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摩爾線程IPO,遭客户M退貨4000萬,有沒有透着奇怪?

2025-09-24 06:57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專題:「貨幣活水」蓄勢 機構稱A股中長期向好趨勢未改

  來源:基本面力場

  按照正常計劃,本周將有一隻新股的IPO申請被審覈,公司全稱是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是摩爾線程,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600030.SH),保薦代表人為周哲立、吳霞娟。

  這家公司可不簡單,還沒上市呢,就已被冠以「中國英偉達」的稱號了。憑什麼呢?首先,摩爾線程的創始人及CEO張建中,此前就曾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不僅如此,摩爾線程的職工董事周苑、董事張鈺勃此前都曾長期供職於英偉達。

  更主要的是,摩爾線程在2024年推出了AI智算及專業圖形加速產品,且性能較高,成為買不到英偉達GPU的客户的重要替代性選擇。因此也帶動了摩爾線程的收入大幅增長,2024年營收同比增幅高達約254%,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更是逼近去年全年的2倍,成長性令人驚訝。

  更重要的是,伴隨着高端GPU產品的放量,摩爾線程核心盈利能力發生了質的變化,2023年公司毛利率還只有25.87%,也就是中端製造業的水平,2024年就飆升到70.71%,今年上半年仍能保持在69.14%的水平,這纔是一家突破了卡脖子技術的企業該有的財務表現。

  也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摩爾線程被資本市場寄予厚望,甚至帶動了一批「中國英偉達「的強勁表現,比如直接參股摩爾線程的和而泰(002402.SZ),股價表現就很搶眼;還有盈趣科技(002925.SZ)、ST華通(維權)(002602.SZ)、長飛光纖(601869.SH)等,都有亮眼的表現。

  但另一方面,也應當正視摩爾線程與英偉達之間的差距,力場君就此提問了一下騰訊元寶,給出的答案包括:摩爾線程的桌面顯卡(如MTT S80)性能接近英偉達RTX 3060(2021年水平);摩爾線程的AI計算卡(如S5000)算力超A100(2020年),但不及英偉達H100(2022年)的水平。

  趕超之路漫漫,摩爾線程仍需上下而求索,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對於摩爾線程披露的經營及財務信息,還有一處細節,是讓力場君感到迷惑的;對此力場君不敢斷言存在問題,只是寫出來,供小夥伴們來討論;如有大神來指點一番,更是倍感榮幸。

  這事關於一個摩爾線程的大客户,摩爾線程並未披露這家客户的具體名稱,僅以「客户M」作為代指,根據《審覈問詢函的回覆》披露,2024年度,公司共計發生銷售退回5385.96萬元,其中客户M退回4400.28萬元。

  對此,摩爾線程在公開信息披露中解釋為:公司與客户M簽訂合同后已完成該集羣產品交付,因客户M下游算力集羣項目招投標流程較為宂長,且最終未發標,公司長期未收到客户M銷售款項,催收無果后,選擇讓客户M退回集羣產品。

  針對這段解釋,力場君首先有一個疑問:按照摩爾線程的説法,客户M還沒有完成招投標流程,摩爾線程就已經」簽訂合同后已完成該集羣產品交付「,這不是虛假發標、「裝樣子」投標嗎?這樣的招投標,意義何在?甚至合法不合法?

  其次,在力場君的理解當中,當客户退回產品時,同步沖銷銷售收入的同時,需重新確認該筆銷售對應產品成本的存貨金額。也即,在摩爾線程在2024年確認客户M退回4400.28萬元的同期,就需要增加這筆業務對應的存貨增加。

  但事實上,《審覈問詢函的回覆》還披露,針對客户M銷售退回的存貨余額確認,確實分別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分兩次進行的。

  這就讓力場君感到很迷惑了,既然客户M的退貨確認在了2024年,為什麼會有50%的銷售退回存貨余額確認,沒有體現在2024年,而是出現在了2025年上半年?有沒有會計和審計大神來解釋一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