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12:03
2025 年 9 月 16 日,新疆馬蘭試驗基地的跑道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研製的 「彩虹 - 7」 隱身無人機在晨光中完成了長達 24 小時的持續飛行測試。當無人機平穩着陸時,項目總師李總在地面指控方艙里松開了緊握的拳頭,這個平均年齡僅 33 歲的研發團隊用三年時間實現了國產隱身無人機續航能力的跨越式突破 —— 較此前 16 小時的紀錄提升 50%,標誌着我國在高空長航時隱身無人機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此次測試的核心突破在於新型渦扇發動機的成功裝機應用。據項目總指揮曹總介紹,這款發動機採用了第四代單晶合金 DD13 渦輪葉片,耐温性能達 1280℃,配合 3D 打印燃燒室技術,推重比提升至 8.5,油耗較原型機降低 20%。在馬蘭基地的極限環境測試中,發動機在 - 30℃至 45℃的氣温波動下持續穩定運行,特別是在模擬高原低空缺氧環境的科目中,仍保持 0.5 馬赫的巡航速度,驗證了其複雜工況適應性。研發團隊創新性地採用石墨烯塗層減少氣流阻力,配合短程複合材料進氣道設計,使發動機進氣效率提升 15%,完美解決了隱身飛翼佈局與動力性能的矛盾。
回溯中國無人機動力系統的發展歷程,此次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2004 年彩虹 - 1 無人機首飛時,我國無人機仍依賴活塞發動機,續航僅 8 小時;2015 年彩虹 - 5 採用重油活塞發動機將續航延長至 40 小時,但無法滿足隱身高速需求。彩虹 - 7 作為我國首款隱身飛翼無人機,2018 年首次亮相時因發動機依賴進口備受質疑,彼時原型機採用的烏克蘭 AI-222-25F 發動機不僅推力不足,且在高空巡航時油耗激增。俄烏衝突中,俄軍 「獵户座」 無人機因發動機可靠性問題多次失事的教訓,更凸顯了動力系統自主化的迫切性。2023 年,航發動力攻關的國產渦扇發動機通過軍方認證,其高温合金自給率達 90%,單晶葉片良品率 85%,為彩虹 - 7 的升級奠定了基礎。
性能躍升帶來的戰術價值尤為顯著。24 小時續航與 1.1 萬公里航程的組合,使彩虹 - 7 可覆蓋第二島鏈內所有目標區域,配合 3 噸載彈量,能攜帶鷹擊 - 21E 高超音速導彈執行遠洋反航母任務。在 9 月 16 日的測試中,無人機完成了模擬偵察、電子干擾、武器投放的全流程任務,其合成孔徑雷達在 1.6 萬米高度對移動目標的識別精度達 0.5 米級。軍事專家指出,這種 「發現即打擊」 的能力,將使我國在臺海、南海等戰略方向獲得持續存在的空中力量,其作戰效能相當於 3 架傳統非隱身無人機。
與國際同類裝備相比,彩虹 - 7 的性價比優勢明顯。美國 RQ-180 無人機雖航程達 2 萬公里,但從未公開亮相且造價高昂;俄羅斯 「S-70」 無人機續航僅 10 小時,仍處於測試階段。而彩虹 - 7 採用脈動生產線后,單機成本控制在 1.2 億美元,僅為 B-21 轟炸機的四分之一。更關鍵的是,其兼容福建艦電磁彈射系統,可實現 「15 分鍾內滿油滿彈起飛」,這使我國成為首個掌握隱身無人機艦載彈射技術的國家。
研發過程中,團隊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關。飛翼佈局的氣動設計曾導致無人機在跨音速階段出現劇烈震顫,年輕工程師們在馬蘭基地連續 3 個月開展風洞試驗,最終通過優化翼梢小翼解決問題;為平衡隱身與進氣效率,進氣道設計迭代了 23 版,僅模型測試就消耗 2 噸複合材料。「我們在 - 40℃的寒夜中測試發動機啟動,在沙塵暴里校準傳感器,就是爲了讓每一個數據都經得住實戰檢驗。」 參與測試的工程師王磊説。
目前,彩虹 - 7 已進入工程研製階段,下一步將開展海上彈射測試。曹總指揮透露,團隊正開發更先進的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目標是將續航提升至 36 小時,同時引入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這款凝聚着中國航天人智慧的無人機,不僅成為國防安全的新屏障,更推動我國無人機產業向高附加值領域邁進 —— 其動力技術已延伸至民用領域,為高空消防、氣象監測等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引用來源:
騰訊新聞《航程近 1.1 萬公里,可掛兩枚鷹擊 - 21E 高超彈,彩虹 - 7 強的有點過分》(2024 年 11 月 12 日)
《給殲 - 10 殲 - 16 打前鋒:揭祕中國彩虹 - 7 隱身無人機空戰革命》(2025 年 5 月 25 日)
《國產新型隱身無人戰機彩虹 - 7,厲害在哪里?》(2025 年 9 月 4 日)
科大烽火《還要啥轟 - 20,彩虹 - 7 隱身突防洲際轟炸,能發射高超音速導彈》(2024 年 11 月 12 日)
抖音百科《彩虹無人機 (航天彩虹公司研製的無人機系列)》(2025 年 9 月 20 日)
網易手機網《海外談中國:馬蘭祕密基地出現 「折線飛翼」 無人機 引發高度關注》(2025 年 9 月 19 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技十一院彩虹 - 7 無人機研製側記》(2024 年 12 月 27 日)
新質知識學習 2025《航發動力:高温合金突破與 WS 系列量產驅動長期增長》(2025 年 7 月 14 日)
特別聲明:本文轉自網易自媒體平臺「網易號」作者上傳併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