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4 12:56
9月13日,在2025年中國軟件研發創新科技峰會(CSDIsummit)現場,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的深度實踐成為核心議題。營銷作為AI最快落地領域備受矚目。明略科技高級技術總監吳昊宇受邀出席峰會,以「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類比,深入剖析當前營銷行業正在經歷的劇烈變革,發表《智能Agent在生成式營銷中的落地閉環》主題演講。
明略科技高級技術總監吳昊宇,圖片來源:明略科技
吳昊宇指出,2024年,短視頻、內容電商、社交媒體廣告在品牌預算佔比的大幅提升,這一趨勢在2025年持續深化,同時為行業帶來三大挑戰:
內容生命周期急劇縮短:傳統廣告素材可複用1個月以上,而當前效果類、電商類廣告的有效周期僅3天左右,隨后CPM(千次曝光成本)與轉化效率會大幅下滑;
用户路徑從「主動」變「被動」:傳統電商是用户「有需求→搜索→比價→購買」,而內容電商則是用户「被動刷到→內容吸引→情緒共鳴→衝動下單」,品牌若不能在3秒內抓住用户注意力,傳遞核心賣點,廣告即失效;
內容產能與質量矛盾突出:品牌若需要每周產出大量優質視頻,延續傳統制作模式難以實現,亟需標準化、智能化的生產體系。
2025年大模型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恰好為應對這些挑戰提供了關鍵支撐,成為營銷行業在「寒武紀變革」中破局的核心動力。
從技術能力看,大模型已從單一語言交互升級為多模態協同,不僅能「看圖説話」,更能跨文本、語音、圖像靈活生成內容;推理能力實現質的飛躍,不再是簡單輸出碎片化內容,而是能做到「説得有邏輯」,進行復雜的內容腳本創作。
從應用落地看,大模型成本的快速下降,進一步降低了營銷智能化的門檻。此前,頂尖模型的大規模應用多侷限於頭部企業,2025年,中小品牌也有機會根據自身需求搭建專屬智能營銷體系。
那麼,對於企業來説,如何推動AI在營銷場景快速落地?明略科技高級技術總監吳昊宇結合公司在大模型領域的技術探索,從「感知-認知-行動」三個層面,拆解了當前營銷技術創新的可落地方案。
以下內容摘錄自其演講原文:
一、感知系統:看到的要真,聽到的要全
感知系統是整個營銷Agent的基礎。企業在營銷洞察環節,時常面臨三個核心痛點:
一是深度分析取數做不對——口徑不一、第三方榜單失真,甚至連價格字段都可能抓漏,導致數據無法支撐決策;
二是全景社媒庫不完整——平臺割裂、圈層語言不同,中腰部KOL投放,以及用户二創內容很難追蹤,看不到完整的市場動態;
三是爆款內容解析不到位——抓不住黃金3秒的關鍵,賣點跟用户痛點脱節,內容風格還和平臺調性不匹配,學不到爆款的核心邏輯。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用三項對策解決:
第一,打造統一口徑的可信商業Agent系統——通過專業模型獲取數據,確保取數口徑一致、數據真實可信;
第二,構建覆蓋多平臺與人羣的最全社媒數據+AI洞察——我們每天處理超1.3億條數據,自動解析數百萬的視頻和圖片內容,構建380多個維度的內容和用户標籤,覆蓋主流社交平臺和新聞站點,讓品牌能看到完整的市場動態;
第三,做好爆款拆解+AI理解——把爆款視頻從「視頻-片段-分鏡」三級拆解,將開場三秒、證據鏡頭、節奏、封面等關鍵要素指標化,讓品牌知道「爆款為什麼爆」,並能直接複用核心邏輯。
這里要特別提一下我們的深度分析Agent框架,它是感知系統的「核心引擎」,確保數據精準、可信:
多智能體協作體系:讓專業的Agent做專業的事;
智能體工作流引擎:自動構建與執行流程,把一次跑通的好路徑變成「模板+清單」,下次用的時候一鍵就能啟動,不用重複試錯;
長短期記憶管理機制:短期記憶保證單次任務連貫,長期記憶把經驗沉澱成「避坑手冊」,下次少走彎路;
多模態專業模型和API:優先對接高可信數據源,確保每一個數據都有來源、可追溯。
另外,我們還有兩個專有模型支撐感知:一是Cito專業指令推理模型,能把用户模糊的需求轉換成可執行的任務鏈路;二是Mano專業靈巧手模型,只要説清目標和規則,它就會用「Plan→Action→Verify」的閉環在瀏覽器里操作,每一步都有截圖留痕,還能在線強化學習,越用越準。
Mano模型框架概覽,圖片來源:明略科技
二、認知系統:讓內容效果可預測、可優化
如果説感知系統是「找方向」,那麼認知系統就是「判斷好壞」。決定增長的不是生成了多少內容,而是哪條內容更好、為什麼好。
認知系統的核心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預測注意力、好感、信任等主觀指標,在投放前就排除「低勝率」內容,避免測試經費浪費。針對品牌廣告,我們要看內容是否符合品牌認知一致性、能否強化品牌記憶;針對效果廣告,我們會重點看黃金3秒吸引力、信息傳遞效率,確保內容能打動用户。
爲了把「專家看片」的直覺轉化為可落地的指標,我們分三步走:
第一步,把內容交給我們自研的明敬超圖多模態大模型——它會基於採集到的腦電、眼動等非標模態數據,預測觀眾的主觀反應;
第二步,生成客觀證據線——模型自動生成整體與逐秒的內容描述,解碼核心信息是否傳達到位,比如產品賣點有沒有講清楚、品牌標識有沒有足夠曝光;
第三步,接入MOE多專家推理——讓洞察、創意、行業、廣告法等「虛擬專家」一起審覈,最終輸出內容的優勢、劣勢和優化建議,比如「黃金3秒該換成哪種模式」「文案風險點在哪」「封面和節奏該怎麼調」。
這里要重點介紹我們自主研發的「明敬超圖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它的核心是把人類的主觀認知「教」給了機器。簡單來説,它不只是「看懂了內容」,還「看懂了用户是如何被打動的」。相關研究論文已經獲得了ACMMM2024最佳論文提名。
明敬超圖多模態大模型整體架構,圖片來源:明略科技
爲了保證模型的準確性,我們做了大量基礎工作:採集了超過10萬人次的真人廣告測試數據。在主觀視頻理解測試基準Video-SME上,明敬超圖多模態大模型多個版本都取得優秀成績,在客觀任務為主的Video-MME測試集上也排名前列,綜合理解能力領先;通過對真人樣本廣告創意測試的平均分,以及模型預測得分進行迴歸分析,樣本一致性高達89%,這表明模型與人類主觀評價已具有較高的相關性,非常接近人類判斷的能力。
在具體場景中,模型不僅能快速實現廣告創意效果預測,還能基於預測給出具體的優化建議,從而輔助品牌有針對性的調整內容。
三、行動系統:讓創意快速落地為可投放內容
行動系統是「最后一公里」,基於感知和認知的結果,行動系統可以自動生成腳本、匹配素材、剪輯視頻,打通從創意到投放的全流程。
舉個汽車品牌的例子:我們先通過感知系統明確目標人羣——在各自領域小有成就、希望享受生活但關注性價比的中青年,他們看重「恰到好處的駕控體驗」和品牌調性;接下來,認知系統預測這類人羣對「生活場景化內容」反應更積極;最后,行動系統結合這些洞察,自動生成視頻劇本故事板,包括分鏡描述、畫面概念圖、臺詞、演員建議等,甚至能直接調用素材庫匹配畫面,若沒有匹配素材,可藉助AI生成,最終快速產出可投放的視頻。
隨着AI技術的發展,營銷行業已經進入了「后寒武紀時代」,不再是僅靠某個單點優勢就能存活。真正的核心是「感知-認知-行動」三個系統的協同:有了真且全的感知,才能找準方向;有了能預判效果的認知,才能少走彎路;有了能快速落地的行動,才能抓住流量機會。
對於企業來説,機會就在於用好大模型,多去看目標用户的真實需求,多去拆優質內容的核心規律,多去試自動化的生產方式,把這三個能力練紮實。未來,明略科技會繼續迭代「感知-認知-行動」系統,以更精準的數據、更智能的模型、更高效的工具,助力更多品牌在大模型時代抓住機遇,實現增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