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專業牙刷,到「私人口腔教練」,飛利浦怎麼做到的?

2025-09-24 11:06

(來源:零售氪星球)

文丨方 圓

  這屆消費者,正從「刷牙」這件事上集體畢業了。

  光靠「馬達轉速三萬+」或「IP聯名」這樣的標準答案,已很難打動他們。左手翻小紅書測評,右手刷牙醫的科普視頻,他們心里有數得很,自己真正需要的,不只是一把功能buff疊滿的牙刷,還要是一個能隨叫隨到的「私人口腔教練」。

體驗飛利浦電動牙刷的大學生

  這個教練,既能幫Ta從琳琅滿目的裝備里挑出最趁手的工具,還能帶着Ta科學跑通「清潔-護齦-美白」全流程,把每一分投資都真正刷出價值。

  尷尬的是,當消費者已往前狂奔,很多品牌還深陷「賣裝備」的功能競賽。巨大的需求鴻溝,讓無數人花重金買回千元牙刷,但,只刷出了百元效果。

  而飛利浦最近的一系列動作,似乎正是對這個需求的率先回應,躬身入局,試圖填補這片「私人口腔教練」的真空。

01

一場關於「牙齒」的集體焦慮

  32歲的張磊(化名)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做分析師。

  他的辦公桌第二層抽屜,被同事調侃成「牙科軍備庫」。拉開那個抽屜,最先映入眼簾的不是文件夾,而是一排排列整齊的裝備:頂配的電動牙刷,便攜衝牙器,三瓶不同口味的漱口水,幾盒牙線,甚至還有一次性便攜鏡。

  「這就是我的續命裝備。」張磊説,「每天至少三杯咖啡,還要見客户、開會、應酬。如果沒這些家伙,我可能一句話都不敢張嘴。」

  焦慮不只屬於張磊,口腔問題是很多職場人沉默而普遍的困擾。

  有數據顯示,國內9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問題。從牙黃、口氣,到牙齦出血、牙齒敏感。它們不至於讓你立刻倒下,卻足以讓人在人羣中收起笑容。

  最近一次專訪時,飛利浦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健康生活事業羣總經理吳品慧告訴「零售氪星球」:「很多人刷完牙,過兩三個小時就會覺得嘴里有味道,或用舌頭舔一舔牙齒覺得黏黏的。而很多人對自己有口氣這件事,是不自覺的。」

  這種不自覺的「小麻煩」,是國人口腔問題的冰山一角。

  在口腔醫院副主任醫師許桐楷看來,「大多數人口腔問題,其實是長期累積的結果。」

  但好的動向是,近年來,年輕人對口腔問題的關注意識明顯提高,他們會直接問:「聲波好還是旋轉好?」「水牙線水壓多大合適?」「美白牙貼會不會傷牙釉質?」

  這種更精細、更主動的消費傾向,正在推動一個龐大市場的加速擴張。

  行業報告顯示,中國口腔護理市場正衝向1500億元大關。電動牙刷、衝牙器、美白套裝成了最熱的細分賽道。就像健身從跑步機發展出私教課和營養餐計劃那樣,刷牙這件事,也進入了「精細化管理」的時代。

  張磊,正是這個轉變的縮影。

  「我做牙齒矯正花了五位數,不可能讓咖啡漬毀了它。」他説,「這跟搞衞生已沒關係了,這是在做項目管理,目標、工具、節奏,少一樣都不行。」

  在知乎、小紅書、牙科論壇上,刷牙這件事被拆解得越來越細:動力方式的比較、水牙線水壓的討論、半年一次的潔牙日誌……

  消費者希望得到的,不只是一把牙刷,而是一個能隨時答疑的「私人口腔教練」。

02

飛利浦的「技術解法」

  對「私人口腔教練」的渴望,並非張磊獨有,而是一整代人開始主動接管自己口腔健康的表現。

  他們不再滿足於「早晚刷牙、半年洗牙一次」的基本護理,更希望從工具選配到護理方案,從日常習慣到長期目標,都能有科學依據和專業支持。

  這股需求,正在重塑市場格局:產品快速迭代,渠道版圖重構,當用户對專業度的要求前所未有地拉高時,這個專業賽道上,誰能真正詮釋好這個「口腔管家」或「私人教練」的角色?

  眼下的市場,主力軍大致走在兩條路上:一派是出身日化的渠道派,憑藉渠道和營銷能力佔據大盤;另一派是依託互聯網的流量派,精於性價比和爆品打造。

  顯然,飛利浦要探出第三條路。畢竟,它的品牌底色並非快消,而是醫療科技。根植於這種DNA,飛利浦習慣從「健康科學」視角審視市場,其商業邏輯的起點,並非「商品銷售」,而是,「解決用户的健康問題」。

  一個值得關注的市場現象是,儘管近年來大量主打性價比的本土品牌湧入,試圖降低電動牙刷的使用門檻,但其中國市場的整體滲透率卻增長乏力,始終未能突破20%的瓶頸。

  「我們做了深度調研后發現,一個核心問題在於‘無效使用’。」吳品慧解釋道,「很多人用手動牙刷的方法去使用電動牙刷,或選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有些牙刷,力道雖然強勁,但可能並不温和,導致近一半的用户在體驗過后又放棄了。」

  這正是飛利浦想與同行走向分野的起點:當市場卷價格,它要去解決教育和技術難題。

  這種堅持,在中國這個獨特的零售生態里顯得尤為必要。吳品慧坦言,在歐美市場,口腔護理產品通常被歸為醫療器材。而在中國,消費者甚至會認為口腔健康要靠吃補品。獨特的市場環境下,她意識到,「單純售賣一個醫療級產品是行不通的,必須配套進行深入淺出的科普,才能讓消費者理解其真正的科學價值。」

  支撐飛利浦底氣的,是迭代33年的Sonicare聲波潔牙科技體系。

  口腔專家解讀飛利浦Sonicare口腔健康科技產品

  1991年,飛利浦首次把流體動力學原理引入口腔清潔,並設計出磁懸浮聲波馬達、雙金屬傳動環與特製刷毛陣列的「三位一體」。這個技術,能在口腔中激發強勁的「微泡水流」,深入齒縫與齦溝,覆蓋傳統牙刷無法觸及的40%盲區。

飛利浦「微泡水流」能覆蓋傳統牙刷無法觸及的40%盲區

  比起簡單的機械摩擦,Sonicare聲波潔牙是一種「巧勁兒」,既高效去除牙菌斑,又温和守護牙齦和牙釉質。多年來,3900多次真人測試和牙醫推薦榜首的位置,是飛利浦區別其它消費電子產品的長期技術護城河。

  在這個技術底盤上,迄今為止,飛利浦已構建了覆蓋全場景的產品矩陣:從鑽石3系(根源潔淨)、鑽石7系Pro(護齦護敏)、鑽石9系(亮白美牙),到融合AI個性化方案的鑽石AI刷,實現了「淨–護–美」全覆蓋。這些,成為飛利浦在解決電子牙刷「無效使用」問題上,從提供硬件轉為給方案的雙重底氣。

03

從「交易」到「陪伴」:旗艦店的新大陸

  好產品只是開端,讓用户真正會用、堅持用,纔是更大的考題。

  這也是飛利浦旗艦店升級的背景:9月19日,全國愛牙日前夕,飛利浦口腔護理專業旗艦店煥新。在吳品慧看來,「旗艦店販賣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種服務和體驗」。

  這樣的轉變背后,是對一個巨大服務藍海的識別。

  在一個九成成年人存在口腔問題的國度,普遍的現實是,大多數人徘徊在健康和疾病的灰色區間:牙齒泛黃、口氣困擾、輕度敏感……這些狀態會干擾生活,卻不足以讓人跨進醫院的大門。

  畢竟,消費者面臨的現實困境是,公立醫院的專業號源緊張,私立診所的費用又構成門檻。尤其在兒童正畸這類需長期護理的情況,往往因家長缺乏具體的操作指導,導致護理效果大打折扣。

  飛利浦希望用線上旗艦店升級,填補真空,讓它成為一個線上的「口腔健康初級指導站」。

  1對1 專屬管家和專家在線諮詢,可以讓消費者像和牙醫聊天那樣,把問題說出來,吳品慧介紹,旗艦店的頁面設計就打破了常規,「我們不是用價格來區分產品,而是從用户的‘口腔需求’出發來引導。」

  「如果你現在不知道怎麼選,或有口腔問題但沒時間去掛號,就可以線上諮詢。」她補充道,「我們希望通過這種體驗,讓消費者真正感知到專業產品的價值,而不只看價格。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直播,請牙醫專家來集中解答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這種模式,本質是先交付診斷,再交付商品,讓旗艦店成為解決方案的交付中心。

  一旦跑通,這就是一個自我強化的飛輪:售前諮詢提升成交效率;交互積累真實數據,反哺產品和服務;售后關懷和會員機制帶來長期復購。一次次循環下,沉澱成用户關係和數據資產,讓體系越運轉越高效。

  920全國愛牙日之際,飛利浦向全國十多所高校捐贈價值超1000萬元電動牙刷

  與此同時,飛利浦通過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向國內超過十余所高校捐贈價值超千萬元的電動牙刷,包括清華、北大、復旦等。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追求學業進度的同時,健康生活方式也是大學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在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李鐵軍看來,口腔健康不僅是關於吃飯、笑容的小事,更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這並不是簡單的物資捐贈,而是一份信念傳遞和知識傳播:口腔健康,要從‘當下’開始重視,從‘日常’開始守護。」

  旗艦店升級與公益捐贈,看似分屬線上與線下,實則是服務體系的雙向延伸,前者提升現有用户的使用深度,后者培養潛在用户的長期認知。

  由此,飛利浦形成內外兩道護城河:內部,有Sonicare的技術基石;外部,以旗艦店為樞紐,鏈接產品、服務和用户全生命周期。

04

結 語

  從今年8月開始,飛利浦在線下19個城市發起了「手動牙刷換電動牙刷」的活動,覆蓋2萬名大學生。吳品慧透露:「年輕人給我們最重要的反饋是,這改變了他們刷牙的認知。很多人過去習慣暴力刷牙導致出血,用了之后才發現,原來電動牙刷和手動牙刷真的有差別。」

  2025年的中國市場,更多商業故事的主題,正從模式制勝轉向價值迴歸。飛利浦的口腔護理變革,正是一個最新的註腳。

  一個微小的認知改變,或許就是一場深刻變革的開始。

  飛利浦的願景很朴素,也契合了聯合國的「8020計劃」:在80歲時依然保有20顆健康牙齒。而飛利浦希望交付的,不只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套貫通專家、服務和科技的健康操作系統,而牙刷,則變成一個每天都會用、又悄然改善生活的醫療級夥伴。

  接下來,正值國慶出遊季,無論在高鐵、飛機,還是旅途中的酒店,人們都希望隨時隨地完成高效口腔清潔和保養,得到一種安心與自信。飛利浦想讓人們的這份安心護理,像呼吸一樣,自然而不受場景限制。

  顯然,這是一次用過,就很難「焊」回去的體驗。而這樣的體驗,正是長期價值的最好詮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