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錢實在太多」!英偉達無處可投,相比回購,不如選擇「讓AI閉環」

2025-09-24 09: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網易科技)

手握鉅額現金的英偉達正在嘗試一種全新的資本運用方式,把數百億美元投向關鍵客户、合作伙伴,甚至競爭對手,去打造一個自我循環的「AI閉環生態」,從而鎖定未來芯片的長期需求。

最引人注目的動作,是英偉達最近宣佈計劃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用於支持其進行大規模數據中心擴建。這個舉措不僅是對OpenAI的強力支持,也體現了英偉達CEO黃仁勛的核心思路——用強大的資產負債表和市場信心,來鞏固整個AI產業鏈。

消息一出,市場立刻給出了熱烈反應:英偉達市值當天就飆升近1600億美元。這筆投資既緩解了外界對OpenAI資金狀況的擔憂,也讓人們看到了所謂「循環」(circularity)的商業模式:英偉達投錢給初創公司,而這些公司又用錢回過頭來買英偉達的芯片。

這種模式並不只限於OpenAI。從雲服務商CoreWeave,到競爭對手英特爾,再到馬斯克的xAI,英偉達的投資版圖已經伸向AI領域的各個角落。

「錢太多」的煩惱

對大多數公司來説,現金充裕是好事,但對英偉達,這已經成了一個特殊的難題。FactSet數據顯示,過去四個季度,英偉達創造了720億美元自由現金流,本財年有望逼近1000億美元,除了蘋果,沒有哪家科技巨頭能比肩。

問題是,怎麼花?

併購幾乎行不通。 早在2020年收購Mellanox時,英偉達就遇到過監管阻力。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大型芯片併購幾乎不可能輕松過關。而且,黃仁勛本人偏愛扁平的組織架構,更傾向小規模的技術整合。

回購和研發消化不掉。 英偉達在過去四個季度花了近500億美元做回購,還追加了600億美元計劃,但依舊擋不住現金流入的速度。研發投入雖然兩年翻了一番,但佔收入的比例反而下降到9%,遠低於此前的22%。

戰略投資:客户、夥伴甚至對手

在傳統路徑受限的情況下,英偉達選擇用戰略投資去打造一個內循環的AI生態。

對OpenAI的1000億美元投資承諾是其中核心。NewStreet Research分析稱,英偉達每投給OpenAI 100億美元,后者就會花350億美元買回英偉達芯片。雖然這種交易可能拉低英偉達的單片利潤率,但能確保需求不斷,還能為缺錢的AI公司輸送「生命線」。

其他投資案例包括:

雙贏棋局:穩住需求,壓低融資成本

這套投資打法,本質上是英偉達的一盤雙贏棋——既穩住了自身的需求,又幫合作伙伴降低融資成本。

對英偉達來説,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鎖定未來幾年龐大且穩定的芯片訂單,避免需求波動。對OpenAI這樣的夥伴來説,英偉達的背書就是一張巨大的信用擔保。

要知道,OpenAI預計到2029年累計虧損高達440億美元,還要負擔芯片採購和數據中心租賃等鉅額開支。在英偉達介入前,它們融資的利率高達15%,反映了市場對其商業模式的不信任;而有微軟背書的項目,利率只有6%至9%。甚至穆迪還因為Oracle對OpenAI的依賴過重,把展望從「穩定」下調到「負面」。

英偉達的加入改變了一切。憑藉資本市場對它「近乎牢不可破的信心」,英偉達可以直接用資產負債表甚至增發來支撐AI基建項目,成本遠低於外部融資。業內人士預計,這將顯著降低OpenAI的信貸風險,讓它拿到更低利率的貸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