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4 10:51
(來源:華龍證券研究)
核心觀點
2025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與政策紅利釋放的雙重驅動下,實現全面復甦。42家上市券商合計營業收入達2518.66億元,同比增長11.37%;歸母淨利潤1040.1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08%,業績增速創近五年新高。全部42家券商均實現盈利,僅部分券商營收小幅下滑。
業績高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來自兩方面:(1)市場活躍度提升:受"924政策"催化,2025年上半年A股日均成交額提升直接拉動經紀業務收入增長43.98%。兩融余額持續回升,利息收入同步擴張。(2)自營業務爆發:權益市場回暖疊加券商優化資產配置,自營業務收入1100.21億元同比45.28%,成為業績增長的主引擎。
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自營業務成為絕對核心,佔比達43.68%,較2024年提升8.5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頭部券商表現尤為突出,中信證券自營收入172.30億元,國泰海通自營規模8126億元。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經紀業務佔比25.19%,雖較歷史峰值下降,但交易量放大支撐收入韌性。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資管業務佔比8.42%,通道業務持續收縮。投行業務佔比6.17%,但併購重組業務逆勢增長。盈利模式從傳統通道業務向資本驅動模式轉變,自營業務成為業績"勝負手"。頭部券商通過衍生品、量化策略構建競爭壁壘。數字化賦能分化,經紀業務線上化率提升但中小券商科技投入不足導致服務能力差距擴大。
投資建議:行業整體估值與業績改善趨勢形成背離,具備較強的修復空間。市場交易活躍度提升、投資生態優化,以及監管對流動性支持的明確態度,均為券商板塊提供了有利環境。在當前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長期資金入市加速的背景下,券商行業基本面改善趨勢明確,維持行業「推薦」評級。建議關注兩類標的:一是頭部券商,在自營、投行、資管等多項業務中均具備領先優勢,抗周期能力強;二是併購重組主題標的,如國聯民生、方正證券等,部分中小券商可能通過併購實現價值重估。
風險提示: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券商業績盈利不確定性;技術更新風險;政策不及預期風險;黑天鵝等不可控風險;數據統計偏差風險。
正文:
1 上市券商整體情況
2025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與政策紅利釋放的雙重驅動下,實現全面復甦。42家上市券商合計營業收入達2518.66億元,同比增長11.37%;歸母淨利潤1040.1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08%,業績增速創近五年新高。全部42家券商均實現盈利,僅部分券商營收小幅下滑。業績高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來自兩方面:(1)市場活躍度提升:受"924政策"催化,2025年上半年A股日均成交額提升直接拉動經紀業務收入增長43.98%。兩融余額持續回升,利息收入同步擴張。(2)自營業務爆發:權益市場回暖疊加券商優化資產配置,自營業務收入1100.21億元同比45.28%,成為業績增長的主引擎。
行業盈利能力顯著增強,ROE(年化)從2024年的4.97%升至2025H1的6.52%,券商槓桿穩定在3-3.5倍區間,反映資本運用效率優化。政策面持續發力,央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保障流動性充裕,長期資金加速入市,為券商創造穩定的市場環境。
2025年上半年,券商分項業務收入呈現顯著分化,自營業務佔絕對主導地位,權益市場回暖與高股息資產配置策略是核心驅動力。自營業務佔比持續提升,從2020年的27%升至2025H1的44%,成為券商盈利"壓艙石",頭部券商通過衍生品、量化策略提升投資收益率。
2 上市券商行業集中度
從行業集中度數據來看,證券行業的頭部效應依然顯著,行業資源持續向大型券商集中。
2024年行業營業收入CR5達到約41%,淨利潤CR5達到約48%,淨資產和總資產的集中度也呈現類似趨勢,説明頭部券商在資本實力、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的綜合優勢進一步鞏固。這一現象與監管近年來推動行業整合、鼓勵頭部券商通過併購做大做強的政策導向相符。
從業務結構看,自營、經紀等資本依賴型業務集中度較高,而投行、資管等業務雖也呈現集中化趨勢,但中小券商仍可通過區域優勢、特色業務實現差異化競爭。行業併購重組的預期正在提升,部分區域型券商可能通過合併實現業務互補和規模擴張,行業格局可能迎來新一輪調整。
3 42家上市券商業績明細
2025年H1營收來看行業整體高增長,但結構性差異顯著。頭部券商憑藉全業務鏈優勢主導市場,而中小券商表現兩極分化。
頭部券商穩健增長:中信證券營收領跑,華泰證券因業務調整小幅下滑,國泰海通憑藉自營和經紀業務實現高增長。行業CR5營收佔比超40%,反映資源向龍頭集中。中小券商高彈性與承壓並存:國聯民生(40.11億元,同比+269.40%)和國金證券(38.62億元,同比+44.28%)受益於併購重組和區域市場活躍,增速領跑行業;浙商證券(61.07億元,同比-23.66%)和西部證券(27.89億元,同比-16.23%)因投行業務放緩和區域競爭加劇業績承壓。營收增長主要源於市場交易活躍和政策催化。頭部券商通過數字化和綜合服務提升市佔率,而中小券商需依賴特色化路徑。未來營收結構可能進一步向自營和財富管理傾斜,但區域經濟波動或導致分化加劇。
2025年H1行業盈利彈性顯著,歸母淨利潤增速遠超營收,主要受投資收益驅動,自營業務優化和槓桿效率提升是關鍵因素。
頭部券商盈利領跑:中信證券淨利潤137.19億元(同比+29.80%),國泰海通157.37億元(同比+213.74%)。高增長源於自營業務收益率提升和經紀業務放量。中小券商爆發式增長:華西證券淨利潤5.12億元(同比+1195.02%),國聯民生11.27億元(同比+1185.19%),主要受益於低基數效應和併購重組紅利。
淨利潤高彈性印證行業景氣度上行,自營業務貢獻近44%的盈利增量,疊加槓桿倍數穩定,優化了資本回報。
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自營業務成為絕對核心,佔比達43.68%,較2024年提升8.5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頭部券商表現尤為突出,中信證券自營收入172.30億元,國泰海通自營規模8126億元。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經紀業務佔比25.19%,雖較歷史峰值下降,但交易量放大支撐收入韌性。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資管業務佔比8.42%,通道業務持續收縮。投行業務佔比6.17%,但併購重組業務逆勢增長。券商行業盈利模式從傳統通道業務向資本驅動模式轉變,自營業務成為業績"勝負手",頭部券商通過衍生品、量化策略構建競爭壁壘,數字化賦能分化,經紀業務線上化率提升但中小券商科技投入不足導致服務能力差距擴大。
4 分項業務情況
4.1 自營業務仍是券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2024年受益於市場活躍度提升和投資能力增強,自營業務收入實現高增長。2025H1多家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超過30%,其中國聯民生、浙商證券、長江證券等中小券商增速顯著,部分源於低基數效應和權益投資策略優化。
從投資規模看,頭部券商如中信證券、國泰海通自營規模居前,但中小券商在資產擴張和收益率提升方面表現更突出。國聯民生2025H1自營規模同比增長77.63%,年化投資收益率達5.93%,反映其靈活的投資策略和風險偏好提升。
4.2 經紀業務在2024年四季度后顯著回暖
2025年一季度市場成交額同比大幅增長,推動經紀業務收入提升。行業佣金率雖仍處於下行通道,但交易量放大抵消了費率下降的影響。2025H1多家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實現雙位數增長,其中中國銀河、華泰證券等傳統經紀業務強勢的券商表現突出。
投資者結構變化也是經紀業務增長的重要動力,散户活躍度提升、機構客户交易頻率增加,以及跨境交易、量化交易等新業務模式的發展,共同推動經紀業務收入增長。
4.3 資管業務仍處於公募化轉型過程中
資管業務整體收入增速平穩,2024年同比持平,2025H1部分券商資管收入出現分化。頭部券商如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憑藉強大的主動管理能力和產品體系優勢,資管收入規模領先,中小券商則更多依賴專項資管和渠道合作實現增長。
從結構看,公募基金業務成為資管收入的重要補充。華泰證券、招商證券通過控股公募子公司貢獻顯著收入。隨着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入市,主動管理能力強的券商有望在資管業務中佔據更大份額。
4.4 利息業務成為2025年以來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利息業務主要受益於兩融余額提升和槓桿交易活躍。2025年利息收入同比增長顯著,2025H1多家券商利息淨收入增速超過20%。其中,國泰海通、中國銀河等券商在兩融業務和股票質押業務方面規模領先。
資金成本下降也是利息業務利潤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央行通過多項貨幣政策工具維護流動性,降低了券商融資成本,利差空間有所擴大。
4.5 投行業務整體承壓
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2025H1雖部分券商有所恢復,但整體增速低於其他業務,IPO節奏放緩、再融資監管收緊是主要原因。頭部券商如中信證券、中金公司憑藉豐富的項目儲備和綜合服務能力,仍實現投行業務正增長。
併購重組業務成為投行業務的新亮點。2025年併購重組業務有望提速,涉及國有企業改革、產業鏈整合的項目有望推動財務顧問收入增長。
5 投資建議
行業整體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與業績改善趨勢形成背離,具備較強的修復空間。市場交易活躍度提升、投資生態優化,以及監管對流動性支持的明確態度,均為券商板塊提供了有利環境。在當前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長期資金入市加速的背景下,券商行業基本面改善趨勢明確,維持行業「推薦」評級。
建議關注兩類標的:一是頭部券商,在自營、投行、資管等多項業務中均具備領先優勢,抗周期能力強;二是併購重組主題標的,如國聯民生、方正證券等,部分中小券商可能通過併購實現價值重估。
6 風險提示
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資本市場價格受宏觀經濟的波動、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投資者情緒的波動等影響,非銀金融行業的業績受此影響將面臨風險。
券商業績盈利不確定性:證券行業盈利預測和未來業績變化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技術更新風險: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影響金融機構技術變革,可能增加券商業務成本和技術創新等不確定性。
政策不及預期風險:金融行業受政策面影響較大,政策出臺會影響市場預期,帶來政策不及預期風險。
黑天鵝等不可控風險:金融市場出現黑天鵝等不可控因素影響,由此造成的風險將超出預期。
數據統計偏差風險:本報告所引用的數據有可能出現統計偏差等問題,由此造成結論偏差的風險。
本文摘自報告:《上市券商2025 年中報業績綜述: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 券商基本面改善趨勢明確》
報告發布日期:2025年9月18日
報告發布機構:華龍證券
分析師 楊曉天:S0230521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