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4 14:52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歐洲最具價值軟件公司SAP(SAP.US)正面臨一場「轉型生死局」,SAP在CEO克里斯蒂安・克萊因領導下,一度通過強硬的雲轉型策略擺脫增長停滯,成為歐洲軟件巨頭;但隨着2027年雲紅利消退,SAP將未來押注於AI應用,卻面臨客户不滿、內部疑慮、市場競爭、行業AI不成熟等多重挑戰,其轉型成敗不僅關乎自身命運,同時也將影響歐洲科技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
六年前,45歲的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克萊因臨危受命接手SAP時,公司因錯失雲轉型而增長停滯。他在發佈黯淡財報引發股價暴跌后,向客户發出「遷移上雲,否則停止支持」的最后通牒。這一冒險舉措最終成功倒逼轉型,使SAP雲業務激增,併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軟件公司。
但現在,克萊因需要開啟「第二篇章」。SAP曾表示,將於2027年開始逐步終止對舊版軟件的支持,屆時雲轉型帶來的銷售增長紅利將開始消退。客户需在此之前完成系統遷移,因此未來幾年將是雲業務支出的集中期。而在那之后,SAP必須推出新服務才能維持增長勢頭——人工智能(AI)應用成了其押注的未來核心,卻也讓它直面全球所有科技巨頭的競爭。
更棘手的是,許多客户本就對高昂的雲轉型成本不滿;科技諮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的分析師今年更是指出,SAP在覈心業務之外的多款新產品上正丟失市場份額,其強硬的銷售策略也在疏遠客户。
今年,SAP的雲業務銷售額預計將達到近220億歐元(約合260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近兩倍。但公司未來正面臨嚴峻挑戰:內部層面,部分高管擔憂SAP無法找到有效策略推動客户採用新AI產品;曾看好SAP雲增長前景的投資者,近期也因擔憂AI對公司業務的衝擊而紛紛拋售股票。
此外,SAP的困境並非只關乎自身,作為歐洲為數不多成功躋身全球一流梯隊的軟件企業,這家德國巨頭的地位對歐洲科技產業意義重大。其市值已遠超昔日美國競爭對手賽富時(CRM.US),更是德國DAX30指數成分股中唯一市值突破2000億歐元的企業,較排名第二的西門子高出約50%。在科技領導權逐漸向美國和亞洲轉移的當下,SAP與阿斯麥(ASML.US)、Spotify(SPOT.US)、Arm(ARM.US)等少數歐洲科技標杆企業一道,成了歐洲的驕傲。
雲增長紅利將盡,AI成唯一出路卻障礙重重
今年春天,克萊因向1.1萬名員工、客户及經銷商合作伙伴描繪了SAP的未來藍圖——將AI全面融入旗下所有產品,包括用於整合和解讀信息的智能助手,以及能跨應用自動執行任務的AI代理,所有功能將打包成便捷的服務套餐。
但許多客户仍在消化SAP上一輪技術變革(雲轉型)的影響。部分客户坦言,雲升級過程既昂貴又複雜,多數企業甚至尚未啟動,這讓他們感到沮喪與疲憊。
NBC環球集團的技術高管阿比納夫·古普塔(AbhinavGupta)道出許多客户的共同困境,在談到試圖升級其高度定製化的SAP系統的經歷稱:「我們的業務不斷增長、複雜度持續提升,現有系統需要更精細的配置。但SAP系統升級不僅耗時極長,維護成本也高得驚人」。
鞋類品牌Aldo的數據與AI副總裁法提赫·納耶比(FatihNayebi)則表示,儘管他認為AI整合是必然趨勢,但SAP的AI產品有時難以理清邏輯,並希望SAP能提供更主動的支持。
SAP內部多位負責產品銷售的高管對公司維持當前增長勢頭表示擔憂。他們判斷稱,2027年后雲銷售增長將開始減弱,因為SAP屆時將大幅提高遺留「本地部署」系統的支持費用;SAP官方則表示,將於2030年終止對這些舊系統的維護,屆時繼續使用舊軟件將「越來越困難,且風險極高」。
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年SAP的雲及軟件銷售額將繼續增長,2027年增速預計為15%;此后增速將放緩,但分析師普遍預測2030年前仍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長。要實現這一目標,SAP必須説服現有用户購買更多服務及新AI產品。
但現實是,多數客户仍深陷雲轉型的泥潭:約60%的客户尚未啟動雲遷移;對大型企業而言,其複雜軟件系統的雲遷移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耗費數百萬美元。
奔馳集團就是其中的典型,首席創新官卡特琳·萊曼(KatrinLehmann)在SAP大會上透露,奔馳正設法處理超過10000個應用程序的遷移事宜,其中約1200個來自SAP,且多數仍運行在本地服務器而非雲端。萊曼表示,她會優先處理最關鍵的程序,其余程序的去向尚未確定。
歷史上,SAP之所以難以被客户「拋棄」,核心原因在於客户的系統多為定製化設置,這些系統在本地服務器上協同運行,處理涉及敏感數據的核心業務流程。而向雲平臺和訂閲制模式遷移,儘管初期麻煩,卻讓客户更容易混合搭配不同服務商的產品——這就是行業所謂的「最佳組合策略」(bestofbreed),即客户從不同供應商中挑選最適合的應用程序。不過,SAP在今年春季的奧蘭多大會上明確將這一策略列為「對手」。
SAP首席財務官多米尼克·阿薩姆(DominikAsam)表示,公司當前重點是提高每位客户使用的雲產品數量:2021年,僅9%的雲客户在雲端使用至少四款SAP產品,如今這一比例已升至23%。他認為,SAP應用之間的協同能力是未來增長的關鍵。
SAP產品與工程負責人穆罕默德·阿拉姆(MuhammadAlam)也在大會上稱,他接觸的客户「普遍認為」,從不同供應商挑選服務「本質上是負擔而非價值」。他説道,「你可以選擇最頂尖的功能,也可以選擇無縫的整合體驗,但二者不可兼得。」
但客户與幫助企業規劃SAP部署的合作伙伴透露,用户一直警惕過度依賴單一軟件巨頭,且迄今為止,SAP客户並未減少使用其他供應商的服務。這些人士表示,儘管許多客户仍保留SAP的核心企業產品,但爲了降低依賴度並獲取更優質的軟件,他們正在尋求多元化合作。
例如,西門子十年前就選擇SAP處理財務應用,但客户關係管理(CRM)業務用的是賽富時,人力資源管理則採用Workday的系統。西門子發言人在郵件中表示:「我們採用平臺化策略,確保為每項任務選擇最合適的工具。」
高德納高級總監克里斯蒂安·赫斯特曼(ChristianHestermann)長期跟蹤SAP動態,他指出:「我們估計,在覈心市場之外,SAP在多個領域正逐步丟失份額,包括分析系統、客户關係管理(CRM)和數據庫管理系統。」高德納報告顯示,2024年SAP在CRM市場僅增長6.8%,而行業平均增速約為12%;在分析領域,微軟2024年增速約18%,SAP雖增長12%,但仍顯著低於行業水平。
高德納在7月的一份報告中進一步指出,部分首席信息官(CIO)因SAP對企業現代化轉型的強硬施壓,已不再優先選擇SAP的多款產品,這導致他們的策略從「優先選SAP」轉向「最后考慮SAP」。
從「躺着賺維護費」到「靠服務留客户」:SAP被動轉型
過去,SAP無需花太多精力維護客户關係,通常一次性出售軟件許可證,此后持續賺取維護費。但隨着向雲業務轉型,訂閲制服務可以隨時取消,客户留存變得至關重要。
為改善客户關係,SAP首席執行官克萊因坦言公司必須轉變互動方式,並已推行多項改革:包括實施嚴格的員工新培訓體系、將銷售獎金與客户長期留存而非僅首單銷售掛鉤,以及任命董事會成員托馬斯·紹雷西格專項負責客户服務,確保客户能有效使用所購產品。紹雷西格表示,這些努力已取得一定進展:SAP總計40萬客户中,約有3.4萬正在使用其AI產品。。
但知情人士透露,SAP內部員工擔憂,公司未能向客户清晰展示AI產品的實際價值——既沒有為銷售人員和合作夥伴提供有説服力的論據來推廣這些應用,也未披露AI業務的銷售額。
高德納分析師在報告中也提出了類似觀點,稱「SAP客户及潛在客户對投資SAPAI產品的興趣極低」,原因可能是「複雜的授權模式和模糊的商業價值」。
SAP發言人則在郵件中反駁稱,公司的「業務AI」(BusinessAI)解決方案需求強勁且增長加速:「我們已推出240個生成式AI用例,計劃到2025年底擴展至400個,SAP正以快速、可規模化的方式推動創新。」該發言人還提到,SAP的AI代理已能自動處理糾紛解決和財務流程。
事實上,SAP面臨的困境並非個例。瑞銀(UBS)分析師卡爾·基爾斯特德(KarlKeirstead)等人在8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AI在企業中的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部分企業向瑞銀透露,為複雜場景部署AI代理可能需要2至5年時間,有一家企業甚至表示,AI代理尚未準備好「正式上崗」——「它們完成某項任務的準確率可能達到70%,但你無法分辨哪些結果是錯誤的;員工花在驗證錯誤答案上的時間,可能比自己完成任務還長,這讓AI變得得不償失。」
更嚴峻的是,克萊因押注的AI機遇,可能尚未真正到來。瑞銀分析師發現,企業客户大多傾向於使用雲服務商提供的AI開發平臺,尤其是「微軟AzureAIFoundry、亞馬遜AWSBedrock和谷歌Vertex」——這無疑讓SAP推銷自有AI服務套件的難度陡增。
「坦白説,從我們所有的調研來看,多數企業在AI應用上仍處於‘爬行’階段。」瑞銀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對SAP而言,要在AI時代延續雲轉型的成功,顯然需要跨越比以往更艱鉅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