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人形機器人量產在即,投資正當時

2025-09-24 17:10

2025年,國產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歷史性突破。在政策頂層設計、資本密集賦能與技術快速迭代的多維共振下,曾經侷限於實驗室的創新成果正加速走向規模化生產。優必選、宇樹科技等頭部初創企業啟動產能爬坡,小鵬、廣汽等車企明確量產時間表,2025年已成為公認的「國產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

一、政策資本雙輪驅動:量產的基礎支撐

政策引導與資本注入形成的強效協同,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奠定了核心基礎。

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明確了產業發展路徑。2023年10月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三步走」目標:2025年實現關鍵技術突破與批量生產,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長期推動機器人深度融入實體經濟。這一規劃聚焦「大腦、小腦、肢體」等關鍵技術突破,通過標準化體系搭建引導資源集聚,為量產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

地方政府基於稟賦形成差異化協同格局。東部地區側重高端研發與場景開放,北京設立百億產業基金,對人形機器人項目投資佔比達15%-20%;深圳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帶」,實施15%企業所得税優惠;上海為入駐企業提供最高30%的研發補貼。中西部則聚焦供應鏈夯實,重慶設立5億元聯合創新基金推動國產替代,成都通過產業園區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形成「東部創新+中西部製造」的互補生態。

資本熱度持續攀升為量產注入資金活力。2025年1-7月,人形機器人領域投融資達153.5億元,其中70%以上集中於天使輪、Pre-A輪等早期項目,聚焦本體研發與核心部件突破。科技巨頭與產業資本深度參與,美團投資宇樹科技深耕運動控制技術,寧德時代入股銀河通用完善供應鏈,頭部初創企業估值快速提升,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估值分別突破120億元、150億元,為產能擴建提供了資金保障。

二、供給端多元競合:共同推動量產落地

車企、初創企業與科技企業形成差異化競合格局,各自依託優勢推動量產落地。

初創企業憑藉技術聚焦成為量產先鋒。優必選Walker S1已進入比亞迪、東風柳汽等車企工廠實訓,完成全球首例多機器人協同作業,獲500臺意向訂單,2025年二季度啟動規模化交付;宇樹科技Unitree G1以9.9萬元低價打開消費市場,首批訂單售罄,2025年量產目標超5000台;智元機器人臨港工廠已下線千台通用具身機器人,2025年規劃產能數千台。這些企業在靈巧手、運動控制等領域實現突破,優必選Walker S2的3分鍾自主換電技術破解了續航瓶頸。

車企依託技術複用加速規模化落地。小鵬汽車Iron機器人複用智能駕駛芯片與供應鏈,已在廣州工廠參與P7+車型組裝實訓,計劃2026年實現L3級量產,目標成本降至12萬元以下;廣汽GoMate核心部件自研率達100%,成本較海外競品低20%,2025年啟動零部件量產,2026年推進整機規模化;比亞迪通過投資優必選、智元機器人,結合自有工廠場景驗證,人形機器人替代重複性工作的效率已達人工80%。車企的製造經驗與場景資源,大幅縮短了技術轉化周期。

科技企業以大模型賦能智能升級。**盤古大模型優化樂聚機器人環境交互能力,支持5G-A技術實現低時延控制;百度文心大模型提升優必選Walker S1複雜任務規劃效率;騰訊開放微信生態接口,為家庭服務場景鋪路。儘管多數科技企業暫未推出自有量產產品,但通過技術輸出使機器人具備自主決策能力,推動其從「單一工具」向「通用智能體」進化。

三、技術突破與成本優化:打破量產瓶頸

核心技術迭代與成本控制取得關鍵進展,打破了人形機器人規模化生產的主要障礙,為量產奠定了技術與經濟基礎。

核心部件國產化成效顯著。在輕量化設計領域,成都「貢嘎一號」實現重量輕、負載大、續航長的綜合優勢;宇樹科技Unitree G1採用四足仿生結構,自研微型伺服電機使關節模組成本降低50%。精密製造方面,傅利葉GR-2集成純視覺系統BEV+Transformer,智元遠征A2-W在3C電子裝配中實現0.1mm級操作精度,核心部件性能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製造工藝創新推動成本下降。車企的供應鏈複用策略成效突出,廣汽將汽車領域技術積累應用於機器人研發,核心部件成本大幅降低;初創企業通過規模化生產攤薄成本,宇樹科技計劃2026年通過量產進一步降低產品價格。材料創新同樣助力降本,「以塑代鋼」等輕量化技術的應用,使機器人本體重量平均降低30%以上。

場景驗證加速技術成熟。工業領域率先實現突破,優必選Walker S1在車企工廠執行質檢、搬運任務,效率提升30%;商業服務場景中,傅利葉GR-2在銀行網點使諮詢效率提升60%,普渡科技PUDUD7依託10萬台產能工廠,即將實現商用配送規模化落地。多元場景的實踐反饋,持續優化產品性能與可靠性。

四、前景展望:發展空間廣闊

人形機器人產業已邁入量產關鍵期,發展空間廣闊,長期有望重塑多領域產業生態。

從發展前景看,產業增量空間廣闊。民生證券預測,未來5-10年人形機器人將在工業製造、醫療康復、家庭服務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滲透,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制高點。當前,下游客户測試與研究需求旺盛,2025年行業銷量將持續高速增長,頭部企業全年銷量有望突破千台。汽車零部件企業更憑藉客户拓展與批量化生產優勢,快速切入機器人供應鏈,形成新的增長極。

總體而言,政策、資本與技術的多重驅動已使國產人形機器人突破量產初期瓶頸。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制造,從工業場景到消費市場,量產進程正加速推進。從投資角度看,無論是頭部主機廠還是產業鏈零部件供應商,都有着較大的投資機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