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4 09:49
原標題:蘋果俯身,高端手機進入競爭新階段
蘋果公司的秋季發佈會,吹皺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一池春水。
在9月10日的發佈會上,蘋果公司帶來了多達8款全新產品,其中iPhone 17系列尤為吸引人眼球,無論是存儲「加量不加價」並補齊高刷屏短板的iPhone 17基礎版,還是堪稱性能最強、重新設計的iPhone 17 Pro Max,都大有錨定國內市場消費者需求的態勢。和其以往的品牌調性相比,蘋果公司這波操作可以算得上放下了全球頭部高端機的身段,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從預售情況上,還是正式開售后的火爆程度上,都一掃其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里在國內市場上的頹勢。
作為全球頭部智能手機品牌,蘋果手機擁有*競爭力的品牌效應,但隨着華為的迴歸,小米、OPPO、vivo在高端市場的佈局漸成體系等,其在國內市場上的銷量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此次新品發佈和在國內市場上的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做是其發力奪回市場份額的表現。
面對蘋果公司的強勢表現,國內手機廠商也開始採取行動。其中,華為一邊悄然調整部分熱門機型售價的售價,一邊通過多場大會進行科技輸出;小米則宣佈在9月推出年度旗艦系列,並將小米16系列改名為小米17系列,標準版同樣「加量不加價」。
智能手機之間的市場份額競爭仍在持續,且隨着各家的動作而愈發激烈。這一場iOS和安卓之間的競逐,誰能成最后贏家?
蘋果「俯身」三部曲
作為市值3萬億美元左右的科技界巨頭,蘋果公司在全球的影響力毋庸置疑。而自iPhone 6系列在國內大火之后,蘋果手機便長期在國內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佔據*地位。最輝煌的時期,在中國4000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一度超過80%。
但隨着國內手機廠商的崛起,其市場*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 Point Research在今年3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正加速高端化轉型,600美元及以上價位手機份額從2018年的11%,增長至2024年的28%。該機構認為中國智能手機高端化的主要推動者是華為。自2023年推出5G麒麟芯片后,華為便迅速恢復了市場競爭力,2024年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從2023年的20%提升至29%,成為增長最快的國產廠商。
此外,小米、vivo、OPPO等國產廠商近年來也在加快對高端市場的佈局,市場份額增速顯著。數據顯示,這些廠商在600美元以上價位的高端市場的集體份額,從2020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15%。在400-600美元價位段,國產廠商的集體份額更是從2023年的89%提升至2024年的91%。
與國產廠商增速顯著形成對比的是,蘋果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經歷了持續下滑。
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蘋果的出貨量下降了18.2%,國內市場份額從20.2%萎縮至17.1%。今年二季度,儘管蘋果公司在618大促期間,拿出了近年來堪稱*的降價幅度,但仍未改變出貨量的下降,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至13.9%。
而除了國內手機廠商在高端化道路上的崛起形成的衝擊外,蘋果公司在AI、摺疊屏等方面的踟躕也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其銷量的頹勢。
但中國市場作為蘋果公司的第二大市場,其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放棄。這也是蘋果在此次秋季發佈會上選擇放下身段的主要理由。
在產品配置上,iPhone 17標準版採用了最新的A19芯片,有和Pro相同的屏幕,在影像系統上,搭載了4800萬像素主攝+1200萬像素2倍長焦雙攝組合,前置攝像頭升級至了1800萬像素。此外,此次蘋果新機全系列用上了高刷屏,補齊了此前落后於安卓機型的短板。蘋果CEO庫克稱,這些新款iPhone是「iPhone歷史上*的飛躍」。
在價格制定上,iPhone 17的256G內存版本,國內售價爲5999元人民幣,低於港版價格。而據2025年國家消費補貼政策規定,手機類產品單件售價不超過6000元即可享受15%補貼,iPhone 17的這一定價可以説是貼着國補的最高標準來制定的,變相進一步降低了價格。
此外,在發佈會前一周,蘋果攜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入駐了抖音商城,其新品也在抖音商城同步開啟全球首發。這是天貓之外,蘋果下放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的第二個互聯網平臺。此外,蘋果還在小紅書開設了官方賬號。
衆所周知,抖音作為國內頭部短視頻平臺,其月活用户體量已突破10億,小紅書則依靠內容種草吸引了大量用户。蘋果開拓抖音和小紅書這一渠道,無疑將為其重新確立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進一步加碼。
蘋果新品在價格、配置和渠道上的三次「俯身」,表明了其正積極應對國內市場變化,從以往單純的高端定位轉向更靈活、更接地氣的市場策略。
華為、小米們對標迎戰
蘋果拿出誠意、放下高姿態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在預售環節,蘋果官網便因訪問量過大而一度癱瘓。在京東預售開啟僅1分鍾,iPhone 17系列的成交量便超越了去年全天,再度刷新銷售紀錄。其中,iPhone 17 256GB版成交量同比遠超上代,成為*的機型。此外,淘寶等預售渠道也很快被搶購一空。
北京時間9月19日上午八點,iPhone17系列國行版正式開售,據媒體報道,在開售的時間節點,全國多家蘋果直營店門口均排起了長龍,多個門店表示,目前17全系列店內均無現貨。
從預售的正式開售后的市場熱度來看,蘋果公司此次俯身的效果顯著,其品牌效應仍是一座堅固的堡壘。
面對傾力一搏的蘋果公司,國產手機廠商們也迅速採取行動迎戰。
首當其衝的是小米。在蘋果發佈會5天后,小米集團總裁,手機部總裁,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發文稱,全新小米17系列將在本月發佈。隨后,雷軍轉發並稱:小米17系列,產品力跨代升級,全面對標iPhone,正面迎戰。
據瞭解,按照此前系列機型的排序,小米原本將發佈的新機型應該是小米16系列,但此次其越過16直接命名為小米17系列。儘管盧偉冰隨后迴應稱,此次改名主要是從產品方向出發的,不是爲了蹭蘋果iPhone 17系列的熱度,但相同的數字反映到公眾眼中,對標的意味仍然明顯。
相比上代,小米17系列此次提前了一個月發佈,縮短了與iPhone新機型之間的時間差,這無疑展現了對小米17系列產品的自信。盧偉冰在近期的公開直播中,將小米17與iPhone17真機進行了對比,表示兩款手機不一樣的是,小米17系列有背屏,公司在背屏設計上投入了10個億。僅在背屏上便投入了大手筆支出,小米17的推出,或許是想與蘋果打一場硬仗。此外,在相近的時間內推出新品,或許也反映出小米希望避免用户被蘋果搶先吸引的考量。
另一家國產手機廠商華為,也在蘋果新機正式開售前採取了新的動作。據證券時報報道,華為Mate X6、Pura 80系列、Mate 70系列、nova 14系列於近期開啟了降價優惠,其中,華為Mate X6最高降價2000元。Mate X6為大摺疊機型。
此外,華為在9月18日-20日的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期間,發佈了全新的數智基礎設施產品、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開發工具等,或在9月至10月集中釋放技術紅利。
無論是技術發展成熟后的水到渠成,還是應對蘋果攻勢的主動迎戰,華為和小米的舉措都可以看做是對蘋果新一代產品的戰略迴應,且隨着小米17標準版正式確認將「加量不加價」,以及華為多款主力機型實施價格調整,國內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在價格與配置之間的內卷競爭正迎來新一輪的競逐。
蘋果新品在價格、配置、渠道上的全面出擊,讓華為和小米沒有太多的退路可走,而產品自信也為兩者迎頭趕上提供了底氣,至於這場高端化競爭結果如何,也考驗着品牌的硬核實力。 這場由國內外頭部品牌引領的變局,不僅反映出行業競爭的日趨白熱化,也預示着高端機市場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生態協同成勝負手
為什麼智能手機高端市場也開始通過價格競爭來追求搶佔用户?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認為,當前高端手機市場的價格競爭,主要是由於現階段,智能手機整體缺少顛覆性創新,摺疊屏手機的吸引力尚且不足,攝像頭、屏幕、芯片和其他容易被消費者感知的硬件體驗,也進入到了一個性能過剩的冗余狀態,高端市場在消費體驗上正在被中低端手機拉近甚至拉平,因此整體出現一種以價格鎖定高端、以噱頭觸碰癢點、以減價搶奪用户的低端市場競爭。
事實上,除了在價格上的競逐外,智能手機在高端市場上的競爭還體現在更多方面。如果説蘋果公司對國內高端市場發起衝鋒的底氣,是基於長期積累下來的全球*優勢和iOS生態系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面對蘋果的衝鋒,為什麼是華為和小米率先響應?
一方面,華為和小米在全球高端市場上的優異表現,為其守住國內高端市場提供了信心。Counter Point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呈現顯著增長,儘管傳統巨頭蘋果和三星仍佔據主導地位,但新興品牌正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中國廠商華為佔據全球8%的市場份額,增速超過24%;小米增速更是達到55%,展現出了在高端市場上強勁的增長潛力。
另一方面,華為和小米在汽車、AI、雲服務等方面的生態系統協同效應,也為其鞏固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提供了助力。
其中,小米近年來在電動汽車和物聯網業務領域持續深耕,並取得了相應的成績。特別是電動車業務,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突破30萬輛,用時僅15個月,創下新勢力車企最快紀錄。而據公司財報,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的汽車業務相比去年同期,虧損大幅收窄,預計2025年下半年將實現單季度盈利。Counter Point Research在報告中認為,高端電動汽車的推出帶來的品牌光環效應正惠及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
華為則在摺疊手機、智能座艙、雲計算方面全面發展,通過切入「人-車-家」全場景智慧生活來進行場景協同,其核心動力,是以技術作為基底持續推進高端化。
由此可見,當前國內高端手機市場的競爭焦點,早已不是單個配置的堆砌,而是看誰能率先建造出更完善的生態閉環,而圍繞生態閉環進行的一系列持續佈局,或許會成為高端手機廠商們跳出價格競爭的關鍵所在。
對此,張書樂也認為,真正想要跳出價格競爭,依然要有觸及用户剛需而非癢點的顛覆式創新,或者可以在內容生態端進行佈局,即依託手機作為中介,串聯品牌生態鏈和外延智能設備的萬物互聯。
事實上,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小米,補貼、變相降價等都只是一種市場表象,頭部廠商的一系列動作,是國內智能手機高端市場進入深度洗牌期的信號。在新的競爭階段,品牌效應將不再成為躺贏的標誌,取而代之的是圍繞產品價值進行的競逐。
這場由蘋果「俯身」所引爆的高端市場變局,其意義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價格戰或機型迭代。它標誌着關於品牌光環的舊時代的終結,也預示着一個圍繞「生態協同」的新紀元的開啟,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誰能在以用户為中心的場景中定義新的價值,誰才能真正掌握關於高端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