菜鳥達成合作,首批上百台GT-pro款無人車已交付,續航近200公里,適合遠郊倉庫到城區的中長距離配送。

快遞領域的降本增效更為直觀。浙江余杭一家綜合性快遞網點運營着30多臺菜鳥無人車車隊,網點負責人算了一筆賬,「每臺車白天運載1500票貨物,后臺調度算法與路線優化算力效果最佳,相較於傳統4米2箱貨,目前規模的無人車團隊可降本70%,單包裹成本降至0.1元。」截至2025年9月,菜鳥無人車已覆蓋全國25省,可上路區縣多達1900多個。

儘管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仍面臨着不少挑戰。「無人車業務是大系統集成,系統間需要平衡成本、性能、周期,這是我們遇到的關鍵挑戰。」德賽西威無人車業務負責人表示,為此德賽西威通過搭建跨系統協同機制、標準化流程與模塊化設計結合、構建生態價值鏈接等方式應對,並邀請合作伙伴深度參與研發,進行價值共創,以提升創新效率,快速優化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低速無人車不僅能解決「最后一公里」痛點,更能通過場景數據反哺自動駕駛算法,構建移動服務生態。德賽西威無人車業務負責人表示,將在這個領域持續投入。

華源證券指出,物流無人車可替代微卡、輕卡、貨運三輪等傳統運輸工具,理論最大空間每年可替換商用車444萬輛,對應年市場規模2071億元。對於行業未來,菜鳥集團首席技術官李強表示,今天的無人車已經是用得起、有需求、有政策、有技術的產品,能滿足千行百業的需求。隨着成本進一步下降、技術持續突破,未來3~5年,無人配送將成為物流行業的常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