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20:59
當OpenAI在2024年傳出要佈局消費級AI硬件的消息時,整個科技產業鏈都在猜測:誰會成為這家AI巨頭的硬件合作伙伴?
最終答案揭曉,立訊精密(證券代碼:002475.SZ)成為最終答案。
這家早年靠着為富士康供應連接器起家的企業,不僅拿下了至少一款OpenAI設備的組裝合同,還成爲了其進軍硬件賽道的關鍵助力。
受此消息影響,立訊精密近兩個交易日股價上漲顯著,市值逼近5000億。
從依附巨頭的代工廠到AI硬件領域的核心供應商,立訊精密的「逆襲之路」,藏在近15年每一次精準的併購佈局里。
01# AI硬件「新戰場」:立訊精密牽手OpenAI,搶灘2026消費級賽道
OpenAI的硬件野心,正在被立訊精密一步步落地。
據多方消息,立訊精密已與OpenAI簽署協議,負責至少一款消費級AI硬件的組裝工作。目前該設備仍處於原型開發階段,最大亮點是能與OpenAI的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協作,實現環境感知與新型人機交互。
然而,OpenAI的硬件藍圖遠不止於此。據知情人士透露,其計劃開發的產品矩陣十分豐富,不僅包括類似無顯示屏的智能音箱,還有主打便攜交互的智能眼鏡、專注高效記錄的數字錄音筆,以及設計精巧的可穿戴徽章。
這些「伴侶型」AI設備,預計將在2026年末至2027年初正式推向市場。對於這一合作,立訊精密雖未正面迴應,但產業鏈人士已證實,OpenAI已就具體項目與國內供應鏈展開深度合作。
立訊精密能成為OpenAI的合作伙伴,並非「偶然幸運」,而是其多年併購積累的精密製造能力、全球化產能佈局以及產業鏈整合實力的必然結果。要讀懂這份「必然」,就需要回溯立訊精密從代工廠到行業巨頭的併購擴張史。
02# 加碼消費電子:從連接器代工廠到蘋果供應鏈
2004年成立的立訊精密,初期只是聚焦於電腦連接器製造的「小廠」,核心客户為富士康,且初期代工業務的毛利率長期處於10%-20%的區間。
2010年上市,成爲了立訊打破困局的轉折點。它選擇以併購為鑰匙,打開高端供應鏈的大門。
2010年12月,立訊精密通過董事會決議,以1.68億元收購了博碩科技75%股權。這是它首次跳出單純的連接器業務,切入消費電子線纜及連接器領域,為對接國際大客户埋下伏筆。
僅僅半年后,2011年4月,立訊又收購了崑山聯滔電子60%股權。這次併購直接為其帶來了蘋果iPad連接線的訂單。
基於以上交易,2011年立訊的營收從2010年的10.11億元增至25.56億元,同比增長152.89%,逐步進入蘋果產業鏈,完成了從「依附富士康」到「對接蘋果」的關鍵一躍。
此后,立訊開始通過併購系統性地構建技術能力與客户粘性。2011年,它收購了香港ICT-LANTO LIMITED,強化了高速數據傳輸技術,為后續承接更復雜的蘋果訂單打下基礎。2014年,立訊精密完成了對崑山聯滔剩余40%股權的收購,實現了全資控股。這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連接線業務上的優勢,並使其成為蘋果該品類的核心供應商。
2015年至2016年的兩筆投資併購,更是讓立訊在蘋果供應鏈中再上一層樓。
2015年,立訊以8億元戰略投資美律實業,埋下聲學業務的重要伏筆。2016年,它趁熱打鐵收購蘇州美特51%股權,成功切入蘋果聲學組件供應鏈。
這兩步佈局直接推動了公司2017年AirPods訂單的落地。當年,立訊精密的營收突破228.26億元,同比增長65.86%,形成了「技術併購-訂單獲取-規模增長」的良性循環。隨着毛利率在2014年提升至23.28%,早期代工的低毛利困境逐步得到緩解。
03# 垂直整合深化:從組件供應商到整機代工廠
在蘋果供應鏈中成功立足后,立訊精密開啟了從組件到整機的垂直整合之路。
2017年,立訊通過子公司東莞立訊出資約6859萬元,收購了惠州美律和上海美律各51%的股權,進一步完善了聲學領域的產能佈局。
同年,公司基於2016年收購的蘋果聲學組件供應商蘇州美特,通過技術整合,正式承接了AirPods整機代工業務,並於2019年成為核心供應商,產品良率提升至行業領先水平。
2020年7月,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共同出資33億元,全面收購了江蘇緯創和崑山緯新。通過此次收購,立訊精密成功進入iPhone代工領域,並於2021年首次獲得iPhone 13部分訂單,實現了從零部件供應商向整機組裝商的關鍵轉型。
同年12月,立訊旗下的立景創新以近22億港元收購了高偉電子約45%的股權,切入攝像頭模組封裝領域。這一舉措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在連接線、聲學、整機代工及攝像頭等消費電子核心業務的整體佈局。
2021年1月,立訊精密又以60億元收購了日鎧電腦過半股權(約50.013%),成功切入iPhone金屬中框業務。憑藉在金屬結構件領域的技術積累,立訊精密進一步擴大了在蘋果供應鏈中的份額。
通過技術併購帶動訂單獲取和規模增長的良性循環,立訊精密已逐步發展爲2021年營收超1500億元、蘋果業務佔比達七成的全球消費電子巨頭,顯著提升了其在蘋果供應鏈中的地位。
04# 佈局汽車電子:從消費電子到汽車製造,併購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在消費電子業務步入穩定增長期后,立訊精密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汽車電子賽道。
2022年,立訊精密與奇瑞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通過這一合作,立訊精密在汽車製造領域獲得了研發設計和量產平臺,為其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年,立訊精密通過其子公司收購了匯聚科技約74.67%的股權。匯聚科技專注於通信、醫療等工業領域的互聯產品。此次收購有助於立訊精密豐富其客户結構,降低對單一領域的依賴。
2025年,立訊精密基本完成了對聞泰科技消費電子系統集成業務相關資產的收購。聞泰科技在手機、平板、筆電、小家電等消費電子系統集成的ODM(原始設計製造)和OEM(原始設備製造)領域具備成熟的研發製造體系,這與立訊精密的精密製造能力形成了深度互補。
由此可見,通過一系列戰略佈局,立訊精密正計劃將汽車業務打造成為繼消費電子之后的第二增長曲線。其目標是在未來三個五年內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頂級供應商,最終形成「消費電子 + 汽車電子」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
05# 全球化平衡:構建多元生態鏈
隨着規模的擴大,立訊精密開始直面「單一客户依賴」和「地緣政治風險」這兩大挑戰,而併購則成為其優化業務結構、構建全球化生態的核心手段。
2025年,立訊精密加快了多元化客户佈局。除了對聞泰科技部分業務的收購外,同年7月,立訊精密正式完成了對萊尼集團股權的交割,並迅速導入了智能製造技術。這次整合不僅帶來了汽車線束的技術與客户,還讓立訊精密獲得了全球化的生產網絡。從越南工廠量產Apple Watch到規劃中的墨西哥工廠,立訊精密已構建起「中國+東南亞+歐美」的三角供應鏈體系。這既能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又能優化成本結構,為全球客户提供就近生產服務。
截至2025年,立訊精密的營收預計突破3000億元。從2010年上市時的「代工小廠」,立訊精密已成長為橫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通信及數據中心的全球精密製造巨頭。
結語
從服務富士康的連接器代工廠到協助OpenAI進軍AI硬件賽道的核心供應商,立訊精密的成長史是中國製造業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典範。它的每一次併購都不是「盲目擴張」,而是服務於清晰的戰略目標。
在AI硬件、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加速發展的當下,立訊精密的「併購-整合-放量」模式為其他國內製造企業提供了參考。
當OpenAI的AI硬件在2026年正式推向市場時,立訊精密有望再次證明,真正的製造巨頭不僅能勝任「代工廠」的角色,更能成為科技巨頭佈局新賽道的「戰略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