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民生證券:海外AI逐步閉環 繼續看好AI基建帶來高增長

2025-09-24 15:25

民生證券發佈研報稱,近日,根據智東西報道,英偉達與OpenAI宣佈雙方達成一項戰略合作伙伴關係,OpenAI將部署至少10GW的英偉達系統。最新的10GW數據中心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大約為5000-6000億美元—與此前公佈的星際之門Stargate(投資約5000億美元)項目規模基本一致,而英偉達在其中能收穫大約3500億美元收入。當前AI基建海外關注點已從雲廠商開支側向AIDC雲計算中心側擴散,建議關注具備GPU卡先發優勢廠商。回顧國內,當下AI敍事邏輯仍不變,重點聚焦AI基建側,建議關注AIDC鏈及光模塊。

民生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英偉達大筆投資OpenAI

根據智東西2025年9月23日諮訊,英偉達與OpenAI宣佈雙方達成一項戰略合作伙伴關係,OpenAI將部署至少10GW(10吉瓦,即1000萬千瓦)的英偉達系統,包含數百萬顆GPU,而英偉達將在這些算力逐步上線時,向OpenAI持續投資,投資總額最高達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14.7億元)。同時,雙方也宣佈將於2026年下半年,部署首個基於英偉達Vera Rubin平臺的GW級別數據中心。

「賣鏟子的人」向「遞鏟子的人」角色轉變

根據英偉達此前披露,建設1GW算力的成本大約為500-600億美元,而英偉達的芯片與系統佔其中約350億美元。

民生證券認為,最新的10GW數據中心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大約為5000-6000億美元—與此前公佈的星際之門Stargate(投資約5000億美元)項目規模基本一致,而英偉達在其中能收穫大約3500億美元收入。10吉瓦算力相當於400-500萬塊GPU,與英偉達今年預計的出貨量一致,並且是英偉達去年出貨量的兩倍。而OpenAI的Sam Altman認為,建設這套基礎設施對OpenAI的所有目標都至關重要。沒有它,OpenAI無法向用户交付他們想要的服務,也無法持續打造更好的模型。這些基礎設施就是推動OpenAI改進模型、增加營收的「燃料」。

AI的下半場,已經從模型的比拼,進入到基礎設施的全面擴張

為什麼是投資1000億美元?為什麼又選擇了OpenAI?根據科技最前線統計,過去一年,ChatGPT每周有7億人使用,已經是全球最受歡迎的AI產品。但這只是開始。Altman反覆強調,OpenAI的使命不是做一款應用,而是要推動「超級智能」的到來。而要實現這一點,最大的瓶頸就是算力。在OpenAI快速增長的背后,是與甲骨文簽訂3000億美元的五年合同;從雲服務商租用備用服務器,未來五年1000億美元;再疊加英偉達1000億美元投資。

民生證券認為,這背后也反映了一個「冰冷的事實」:誰先訓練出超級智能,誰就有機會定義下一個科技時代。2026年,OpenAI的首個1吉瓦數據中心即將上線。那可能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上游的基礎設施軍備階段性完成,下游的應用大規模佈局正式開始。

投資建議

民生證券認為,當前AI基建海外關注點已從雲廠商開支側向AIDC雲計算中心側擴散,具備GPU卡先發優勢廠商如Oracle(ORCL.US)、Coreweave(CRWV.US)、Nebius(NBIS.US)、AppliedGigital(APLD.US)、Iris Energy(IREN.US)等。回顧國內,當下AI敍事邏輯仍不變,重點聚焦AI基建側,建議關注AIDC鏈:潤澤科技(300442.SZ)、奧飛數據(300738.SZ)、潤建股份(002929.SZ);關注海內外同頻共振光模塊:德科立(688205.SH)、仕佳光子(688313.SH)、中際旭創(300308.SZ)、新易盛(300502.SZ)、天孚通信(300394.SZ)。

風險提示

AI發展不及預期;大廠資本開支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