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東土豪,狂買中國「黑科技」

2025-09-24 07:58

原標題:中東土豪,狂買中國「黑科技」 來源:鳳凰網

被霓虹籠罩的洛杉磯,酸雨從天而降。煙霧瀰漫的夜空中看不見星星,扎堆的大樓里卻燈火通明。能夠像傳統汽車在高速公路馳騁,也可以垂直起飛,像小型噴氣式飛機一樣盤旋的新型交通工具穿梭其間,成為反烏托邦世界里重要的亮點。

這是《銀翼殺手》中的畫面。該電影於1982年首次上映以后,世界科技進步神速,無人機、網絡社交平臺等相繼出現併成熟,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影片中呈現的未來。但與此同時,人們仍在追趕電影中的許多技術,比如陸空立體交通。

不過連好萊塢都想象不到的是,過去只會出現在科幻小説和主題公園中的飛行汽車,恐怕很快就會實現,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能將由中國人率先實現。

01

出海熱土,呼喚飛行汽車

當氣温飆升至45攝氏度以上,交通堵塞成了炙烤中的煎熬。陽光直射下,車頂泛着刺眼的白光,中東司機們焦躁地按着喇叭,每等待一分鍾都像度過一個世紀。

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常出現在阿聯酋街頭。阿聯酋的國土65%是沙漠,大城市間距離較遠,而近年來人口激增令擁堵問題愈發嚴重。道路安全平臺RoadSafety UAE發佈的數據顯示,阿聯酋範圍內有高達86%的受訪者稱,日常出行時經常遇到交通堵塞。

政府將電動高速鐵路作為優化公共交通的解決方案之一。但由於自然環境和城市肌理給鋪設長而直的鐵路線帶來考驗,高鐵項目往往面臨一定阻力。

更關鍵的目標來自能源轉型。作為中東地區*批准《巴黎協定》並承諾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國家,阿聯酋正試圖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提升綠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高效通勤和低碳轉型的雙重壓力下,劃過中東沙漠上空的飛行汽車,抓住了這里人們的視線。更準確地説,是來自中國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器)打開中東人對未來城市交通的思路。這種交通工具結合汽車和飛機的特性,實現陸空兩用。

過去幾年,來自中國的飛行汽車企業億航智能、峰飛航空相繼在當地進行了試飛,並與民航監管部門和企業合作。本月中旬,小鵬匯天研發的「陸地航母」飛行器(X3-F)在阿聯酋獲頒特許飛行證,正式在阿聯酋多地開啟有人駕駛飛行測試。

訂單也向中國科技公司涌來。7月16日,位於上海的eVTOL主機廠時的科技,拿到來自阿聯酋企業Autocraft的訂單。后者訂購350架eVTOL,訂單金額1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71億元。

中阿雙方的合作,背后離不開政策協同。雙方2024年5月發佈聯合聲明曾提到,願通過探索兩國共同投資機遇,加強在創新、數字經濟、科學、開源項目孵化與商業落地、科學技術與技術人才培養等所有工業領域的合作。低空經濟,順其自然成爲了合作的焦點。

與中東一樣急喚中國飛行汽車的,還有東南亞市場。東南亞國家島嶼眾多,地形複雜,飛行汽車在旅遊接駁、物流運輸、醫療急救方面應用潛力巨大。

同樣在7月,另一家上海公司沃蘭特航空與泰國方面簽下500架、17.5億美元的大額訂單,刷新時的科技不久前創下的海外單筆紀錄。

02

為什麼是中國企業?

低空經濟崛起的趨勢下,飛行汽車逐漸成為一門規模可觀的生意。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40年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突破1.5萬億美元。

放眼世界,想要在藍海中搶佔先機的海內外企業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160多家企業加入飛行汽車的混戰。參賽者不僅有波音、空客這樣的老牌飛機制造商,吉利、豐田、現代為代表的傳統汽車主機廠,以及Uber這樣的科技公司,還有迎着風口成立的一大批飛行汽車製造企業。

競爭者眾,為何撬動中東和東南亞訂單的贏家中,頻頻出現中國身影?

對於這個問題,中東合作方給出了自己的回答。Autocraft副總裁塔里克·阿拉艾哈邁德明確表示,選擇中國eVTOL夥伴,是基於時的科技的技術前瞻性與系統化交付保障能力。

換言之,中東之所以看好中國飛行汽車,是基於對各方面因素的全盤綜合考量。時的科技創始人兼CEO黃雍威此前接受採訪時披露的信息則更為詳細,人們可以從中對海外合作方的選擇邏輯做出解讀。

相較直升機,中國公司推出的eVTOL普遍更加安全。黃雍威指出,產品能夠實現接近民航飛機的安全係數。「直升飛機只有單發或者雙發動力,而eVTOL一般是多發動力。以6套單元動力系統的時的科技E20 eVTOL為例,任何一發失效都不會影響正常飛行。」

除了安全兜底外,海外客户也在飛行汽車的採購上精細算賬。而這正是中國企業勝出的另一大原因。

今年早些時候,時的科技聯合創始人蔣俊表示,當前全球只有美國的Joby較中國eVTOL公司*一到兩年。「基本上,中國企業已經能夠追趕上其他外企,甚至趕超了。」

在他看來,中國eVTOL公司相較海外企業的競爭力后期會越來越大。具體來看,未來海外一架eVTOL可能需要500萬至1000萬美元,中國的價格競爭力則強得多。仍以E20 eVTOL為例,量產后的售價大概在100萬美元左右,這一價格將僅為海外競品的起步價五分之一左右。

蔣俊指出,之所以能夠實現這樣的價格優勢,主要得益於國內完整的製造、供應鏈,以及較低的人工成本等。「實際上,任何產品在中國製造都是有巨大優勢的。」

03

戰役仍在繼續

全球飛行汽車戰役的引線已經被點燃。需要指出的是,客觀來看,即便當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當前中國飛行汽車離真正在海外規模起飛仍有差距。

由於300至600米低空飛行的特性,飛行汽車安全監管遠比地面交通嚴格,在直面市場以前,要先獲得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此外,其技術規範與傳統航空器不同,適航認證也還處於多方探索的階段。

這意味着eVTOL廠商必須拿下「三證」,即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和標準適航證(AC)。

過去幾年,中國的億航智能、美國的Joby Aviation等廠商均提交申請。2023年,億航智能EH216-S成為全球*集齊「三證」的無人駕駛載人eVTOL。其他更多廠商還在摸索中。

具體到出海業務,除了中國的認證,企業還需要獲取目標市場的適航認證。

相較而言,中東和東南亞等國家,對中國標準的接受度更高,更傾向於和中國民航局在監管規則上互認。而在適航互認範圍外的目標市場,企業則需要在當地重新申請取證。

當前,中國企業在歐洲普遍面臨需要獨立取證的挑戰。早在2022年就成立了歐洲研發和適航中心的峰飛航空,適航認證卻進展緩慢。目前拿下大額海外訂單的時的科技和沃蘭特,也還在適航申請的路上。

適航認證以外,中國飛行汽車想要在海內外真正規模化、常態化運行,還需要在*能源使用量和飛行續航時長、更高載荷及噪聲之間取得平衡。在不同的市場,需要應對的挑戰也不盡相同,比如,中東地區需要面對高温天氣,東南亞沿海地區則氣候多變。

但一個積極的信號是,中國在飛行汽車上的投入力度和決心、以及把握時機的靈活性,在全球範圍內少有國家能夠比擬。

早在2024年年初,低空經濟就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政策定調下,低空經濟搭上時代快車狂奔,低空經濟元年就此開啟。

此后,民航局組織召開會議,表示將在航空器適航審定、低空飛行服務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市場準入、安全監管等方面加強研究和謀劃。

來自國家層面的重視和頂層設計,對低空經濟浪潮正在逐漸顯現推動作用,一個被外媒拿來頻繁對比的例子是,當億航獲得全球*eVTOL飛機型號合格證近 18個月后,美國和歐洲的製造商仍然無法確定能否在今年實現這一里程碑。

背后原因在於,不同於當前中國大力推動低空經濟,當前西方飛行汽車公司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一定程度上導致創新受限,且項目所需的成本和時間被大幅提升。據外媒測算,由於標準嚴苛、過於保守,西方國家的飛行汽車製造成本比中國可能高出10倍有余。

中外最*的科技企業仍在飛行汽車領域競逐。誰能率先普及這項顛覆性的交通工具,誰就更有可能摘得低空領域的桂冠。商業前路和成熟的應用場景仍待探索,不確定性仍存——但在中國,飛行汽車公司們擁有肥沃的成長土壤,而科技的種子也已經在這里萌芽、向海外抽枝。

參考資料:

《「飛行汽車」,爆賣出海》中國新聞周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