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企業AI+管理人員能力要求研討會在天津舉行

2025-09-24 12:21

(來源:企業觀察報)

轉自:企業觀察報

9月17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中企研數字經濟與數據資產工作委員會、《企業觀察報》社承辦,聯想集團聯合承辦,中科海光協辦的「卓越級」智能工廠經驗交流會核心環節——企業AI+管理人員能力要求研討會在位於天津的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舉行。

本次研討會上,數十家央企、地方國企、民營科技企業的代表就落實《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圍繞「企業人工智能(AI+)管理人員能力路徑與實踐」這一主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研討前與會嘉賓參觀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展廳

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石油、國家管網、中國寶武、中國五礦集團、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中國誠通控股集團、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中國鋼研科技集團、中國化學工程集團、中國建材集團、中國有研科技集團、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等央企集團公司科技創新或數字化負責部門代表參與標準研討。

中國航空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石油(北京)數智研究院、中核建創新科技公司、中核陝西鈾濃縮公司、中核(天津)機械公司、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公司、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公司、中國石油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國家管網北方管道公司、中國石油寶雞石油機械公司、冀東油田公司、國家管網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管理公司、中化學(內蒙古)新材料公司、安泰科技、馬鋼集團、歐冶雲商、中南鋼鐵、中國冶金科工、中節能太陽能、中建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裝備巨龍鋼管公司、力神電池、中國紙業、北京鐵路信號有限公司等央企產業公司智能製造或科技信息部門代表參與標準研討。

首鋼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山東黃金集團、山東省科創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文旅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國投超越科技、山東億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魯銀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國企數字化轉型有關負責人蔘與標準研討。

北京新元縱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輝龍電熱電器有限公司、海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科瑞電器製造有限公司、安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興港鋁業有限公司、國華昆城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專精特新」企業代表參與標準研討。

AI+是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新範式。當今,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重塑企業管理格局。隨着中國企業即將進入「十五五」發展周期、AI+行動的全面鋪開,面向各級管理者乃至全員建立系統化、標準化、可落地的AI數字化管理能力體系已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領導力發展的戰略要務。

管理人員積極推動AI 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能夠幫助企業創新增效、優化產品與服務,切實推動組織智能化轉型,從而面向未來贏得先機。

基於這一背景,中企研數字經濟與數據資產工作委員會、中企研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委員會、企業觀察報社、中智諮詢、聯想集團等單位聯合起草了《企業人工智能(AI+)管理人員能力要求團體標準》(下稱「團體標準」),並在在本次研討會上組織研討。會上發佈了該團體標準旨在規範AI+管理人員的知識、技能及行爲準則,分層分類地明確企業人工智能(AI+)管理人員的崗位角色、基礎知識/技能/素質等能力要求,為后續AI+管理人才評估與培養提供依據。

孫雪飛代表起草組詳細介紹了該標準的具體情況,該標準可以「填補一項空白+實現三個牽引」,即填補人工智能(AI)管理人才標準空白,牽引「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發展、牽引組織智能轉型、牽引人才能力提升,為人工智能(AI+)行動落地注入持續動能。本標準將系統規範支撐AI轉型的管理人員能力要求,填補人工智能(AI)治理體系中「人的能力」這一關鍵環節的標準空白;通過牽引「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發展,促進人工智能(AI)產業場景與人才發展深度融合,以「自下而上」的全員創新加速產業智能化進程,形成「能力標準-場景滲透-產業升級」的良性傳導機制;通過牽引組織智能轉型,推動企業培養和引進複合型管理人才、催生首席人工智能(AI) 官、首席知識官、AI訓練師」等新角色,提升組織AI數字化治理能力,驅動實現AI轉型;通過牽引人才能力提升,為企業選育用留提供製度依據,助力企業選準人、用好人、培養人,促進人才精準成長。

鄭武軍分享了中科海光助力企業AI+的經驗與做法。鄭武軍説,近年來,中科海光從三方面發力,用AI為企業賦能,一是鎖定國產化核心,打造自主可控的分離底座。在國產化領域,中科海光始終將技術自主化為核心目標。目前海光CPU已經在關鍵領域的信創項目中實現了規模化應用。二是深耕AI轉型實踐,賦能國有企業的全場景升級。依託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中科海光深度參與了央企國企的AI轉型,在能源、製造、石油、管網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杆案例。三是攜手共建生態,共繪央企國企轉型的新藍圖。當前央企國企信創參與AI轉型已進入深水區,正面臨技術融合、生態協同、成本控制等多重挑戰。中科海光始終認為,唯有開放合作,才能破解難題。基於此,未來中科海光將強化技術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為央企國企的AI轉型提供更強大的算力支撐。同時,深化生態協同,針對央企國企在能源、製造等重點行業的共性需求,開發標準化解決方案,降低企業轉型成本;助力標準落地,開放海光算力測試平臺,為企業提供標準的測試服務。

宋濤分享了聯想企業人工智能(AI+)管理實踐與經驗。宋濤説,2025年5月,聯想正式發佈了業內首個企業超級智能體——聯想樂享。它是聯想面向客户、商業夥伴、投資人、媒體和公眾的新一代官方入口,可跨設備、跨生態調用企業全鏈條數據信息,自主完成工作任務。比如,可以主動預判用户需求併發起互動,幫助用户自主下單等。這是聯想打造的未來AI+在企業落地的一個新範式。他提出,企業做AI+管理,不同層面的管理者需要注意三點問題,一是企業各部門一定要注意數據和知識治理的準確性。企業AI+管理的落地場景可分為「天馬行空」的場景和要求數據精準的場景,對於那些要求數據精準的場景,如分析銷售報表和銷售數據,一定要將大模型與小模型相結合,避免出錯。基於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聯想通過「村村通」項目,把數十個部門的數據都通過技術手段接入了統一的知識庫,並持續迭代提升問答的準確率,目前已經達到了90%。二是管理者一定要具備精準提出業務訴求的能力,同時把工作經驗、工作要求變成精準的提示詞手冊,能夠讓下屬準確理解,讓超級智能體快速執行。三是AI已經從前幾年的判別式AI進化到生成式AI,再到現在的智能體AI,建議企業未來進行流程再造時,要弄清楚各級流程適合用什麼樣的AI技術。

陳宏偉在總結發言環節上提出了三方面建議:一是構建一個戰略定力、機制活力、生態合力的範式,解決戰略與考覈的衝突;二是企業要構建數據模型、場景閉環反饋機制,AI場景要分層治理;三是構建靈活可擴展的模型體系,破解垂直場景數據壁壘,推進國產化生態建設。

《企業人工智能(AI+)管理人員能力要求團體標準》進行立項發佈。

標準起草組正式邀請與本標準項目有關的科研院所、相關企業、使用單位等產業相關方,共同參與標準研製工作,攜手推進人工智能人才評價體系規範化建設,賦能企業AI+轉型進程,促進智能化時代的可持續發展。

企觀國資是企業觀察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企業觀察報》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管主辦的全媒體平臺,被國務院國資委認定為「國資國企自有輿論平臺」,致力於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視角關注報道中國企業改革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10120240005

微信公眾號:cneoguo(企觀國資)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首體南路9號主語國際中心7號樓7層

電話:010-68719177   1512865240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