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985管培生每天「擰螺絲」12小時? 五菱迴應秋招爭議

2025-09-24 08:14

  文|《次世代車研所》欄目 羅寧

  「秋招避雷,上汽通用五菱!」

  據多位名校管培生向《次世代車研所》欄目透露,今年上汽通用五菱在全國招聘了約800名畢業生作為管理培訓生(管培生),他們均來自於985、211等高校。但剛上崗的他們發現工作量巨大——每天做着擰螺絲、打磨車身等基礎工作,需從早8點干到晚8點,一周工作六至七天,需干滿6個月再定崗。

  對此,五菱官方迴應《次世代車研所》欄目稱,2025屆管培生,一線鍛鍊時間調整為6個月,調整方案在入職前已對管培生進行告知。而對於長時間高強度一線勞動中出現的情況,已在執行中調整為雙人輪崗,降低日均工作時長。

  但該説法與管培生的説法存在差異。多名管培生稱,在校招宣講中,企業宣傳的是955工作時長(早九到晚五,一周5天),一線磨鍊時間為1-3個月。

  在行業專家看來,讓管培生花費半年時間去「擰螺絲」,不僅可能影響汽車產品質量,還顯得大材小用,體現不出價值,最終導致人才流失。

  名校管培生集體吐槽「被騙了」

  《次世代車研所》欄目從知情人士獲悉,位於廣西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今年校招加入近800名國內985、211大學管培生,在招聘中向其宣傳日常工作時間為955,即朝九晚五每周五天,但實際入職后無論男女,都前往流水線進行「擰螺絲」等基礎工作,每日工作從早八點到晚八點,每周工作六天到七天,需要持續6個月,男女都一樣。

  還有當事人提到,「並不是全部都打螺絲,但都在流水線上干活」。管培生們指出:「最早校招時宣傳就説工作是955,入職后領導最開始説兩周吃苦鍛鍊,現在已經在產線一個月了,沒有聽到任何輪崗、調離產線的消息,領導給大家畫了6個月后分崗的大餅,有一些受不了的人已經離職複習打算考研,還有人出現了受傷等情況。」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如今上汽通用五菱正值工廠用工期,但熟練工人並不好招。新經理上臺后進行降本增效,於是纔有瞭如今大量985、211應屆畢業生進工廠打螺絲,參與流水線長時間作業的情況。

  不少管培生對此產生質疑,認為上汽通用五菱想通過高強度工作逼走一些學生,或者以此來填補短期用工荒。

  「感覺被欺騙了。」多位管培生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還有人表示:「車間工作強度過高,六個月的時間,要在車間12小時兩班倒流水線,管培生還不好跑,不少人已經產生了迷茫」。

  此外,還有家長表達了不滿:「企業要鍛鍊人完全可以,下沉一線也應該,強度這麼大,三班倒不行嗎?這樣的企業不顧及心疼員工,不是人性的企業,看不到希望,果斷溝通了孩子,已離職回家了。」

  針對上述情況,《次世代車研所》欄目向上汽通用五菱方面進行求證,官方表示,派遣管培生前往一線鍛鍊始終存在,2002年至2018年,新入職管培生需要完成1年一線磨鍊,2018年至2024年,縮短為3到6個月,但有部門反饋縮短一線磨鍊時間會導致技術理解不足,到2025屆管培生,一線鍛鍊時間調整為6個月,調整方案在入職前已對管培生進行告知。而對於長時間高強度一線勞動中出現的情況,已在執行中調整為雙人輪崗,降低日均工作時長。官方還表示,公司建立了質量監控體系保障生產安全,以此保障管培生在一線磨鍊不會降低產品質量。

  但《次世代車研所》欄目發現,在前兩年的校園招聘宣講中,公司詳細描述了管培生的培養計劃,宣稱「作為製造型企業,我們對每一個剛入職的新員工都有一線鍛鍊的環節,這個環節根據每個部門培養模式的不同,可能時間上會有差異,一般來説是1個月起,最長是3個月,也就是説大家如果都是7月中旬來報道的話,那最迟是到10月份,國慶之后會結束一線鍛鍊的環節。」

  由此可見,相關描述與官方迴應內容有所出入。

 淨利潤率偏低,上汽整體增收不增利

  上汽通用五菱的經營壓力或為此次事件的深層原因之一。

  根據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財報,2025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實現營業總收入404.8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76億元,但淨利率僅為1.42%,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較弱。綜合近5年的半年報數據,儘管上汽通用五菱集團營收和淨利潤近兩年呈現增長態勢,但整體營收增速則較為波動,並且整體淨利率仍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上汽集團整體業績的下滑趨勢更為明顯。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實現了銷量與營收雙雙同比增長,但營收增速明顯低於銷量增速,單車均價從去年同期的15.58萬元下降至14.59萬元;還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9.21%,這也導致其連續兩個半年報出現淨利潤下滑,並且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

  《次世代車研所》欄目梳理發現,2021年上半年,上汽集團來到了營收和淨利潤的最高峰,營收高達3660.96億元,淨利潤高達133.14億元。但隨后多年便進入下滑通道,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的財務表現還遠未回到2021年上半年的高峰,如今的淨利潤還不到當時的一半。

  在銷量和利潤承壓的情況下,上汽集團正推行「降本增效」舉措。

  上汽集團在今年一季度公告中提到,公司「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內部業務梳理整合,努力搶抓市場機遇,大力實施降本增效」,並將此視為2025年第一季度經營好轉的重要原因。而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在內,上汽集團進一步採取了精簡組織機構、減少管理層級的措施。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降本增效若過度依賴壓榨員工,可能適得其反。高強度的工作安排不僅影響員工士氣和健康,也可能導致人才流失,增加招聘和培訓新員工的隱性成本。此次將大量高學歷管培生投入一線生產,表面上緩解了用工荒,節省了臨時招工費用,但從長遠看犧牲了企業聲譽和人才培養,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專家:管培生高強度「擰螺絲」,或影響品質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祕書長、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在接受《次世代車研所》欄目採訪時指出,讓管培生持續高強度在工廠一線從事「擰螺絲」等體力勞動,這種做法既不利於產品質量,也造成人才浪費。

  他表示,擰螺絲、打磨車身等一線崗位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熟練工人來操作,直接關係到汽車產品質量;而大學生缺乏相關經驗,未必能達到熟練工人的質量和效率,長時間高強度勞動也容易引發失誤。

  張翔強調,即使是機械、材料等相關專業的985、211畢業生,作為管培生到生產一線鍛鍊的比例也應當有限,主要是爲了瞭解生產流程,而不需要長時間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通常車企會安排新員工在車間實習數月,但更多是讓他們參與設備管理、物料調度、生產監控等輔助工作,而非充當流水線操作工。

  張翔還指出,企業短期讓實習生下車間鍛鍊無可厚非,但絕不能長期如此,否則既損害學生利益,也不利於企業形象和產品品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