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22:32
近年來,信用卡市場進入調整期,發行總量連續四年下降,與此同時,不同類型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發展呈現出顯著分化。
央行數據顯示,自2021年至2024年,我國信用卡(含借貸合一卡)發行量連續四年下滑,累計減少7300萬張。2021年發行量為80000萬張,2022年降至79800萬張,2023年進一步降至76700萬張,2024年為72700萬張。
這一趨勢反映出宏觀經濟環境變化、消費行為轉型及監管政策趨嚴等多重影響,市場逐步從「跑馬圈地」轉向存量深耕階段。儘管整體發行量收縮,但部分銀行的信用卡貸款規模仍在逆勢增長。
根據2025年上半年各家上市銀行披露的中報數據,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貸款規模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個體銀行間出現明顯分化。以招商銀行為例,其2025年6月末信用卡貸款達9244.89億元,佔其總貸款的12.99%,在行業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但從2024年6月末至2025年6月末的時間維度來看,招商銀行的信用卡貸款規模經歷了「先升后降」的波動:從2024年6月的9194.6億元,增至2024年末的9478.43億元,隨后回落至9244.89億元。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其他樣本股份制銀行在此期間的信用卡貸款均實現增長,且增幅普遍在1%-3%之間。
然而,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貸款佔比普遍下降。在2024年6月到2025年6月,所有樣本銀行的信用卡貸款佔總貸款比例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在0.3%-0.6%之間。例如招商銀行從13.2%降至12.99%,反映出股份制銀行正在主動調整業務結構,降低信用卡業務的集中度。
國有大行憑藉龐大的客户基礎與信貸規模,信用卡貸款同樣不容小覷。例如,建設銀行為10580.11億元,佔比3.86%;農業銀行為9101.59億元,佔比3.41%;工商銀行2025年6月末信用卡貸款為7970.16億元,佔總貸款的2.64%。
儘管統計中的五大國有行信用卡貸款規模整體呈持續上升趨勢,但從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五大國有大行信用卡貸款佔總貸款比例普遍下降。
與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相比,部分城商行與中小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規模仍較小,佔比偏低。例如,上海銀行信用卡貸款僅29.94億元,佔比0.21%;徽商銀行為72.67億元,佔比0.52%;江陰銀行僅為17.21億元,佔比0.16%。再如鄭州銀行信用卡貸款規模雖僅為5.23億元,但佔總貸款比重達0.14%,在同類銀行中相對較高。
除了信用卡貸款是衡量信用卡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外,信用卡交易金額同樣是信用卡活躍度的重要體現。然而,從已披露的2025年銀行中期財報來看,多家銀行的信用卡交易規模出現明顯收縮,直接拖累了相關業務收入。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信用卡消費額同比下降12.54%,興業銀行減少11.27%,招商銀行也下降了8.54%。作為信用卡業務重要利潤來源的手續費收入,因此同步承壓。
在整體業務面臨挑戰的背景下,各大銀行正積極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近期,平安銀行與招商銀行等機構相繼推出信用卡外幣交易結算方式的優化措施。
過去,持卡人在境外消費時,若交易幣種非美元,通常需經過「當地貨幣→美元→人民幣」的兩次兑換,流程繁瑣且成本較高。而如今,招商銀行等機構已實現外幣交易直接以人民幣入賬,有效簡化了結算環節。
市場觀點認為,這一調整反映出在信用卡市場整體收縮、手續費收入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銀行正通過提升支付體驗來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這種策略既有助於留住高價值客户,也為銀行在存量競爭中開闢了差異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