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直達多個歐洲港口,豐富中歐貿易路線,這條「冰上絲綢之路」讓中俄歐都受益

2025-09-24 06:41

來源:環球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的話:23日凌晨,從寧波舟山港啟程的遠洋貨運輪船「伊斯坦布爾橋」輪正式踏上了單程預計18天的全球首條中歐北極集裝箱快航航線(以下簡稱「中歐北極快航」)。不少外貿從業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歐北極快航的開闢為中國外貿企業打開了直達歐洲市場的海運新動脈。在當前國際航運越發直面地緣衝突與關税壓力的背景下,北極航道的進一步商業化運營不僅將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更是中國同其他國家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實踐。

「又省、又快、又放心」

在隨「伊斯坦布爾橋」輪出海的千余箱貨物中,有不少是來自義烏的各類小商品。「這是一個好消息,走北極航道能大大縮短銷售總周期,我們的產品也能以更低的物流成本進入歐洲市場。」從事家居飾品行業的義烏貿易商駱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其企業發往歐洲的貨物主要依賴海運,物流成本通常佔貨值的近一半,運輸時間約40至50天。據他觀察,歐洲大型港口雖多,但物流效率相對來説並不高。作為一名「廠二代」,他與身邊的年輕同行時刻關注行業信息,以便靈活調整經營策略。「未來我們也計劃通過這條新航線將產品推向歐洲市場。」

目前,義烏已與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其中歐盟是義烏外貿進出口的重要貿易伙伴之一。數據顯示,今年1—8月,義烏市對歐盟進出口額達573.9億元,同比增長27.6%。

義烏市開臣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説,目前往歐洲市場發貨主要有鐵路、海運、空運這三種方式,其中海運佔比較高,特別是發往德國、法國、英國這幾個國家的貨量較大。「具體的時間和成本因目的地而異。以海運為例,貨物從義烏出發到德國港口需要40天左右的時間,成本大概是1公斤8元左右;若採用中歐班列,時間會縮短至25天到30天左右,但成本會高於海運。」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隨着中歐北極快航的開通,物流效率將進一步提升,也為義烏外貿企業及貨代公司提供一個全新的「出海」選擇。

新東方工貿公司是成立於寧波的一家當地進出口企業,業務涉及歐美以及東南亞等市場,其中包括向歐洲提供節假日工藝品等。公司總經理朱秋城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讚中歐北極快航「又省、又快、又放心」。

「對外貿企業來説,物流成本在總成本中佔比較大,尤其是對一些追求時效的跨境電商而言,物流成本壓力更大。這條航線的開通為外貿企業節約了大量成本,對利潤不斷攤薄的外貿行業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朱秋城表示,中歐北極快航在特定階段比中歐班列還快,在涵蓋萬聖節和聖誕節的西方年末購物季前夕,一些時效性強的節日工藝品完全可以選擇這條線路,讓企業在歐洲訂單的時間安排上更為從容。

「又省、又快,中歐北極快航為企業節約了很多錢。」朱秋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物流成本在很多外貿企業所有成本中的佔比高達20%至30%,這意味着物流成本稍有變動,就會影響企業盈虧。他坦言:「像我們這樣的中小型外貿企業對於物流成本的感受非常直接。比如我們經常會接到一些歐洲企業增加聖誕禮品的訂單,如果交貨時間要求比較急,我們只能發空運,成本比海運一下子提高了50%。」他還介紹稱,中歐北極快航帶來的另一項成本削減來自於運輸周期加快帶來的企業周轉效率提升,這意味着企業的生產周期縮小,備貨以及庫存都相應降低,同樣為企業節省了不少資金佔用。

對於過去幾年蘇伊士運河堵船以及紅海航線危機所帶來的船期延誤,朱秋城則一直心有余悸。其后果是大量海運船隻不得不繞行非洲南部好望角,時間和成本都大幅攀升。「更要命的是因為船期延誤可能會遭到歐洲客户的拒收和索賠,而且影響合作信譽,這都為外貿企業帶來‘不可承受之重’。」朱秋城説,「而中歐北極快航規避了大量地緣衝突所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讓中國出口企業更為放心。」

不過,對於當前的中歐北極快航,朱秋城也略有遺憾,「這條航線只在7月至10月通航,在時間上還存在一定侷限性。」

「為全球經貿秩序的穩定注入更大的確定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歐北極快航主要經由鄰近俄羅斯的北極航道中的東北航道,其正式開通不僅有助於中國海上貿易路線的拓展,也意味着中俄兩國的海上交通合作正在不斷升級,為「歐亞大陸橋」運輸拓展更豐富的路線。2018年,《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發佈,明確指出中國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張弘表示,近年來,俄羅斯非常看重北極開發,也十分樂見與中國在北極航道上的合作。雙方的進一步握手有望為全球經貿秩序的穩定注入更大的確定性。

「東北航道沿着俄羅斯北部海岸延伸數千公里,穿過俄羅斯北極海域。由於近年來海冰持續消融,這條航線變得更加容易通行,莫斯科也將其視為開展新國際項目的機遇。」「今日俄羅斯」網站報道稱,俄羅斯一再呼籲國際社會合作開發北極地區。今年早些時候,俄羅斯總統普京概述了該地區的發展目標,包括將東北航道打造為跨北極運輸走廊的核心部分。

據俄羅斯衞星網報道,在本月初的俄羅斯東方經濟論壇上,俄總統普京宣佈將全力推進跨北極運輸走廊建設,實現這條北方供應鏈的24小時全天候運營。該戰略涉及陸上基礎設施、通信系統、導航設備、船舶服務及應急救援體系的全面升級。根據規劃:俄羅斯將對其位於北極與遠東地區的港口羣啟動現代化改造,新一代破冰船已進入設計階段,機場及起降平臺將進行全面翻新。據預測,到2030年北極航道年貨運量將突破1.03億噸。

俄羅斯《消息報》此前援引俄羅斯駐華大使莫爾古洛夫的話稱,俄羅斯與中國的這一新合作方向,反映了兩國不僅希望擴大北極物流領域的合作,而且還希望協調建立替代傳統貿易路線的全球基礎設施新支柱。

張弘分析稱,對中國而言,在面臨全球各種地緣政治挑戰、地緣安全挑戰甚至是經濟競爭的複雜背景下,想要提升自身競爭力,提升在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通過構建新的物流網絡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手段,這將為全球產供鏈的安全暢通以及維護全球經貿秩序的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製造」將更快登陸歐洲

德國《明鏡》周刊稱,此前,北極航道主要用於俄羅斯國內貨物運輸和中俄貿易,但新的篇章已經開啟——中國和西歐之間擁有了一條嶄新、可靠的定期快速通道。一些歐洲航運和貨代公司已經對於這條航線表現出濃厚興趣,「中國製造」未來能夠更加快速地進入歐洲市場。

「嶄新的北極航運服務將有助於日益增長的中歐貿易。」彭博社在關注中歐北極快航的一篇文章中分析稱,在美國的關税政策削減中國與美國的跨太平洋貿易之際,中國通過加強極地冰區航線運輸表明,中國決心避開瓶頸,尋找更快捷的方式讓貨物運抵歐洲客户。

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也認為,在與美國的關税談判懸而未決的情況下,歐洲是中國日益重要的出口市場。新航路的服務運費介於中歐班列和傳統航運費用之間,目標客户是跨境電商的包裹等時效性貨物以及動力電池等高價值貨物。

彭博社援引牛津經濟研究院今年7月發佈的數據稱,歐盟在中國整體出口中的份額正在上升。一些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正在通過新車型和展廳加強其在歐洲的擴張。與此同時,歐盟方面面對美國的關税壓力,也在加緊同新興市場達成更加廣泛的貿易合作。

美國「政治家」網站援引華盛頓智庫北極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兼創始人馬爾特·亨珀特的話稱,如果這條航線未來順利正常運轉,可能對歐洲汽車行業產生影響。集裝箱海運往往需要經歷一系列的港口停靠,對於每一艘貨船的裝卸效率影響不一,而汽車海運適合「直達」。亨珀特這樣表示:「想象一下,一萬輛中國電動汽車裝船后直接運往荷蘭鹿特丹或德國漢堡再全部卸下,中間沒有停靠站。隨着北極航道啟動,這是可能會是我們在未來10至15年看到的景象。」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王冬 馬夢陽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柳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