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亞馬遜雲科技Graviton4落地中國 自研芯片能否推快應用佈局?

2025-09-24 10:01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李文瑤】近日,亞馬遜雲科技正式宣佈在中國區域推出基於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4的EC2實例,包括C8g、M8g和R8g三類,分別面向計算密集型、通用型和內存密集型工作負載。這是Graviton處理器自2018年問世以來的第四代產品,也是其首次在中國市場全面提供服務。

從全球到中國,從概念到規模化應用,Graviton不僅代表亞馬遜雲科技在自研芯片領域的突破,也折射出雲計算底層架構正在發生的行業改變。

技術、性能雙向提升

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產品總監張洋在採訪中介紹,Graviton4相比前代Graviton3在多項核心指標上實現顯著提升。「四代芯片的面積比三代大很多,核心數從64增加到96,提升了50%。內存帶寬增加到5600MT/s,比三代提升75%。」他在採訪中如此解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支持雙路CPU配置,最高可提供192個物理核心,在雲實例中已屬頂級規格。

更重要的是,Graviton4延續了亞馬遜雲科技「雲原生芯片」的設計理念。張洋指出:「客户的需求一般是什麼呢?就是他們想要越來越強的性能,同時價格要不斷降低。」這種從真實客户工作負載出發,反向驅動芯片架構優化的方法,使得Graviton4在特定場景中表現尤為出色。例如,針對數據庫類應用對二級緩存高度依賴的特點,Graviton4將每核二級緩存從1MB提升至2MB。「數據緩存延迟從0.4降低到0.1以內」,這種優化顯著降低了數據存取延迟。

圖:亞馬遜雲科技官網圖片 圖:亞馬遜雲科技官網圖片

而在加密計算、內存帶寬等方面的增強,也直接回應了企業在高性能、低延迟場景中的實際需求。張洋透露:「在傳統機器學習和‘搜廣推’上,Graviton3相比Graviton2提升顯著,Graviton4相比Graviton3也提升明顯。我們看到大量客户把搜索、廣告、推薦相關的主流在線應用跑在Graviton上,獲得了35%到50%的性能提升。」

自研芯片成雲廠商競爭新高地

在全球雲計算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主要雲廠商紛紛加大自研芯片投入。這一趨勢背后是數據發展的需求推動:隨着摩爾定律放緩,通用處理器性能提升難以滿足雲計算多樣化工作負載需求;同時,規模化雲數據中心對能效比提出更高要求,定製化芯片成為優化TCO(總擁有成本)的關鍵手段。

分析師認為,ARM架構在能效比方面的先天優勢,加上雲廠商的深度定製,正在改變數據中心芯片的市場格局。

在這一背景下,Graviton4的中國發布顯得尤為重要。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雲計算市場,正經歷數字化轉型與AI應用爆發的雙重浪潮,對高性能、低成本算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時,在信創產業快速發展背景下,基於ARM架構的Graviton處理器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除x86外的另一種選擇。

中國市場進展超預期

儘管ARM架構在服務器領域的生態曾一度被視為挑戰,但Graviton在中國市場的推進速度超出許多人預期。張洋在採訪中介紹:「中國區客户大致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全球客户在中國的部署;第二類是ISV,就是獨立軟件開發商;第三類是製造業等本地行業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客户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張洋觀察到:「以前大家是拿着‘白名單’,問你這個能跑嗎?那個能跑嗎?總是盯着看哪些workload可以支持。現在更多是拿着‘黑名單’,只關心哪些暫時還不行。」據瞭解,目前絕大多數開源軟件和基於C、Java等語言開發的應用已可順暢運行於Graviton平臺。

實際案例也證明了這一點。張洋分享了一個典型例子:「我們最近還幫一家遊戲廠商把他們的主平臺服遷到了Graviton。它本質上就是一個數據庫加三層架構,代碼主要是C和C++,我們和他們一起重新編譯,很快就跑了起來。」智能製造企業塗鴉智能也已成功將前端Nginx服務和后端MySQL數據庫遷移至Graviton。類似案例正在快速增加,反映出市場對ARM架構的接受度正在迅速提升。

「可選」「必選」的算力路徑

從全球數據來看,Graviton的普及程度令人矚目。張洋透露:「在亞馬遜雲科技全球排名前100的客户中,100%在用Graviton;前200的客户里有95%在用;前1000的客户里也是95%在用。」更重要的是,在亞馬遜雲科技全球數據中心新上線的服務器中,「大於50%都採用了Graviton」。這一數據表明,Graviton已不再是一種「替代方案」,而成為許多企業核心業務的首選算力基礎。

在AI浪潮席捲各行各業的當下,Graviton也在機器學習推理、向量檢索等場景中展現潛力。張洋表示:「在AI推理場景下,像搜索推薦、廣告這種傳統機器學習workload,Graviton的性能提升普遍在35%到50%。」雖然目前大語言模型(LLM)訓練仍以GPU為主,但在推理端,Graviton正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價值。

此外,越來越多ISV如TiDB、StarRocks等已完成Graviton適配,進一步豐富了其生態支持。張洋補充道:「現在總共有7萬多家客户在使用Graviton。這和大家的直覺可能不一樣,很多人覺得Arm生態早期,但其實已經很成熟了。」

亞馬遜雲科技通過Graviton系列展現了其全棧創新能力。從芯片、實例到託管服務,層層優化,持續降低客户成本並提升性能。這種行業內稱為「吃自己的狗糧」的策略——將自身雲服務大規模運行於Graviton之上——不僅驗證了技術可行性,也向市場傳遞出強烈信心。張洋分享了一個細節:「在今年的Prime Day(亞馬遜Prime會員日),我們有超過40%的workload跑在Graviton上。這説明我們內部在積極做Arm的改造。」

從更廣闊的行業視角看,Graviton的落地標誌着雲計算競爭正進入更深層次的硬件自研階段。頭部雲廠商通過定製芯片優化能效比、提升性能邊界,從而在價格、性能和安全性上構建差異化優勢。這種趨勢或將推動整個行業向更高效、更專業的方向發展。

Amazon Graviton4在中國市場的推出,不僅是一項產品更新,更是亞馬遜雲科技對中國市場的戰略佈局。正如張洋所言:「我們的政策很明確:會持續投資中國區,根據本地客户的需求不斷引入創新服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