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4 07:4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報告導讀】
1. 回顧:2021年鋼鐵供給側產能調控。
2. 《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發佈,龍頭受益於產量調控。
3. 鋼企數字化轉型加速,AI+鋼鐵蓄勢待發。
回顧:2021年鋼鐵供給側產能調控。2021年,我國以「雙碳」目標為錨,通過能耗雙控等手段出臺一系列高強度減產措施,粗鋼產量實現歷史性同比下降,鋼價維持高位,企業盈利顯著改善。政策推動供給側產量收縮,價格與利潤達雙峰值: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降至10.35億噸,同比減少約2.8%;在「強需求+嚴控產」的共振驅動下,國內鋼價快速上行,價格處於歷史高位。鋼鐵企業盈利能力同步修復,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全年利潤總額達4240.9億元,同比增長72.1%,創歷史新高。國內需求高位背景下的供給壓縮使價格形成內生上漲動力,帶動行業盈利水平顯著上升。
《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發佈,龍頭受益於產量調控: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未來兩年鋼鐵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目標設定在4%左右。該方案以「穩增長、防內卷」為核心,為中國鋼鐵行業的結構性調整與高質量發展指明實施路徑。《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鋼鐵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市場供需更趨平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有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的總目標。工作方案確立的「產能產量精準調控」與「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為鋼鐵行業指明瞭發展方向,在供給側反內卷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鋼鐵行業產能持續向優質龍頭集中,行業細分龍頭及業績改善是重點關注方向。
鋼企數字化轉型加速,AI+鋼鐵蓄勢待發:《工作方案》聚焦行業改造升級,提出擴大有效投資,推進工藝設備更新改造,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行業轉型升級。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鋼鐵行業數字化整體水平顯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鋼鐵工業深度融合,行業數字生態體系持續完善,基本實現由單點突破、局部應用向系統性、全局性的數字化發展轉變。AI+鋼鐵蓄勢待發,龍頭鋼企積極推動轉型進程:寶鋼股份與頭部科技企業合作,累計投入超2億元,建成國內鋼鐵行業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國產化算力中心,2025年將推動300余個AI場景落地;首鋼股份人工智能大模型平臺正式上線,構建「算力+模型+平臺+場景」四層架構,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開展智慧客服、制度專家等8個AI應用場景建設;杭鋼股份穩步推進杭鋼雲IDC項目、浙江雲項目建設。
近日工信部與五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確立的「產能產量精準調控」與「行業轉型升級」是行業未來重點發展方向。我們認為在供給側反內卷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鋼鐵行業產能持續向優質龍頭集中,行業細分龍頭及業績改善是重點關注方向。
供給側收縮不及預期的風險;國內外政策不確定性的風險;下游地產基建等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鐵礦石、煤炭等原料價格不確定性風險;鋼鐵冶煉技術革新的風險等。
正文
一、2021年鋼鐵供給側產能調控覆盤
(一)回顧:2021年鋼鐵行業產能調控
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10.53億噸,創歷史新高,標誌着鋼鐵產業長期擴張周期的頂點。2021年國內鋼鐵需求出現拐點:房地產動能顯著放緩,中國經濟進入以高質量發展爲導向的結構性轉型期;同年,「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全面確立,加速鋼鐵去產能和綠色轉型。2021年行業的控產行動是中國鋼鐵史上意義重大的產業政策實踐,直指長期積壓的結構性頑疾——產能過剩、價格失序與環境壓力。長期以來,鋼鐵產業陷於產能過剩和供需不平衡問題中,導致行業價格下滑和利潤壓縮。政策在關鍵節點上發力,推動了行業運行機制的短期重塑。2021年,我國以「雙碳」目標為錨,通過能耗雙控等手段出臺一系列高強度減產措施,粗鋼產量實現歷史性同比下降,鋼價維持高位,企業盈利顯著改善。
(二)產能調控政策下鋼鐵行業的階段性成效
1. 政策「主動控產」,約束供給側粗鋼產量
控產政策在供給側形成了直接約束,推動中國粗鋼產量實現多年未見的下行拐點。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降至10.35億噸,同比減少約2.8%。2022年,產量進一步回落至10.18億噸,同比再降1.7%,實現連續兩年收縮。儘管降幅相對温和,但在需求趨弱背景下,政策通過「主動控產」避免了產能釋放所帶來的供應失控,使全國粗鋼產量有效錨定在10億噸出頭的合理區間。這不僅緩解了階段性過剩壓力,也為后續行業去產能、穩結構奠定了基礎。
2. 價格與利潤雙峰值,鋼企業績顯著改善
控產政策在需求與供給兩端的聯動效應下,顯著改善了鋼材價格水平與行業利潤表現。2021年,在「強需求+嚴控產」的共振驅動下,國內鋼價快速上行,價格處於歷史高位。鋼鐵企業盈利能力同步修復,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全年利潤總額達4240.9億元,同比增長72.1%,創歷史新高。國內需求高位背景下的供給壓縮使價格形成內生上漲動力,帶動行業盈利水平顯著上升。
二、穩增長工作方案發布,龍頭受益於產量調控
(一)《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發佈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未來兩年鋼鐵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目標設定在4%左右。該方案以「穩增長、防內卷」為核心,為中國鋼鐵行業的結構性調整與高質量發展指明實施路徑。《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鋼鐵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市場供需更趨平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有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的總目標。
出臺背景: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型產業,對穩定工業增長,支撐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近年來,鋼鐵行業持續下行,穩增長壓力較大。一是鋼材消費達峰,需求持續下降。房地產用鋼需求短期難以回升,傳統建築用材需求減少,基礎設施建設對需求貢獻潛力降低,汽車、造船等製造業需求雖有所增長,但難以彌補傳統建材減量。貿易摩擦多發頻發,鋼材直接出口不確定性增加。供給能力仍然處於高位,企業競爭進一步加劇。二是近年行業處於微利狀態,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2024年,鋼鐵行業利潤662.9億元,同比減少42.6%,行業虧損面較大。今年1-7月,鋼鐵行業雖然實現利潤830.3億元,但行業穩增長的基礎並不牢固。三是環保和雙碳約束進一步趨緊,綠色低碳轉型更趨緊迫。2025年底前全國80%以上的鋼鐵產能將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今年也是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第一年。鋼鐵企業持續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改造,以及后期運維均需要增加投入,帶來較大資金需求。
主要目標: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量的增長方面,提出了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發揮好支柱產業的壓艙石作用,守住穩增長的底線,同時又要促進行業經濟效益的回升,避免持續下行的局面。在質的有效提升方面,引導行業和企業破除粗放的產能擴張、規模擴張的慣性思維,更加註重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供給質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工作方案》具體工作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強治理、優供給、促轉型、擴消費、增合作等,共提出5個方面10條具體舉措:
1. 聚焦消費達峰、需求下行突出矛盾,提出加強行業管理,實施產能產量精準調控,推進鋼鐵企業分級分類管理,促進供需動態平衡、優勝劣汰。
2. 聚焦提升供給質量,提出強化產業科技創新,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促進大宗產品質量升級,穩定原燃料供給,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3. 聚焦行業改造升級,提出擴大有效投資,推進工藝設備更新改造,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4. 聚焦擴大有效消費,提出挖掘鋼材應用需求,深化鋼鐵與船舶等重點用鋼領域的上下游合作,積極推廣鋼結構在住宅、公共建築、中小跨徑橋樑等領域應用,激發釋放消費潛力。
5. 聚焦深化開放合作,提出強化鋼鐵產品出口管理,維護出口競爭秩序,優化鋼鐵出口產品結構,依法依規開展鋼鐵產品國際貿易,引導鋼鐵產品與裝備、技術、服務等協同走出去,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二)反內卷政策下,鋼鐵龍頭受益於「產量調控」+「轉型升級」
工作方案確立的「產能產量精準調控」與「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為鋼鐵行業指明瞭發展方向。
1. 實施產能產量精準調控,推進鋼鐵企業分級分類管理
修訂發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對發展電爐鋼、氫冶金等低碳鍊鐵工藝和兼併重組、高端特珠鋼等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給予差別化減量置換比例支持;強化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評、排污許可、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能評等政策協同;繼續實施產量壓減政策,促進供需動態平衡。落實《鋼鐵行業規範條件(2025年版)》,全面開展鋼鐵企業分類評價,按照引領型規範企業、規範企業、不符合規範條件企業實施三級管理;加強規範企業分級管理與產業政策、產量調控、財税、金融等政策協同,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
2. 推進工藝設備更新,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加快高爐、轉爐、電爐、搗固焦爐、頂裝焦爐,燒結機等限制類裝備升級及一代爐齡服役到期的老舊設備更新,推進主體設備大型化改造。推廣先進電爐、特種冶煉等高端裝備應用。落實《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開展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培育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標杆工廠、標杆企業;加快推進工藝裝備智能化適配性改造,以應用場景為牽引、通用大模型為底座、冶金機理為基礎同步推進通用垂直大模型和場景小模型應用。
明確鋼鐵供給側產量調控,行業龍頭受益於整合重組。在供給側反內卷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鋼鐵行業產能持續向優質龍頭集中,行業細分龍頭及業績改善是重點關注方向。政策推動企業聯合重組,促進要素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據鋼鐵工業協會統計,近年來,鞍鋼參股凌鋼,實現區域整合和產業佈局優化;中信泰富特鋼與南鋼共同打造全球最大專業化特鋼企業;建龍重整西寧特鋼,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多次倡議推進行業聯合重組,鼓勵鋼企積極尋找相關標的,提升行業集中度。
傳統板塊AI轉型帶來新機遇,數字化賦能鋼鐵行業。《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指出到2026年,鋼鐵行業數字化整體水平顯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鋼鐵工業深度融合,行業數字生態體系持續完善,基本實現由單點突破、局部應用向系統性、全局性的數字化發展轉變。「AI+鋼鐵」勢在必行:鋼鐵行業有力支撐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人工智能、雲、5G等先進技術的場景化創新應用,有望提升行業安全保障和生產效率。2024年12月,工信部發布《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名單》,鋼鐵行業有14例上榜,在全行業中佔比9.3%,未來有望加速AI轉型。
三、數字化轉型加速,AI+鋼鐵蓄勢待發
《工作方案》聚焦行業改造升級,提出擴大有效投資,推進工藝設備更新改造,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一)落實《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
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鋼鐵行業數字化整體水平顯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鋼鐵工業深度融合,行業數字生態體系持續完善,基本實現由單點突破、局部應用向系統性、全局性的數字化發展轉變。具體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數字基礎不斷夯實,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3D崗位機器換人率達到40%,突破一批工業軟件和裝備等關鍵技術,制定一批鋼鐵數字化轉型相關標準;二是數字賦能顯著提升,建成6個左右工業互聯網平臺,組建1家鋼鐵行業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30家以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優秀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三是示範效應明顯增強,建成一批數字領航企業,遴選30個以上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遴選15家左右數字化轉型標杆工廠。
數字化轉型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徵,是加速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鋼鐵行業數字化發展成效顯著,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鋼鐵工業融合發展不斷加速,已經成為推動行業降本、增效、提質的重要途徑。主要表現在:一是數字化水平明顯提升,2022年鋼鐵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72.5%,生產設備數字化率53.8%。二是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已建成智能製造優秀場景62個,智能製造示範工廠29家。三是國產化裝備和工業軟件快速應用,「3D」崗位工業機器人應用數量持續提升,無人天車、廢鋼無人驗質、無人打捆包裝等得到廣泛應用,國產化鍊鐵、鍊鋼、軋鋼智能系統、製造執行管理系統等實現應用。同時,鋼鐵行業依然存在數字化轉型體系不健全、企業發展水平不均衡、數字化賦能不足等問題。《指南》旨在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指導,全面提升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效率和質量。
《指南》提出的重點任務分為4方面10項具體工作。一是在夯實數字化支撐體系方面,通過建立健全行業發展的標準體系,推進數字化轉型體系化發展;通過開展數字化評估診斷和標杆示範,為具體企業找出數字化轉型差距,明確轉型方向和着力點,解決如何轉的具體問題;通過實施關鍵軟件和裝備攻關,夯實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軟硬件基礎。二是在築牢數字化轉型基礎方面,通過推動基礎薄弱的鋼鐵企業裝備改造、健全數據採集系統、完善網絡基礎架構建設,補齊自動化、數據採集和網絡化短板;通過推進重點環節數字化改造和推廣應用行業先進成熟的數字化技術,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水平提升;三是在深化數字化賦能提升方面,鼓勵行業數字化發展先進企業,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鋼鐵行業融合創新發展,探索形成鋼鐵行業數字化發展的先進模式。四是在豐富數字化供給生態方面,針對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提出了服務行業數字化轉型方案供應商的培育方向。
(二)《數字化轉型的參考指引》發佈,工信部明確轉型圖譜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場景化、圖譜化推進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參考指引(2025版)》。據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正逐步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面臨產能過剩與環保壓力,綠色化、智能化成為鋼鐵行業核心發展方向。以「一圖四清單」推進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可以幫助相關企業明確轉型重點、找準轉型路徑、降低轉型投入,分步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會同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河鋼集團有限公司、鞍鋼集團有限公司、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等各方共同研究編制,為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
(三)AI+鋼鐵蓄勢待發,龍頭鋼企積極推動轉型進程
1. 寶鋼股份:「AI元年」戰略,2025年將推動300余個AI場景落地
2024年,寶鋼股份將其定位為「AI元年」,全面啟動以「三千」(千卡算力、千模能力、千人戰隊)能力建設為核心的數智化轉型戰略,清晰勾勒出企業在AI時代的轉型藍圖。在算力基建領域,寶鋼股份與頭部科技企業合作,累計投入超2億元,建成國內鋼鐵行業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國產化算力中心,其建成標誌着鋼鐵製造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根本性轉變。在應用場景拓展上,2024年寶鋼股份成功上線125個AI應用場景,覆蓋生產、質檢、物流、管理等環節。數據資產化率提升至近70%,企業核心運營數據基本實現結構化管理,為AI模型訓練提供豐富「養料」。同時,400余名數智工程師通過認證,成為鋼鐵製造與AI技術融合的「翻譯官」。面對近8000萬噸年產銷規模的協同管理挑戰,寶鋼股份明確2025年算力與場景拓展目標:計劃進一步擴大算力中心規模,建設10余個專業語料庫,開發100多個工業智能體,並推動300個以上AI應用場景在全業務鏈落地。
2. 首鋼股份:成為全國鋼鐵行業第3家「燈塔工廠」
人工智能大模型平臺正式上線,構建「算力+模型+平臺+場景」四層架構,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開展智慧客服、制度專家等8個AI應用場景建設。底層提供高性能、安全可靠的算力支撐,且通過國家等保三級認證,為數據應用構建安全屏障。模型層整合豐富模型資源,包含私有化部署的DeepSeek-671B滿血大模型、DeepSeek-70B、QwQ-32B等開源大模型及bge-m3分詞模型,這些模型的集成可為后續垂直應用開發儲備強勁模型能力,助力平臺更好地應對不同場景需求。平臺核心功能圍繞解決實際痛點、難點問題及降低應用門檻設計,聚焦集團管控、鋼鐵板塊、園區、產融、股權等板塊多場景應用,藉助平臺AI工具鏈,在多個產業板塊業務領域開展智能化應用探索,加速智能化應用孵化與成果轉化。其中冷軋公司憑藉5G、大數據、AI、機器視覺和機器人等工業4.0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成功入選第13批全球「燈塔工廠」名單,成為全國鋼鐵行業第3家、全球鋼鐵行業第7家「燈塔工廠」;京唐公司建成基於數據驅動的「一核四級多元」數字化轉型戰略架構,入選工信部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
3. 杭鋼股份:穩步推進杭鋼雲IDC項目、浙江雲項目建設
2018年,杭鋼雲計算數據中心一期項目正式開工;2019年,公司耗資9.5億元收購杭州杭鋼雲計算數據中心有限公司;2020年,宣佈投資39.79億元建設浙江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是國內首個通過中央網信辦安全審查評估的信創超算項目。杭鋼雲計算數據中心超算項目(一期)結合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基於杭鋼雲計算數據中心已有機房改造,穩步推進超算業務。截至2023年末,該項目已完成32余款氣象應用軟件上線,集羣上量使用。截至2024年6月,杭鋼雲項目已啟用機櫃2897個,在架服務器約22442台,杭鋼雲計算數據中心(東區)成功入選2023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2025年3月12日,杭鋼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三期)EPC總承包工程招標公告發布,估算金額為55367.72萬元(含税),機房單列機櫃平均功率13.33kW,需用係數0.9,每臺機櫃可允許最大運行至20kW,機櫃產出數量不小於3125個。
4. 中信特鋼:啟動特鋼垂類大模型項目建設
公司啟動了特鋼垂類大模型項目建設,自主完成DeepSeek大模型接入,推動數智升級,公司在數字領域榮獲工信部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等6項國家級榮譽。公司自主研發攻關燒結智能控水、異景同模等10多項人工智能模型項目,深入業務場景,為公司提供強大的AI能力。興澄特鋼成為特鋼行業首家通過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4級評估企業,獲評「全國首批中國工業數據治理領跑者企業」、工信部「質量提升優秀典型案例」;大冶特鋼獲評「工信部2024年數字領航企業」;青島特鋼獲評全國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青島特鋼、揚州特材兩大案例成功入選工信部「鋼鐵行業重點場景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公司已接入了數據大模型,成功搭建「特鋼信使」應用,並已在相關業務場景試點上線,公司將堅定不移加大智能製造投入,推動數字產業與智能製造示範線建設。
四、投資建議
近日工信部與五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確立的「產能產量精準調控」與「行業轉型升級」是行業未來重點發展方向。我們認為在供給側反內卷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鋼鐵行業產能持續向優質龍頭集中,行業細分龍頭及業績改善是重點關注方向。
五、風險提示
供給側收縮不及預期的風險;國內外政策不確定性的風險;下游地產基建等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鐵礦石、煤炭等原料價格不確定性風險;鋼鐵冶煉技術革新的風險等。
本文摘自: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9月23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銀河鋼鐵】行業點評報告:穩增長工作方案發布,鋼鐵受益於反內卷加速》
分析師:趙良畢
評級標準: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10%以上。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10%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20%以上。
謹慎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20%之間。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5%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