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迅策科技三闖港交所:成立10年未盈利,7輪外部融資后估值飆漲40倍

2025-09-24 12:36

據港交所官網,深圳迅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迅策科技」)9月22日向港交所呈交了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文件,國泰君安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這是迅策科技在2024年3月12日以及2024年9月12日兩次向港交所遞表失效后,第三次衝刺港交所。

招股書顯示,迅策科技擬將港股IPO募集資金用於進一步拓展現有解決方案、開發新解決方案及提升技術能力,並深化在一系列其他產業的滲透,提升營銷能力,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業務用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迅策科技招股書發現,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處於持續虧損的狀態,三年半累計虧損約3.66億元。不過,這並未影響公司持續從外部獲得融資「輸血」,其成立10年以來已完成7輪外部融資,估值從2017年A輪融資前的1.5億元飆升了4047%至2023年11月交叉輪融資后的62.2億元。

招股書顯示,迅策科技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實時數據基礎設施及分析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全行業企業提供涵蓋數據基礎設施及數據分析的實時信息技術解決方案,戰略重點是資產管理人。按2024年收入計,迅策科技在中國實時數據基礎設施及分析市場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3.4%。

迅策科技從資產管理行業起步。按2024年收入計,公司於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實時數據基礎設施及分析市場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 11.6%。具體而言,迅策科技提供實時數據基礎設施及分析解決方案,通過聚合不同的數據並提供具有實時處理能力的統一數據平臺,使資產管理人及其他企業能夠專注於投資及業務決策。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內」),迅策科技來自資產管理的營收佔比從74.4%下滑至47.3%。同期,多元化行業(不包括資產管理)的營收佔比從25.6%上升至52.7%。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資產管理的毛利率從78.6%大幅下滑至36.9%,而多元化行業的毛利率則從21.4%飆升至63.1%。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迅策科技付費客户總數分別為182名、200名、232名和121名。其中,公司2025年上半年付費客户數同比下滑28.4%至121名。

此外,2024年,迅策科技淨收入留存率從2023年的98%大幅下滑至56%,並在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下滑至36%。公司稱,2022年~2024年的淨收入留存率暫時下降主要是由於全球政治氛圍及經濟低迷導致金融業增長暫時放緩,從而導致若干客户(尤其是資產管理行業)的支出減少和項目延迟。

至於2025年上半年淨收入留存率下滑,迅策科技稱主要是由於資產管理行業的淨收入留存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95%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43%,這主要歸因於2025年上半年新客户獲取速度放緩。

財務方面,報告期內,迅策科技實現收入分別為約2.88億元、5.30億元、6.32億元和1.98億元。同期,期內虧損分別為9651.2萬元、6339.1萬元、9784.5萬元和1.08億元。

圖片來源:迅策科技招股書 也就是説,在過去3年半的時間內,迅策科技累計虧損了3.66億元。

圖片來源:迅策科技招股書 也就是説,在過去3年半的時間內,迅策科技累計虧損了3.66億元。

迅策科技在招股書中稱,淨虧損主要歸因於業務迅速擴張而產生的大量研發開支、行政開支以及銷售及經銷開支。公司同時還強調稱,在業務發展的早期階段,重點是擴大收入以獲取市場份額並吸引優質客户。「這種方法將為我們在短期內利用強化的市場地位及客户基礎來實現盈利奠定基礎。」招股書寫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迅策科技來自客户的應收款分別為7670萬元、2.66億元、2.52億元和2.54億元。公司稱,報告期內應收款整體呈上升趨勢主要由於公司戰略性地擴張至資產管理以外的行業,藉此向若干優質客户授予更靈活的付款條款。同時,迅策科技通過更細化的客户信貸評估系統試點項目,完善公司的信貸政策,據此,符合其內部信貸評級要求的客户會獲得優惠信貸期,以刺激銷售。

同期,迅策科技的應收款周轉天數分別為63天、123天、163天和286天。對於應收款周轉天數的不斷延長,公司解釋稱,是因為公司營收增長,以及擴張至新的垂直領域,導致客户羣更加多元化。此外,客户羣包括越來越多的國企(如三大國有電信運營商)。「主要是由於若干機構客户的採購支出更為保守,尤其是在2024年下半年,基於訂閲的客户通常比基於交易的客户獲得更長的信貸期。」迅策科技補充稱。

招股書顯示,成立至今,迅策科技已完成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雲鋒基金、高盛等。

據招股書披露,成立一年后的2017年,迅策科技就獲得了7600萬元A輪融資。隨后的2019年和2020年,迅策科技又分別獲得8875萬元的A+輪融資和約2.11億元的B輪融資。

2021年5月、6月,迅策科技分別獲得6.54億元C輪融資和6400萬元C+輪融資,每股成本均為10.44元,投后估值分別約為24.54億元和25.18億元。2022年4月,迅策科技獲得7.98億元D輪融資,投后估值來到約47.98億元。

2023年11月,迅策科技還獲得2.2億元交叉輪融資,投后估值達到了62.2億元。據瞭解,迅策科技的交叉輪融資的獨家投資人為湖北高質量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圖片來源:迅策科技招股書

圖片來源:迅策科技招股書

也就是説,迅策科技的估值從2017年A輪融資前的1.5億元,飆升至了2023年11月交叉輪融資后的62.2億元,估值在短短6年間飆升了4047%。

據招股書,珠海恩圓持股13.08%、珠海富前持股12.08%、珠海股温持股3.7%。公司創始人劉呈喜通過上述股東間接控制迅策科技28.86%的股權,為公司的單一最大股東。

同時,騰訊通過深圳騰訊、廣西騰訊分別持股0.04%、7.51%,KKR通過Accel Asia Holdings II持股6.32%,雲鋒基金通過雲鋒新呈、雲鋒麒泰分別持股3.76%、2.26%,湖北高質量持股5.13%,恆生電子、高盛、浦發銀行、壽康保險、中金公司等也是迅策科技的股東。

9月23日下午,針對公司持續虧損、報告期內付費客户數和淨收入留存率持續下滑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通過迅策科技工商登記郵箱(其官網並未提供任何郵箱)發送了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