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交投低迷 年內20家港股公司私有化退市

2025-09-24 02:06

  9月23日,正在籌劃私有化退市的港股公司長虹佳華復牌,股價大漲23.91%。而在前一天的9月22日,長虹佳華的母公司——A股公司四川長虹發佈公告稱,下屬控股子公司長虹佳華擬被控股股東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控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虹圖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虹圖投資」)通過計劃安排方式私有化。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公司私有化的案例並不少見,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20家港股公司以私有化的方式退市。

四川長虹在公告中表示,長虹佳華為公司重要子公司,主要從事ICT產品、解決方案及數字智能綜合服務業務。目前,長虹佳華即便在大漲之后,總市值也不過17億港元,而其淨資產卻超過28億元人民幣。公司股票的交易活躍度也極為低迷,今年前8個月中,有6個月的成交額都在千萬港元以下,1月份整個月的成交額甚至只有72萬港元。

  在這一低成交背景下,雖然近一年長虹佳華股價累計漲幅已超過100%,但想要將獲利落袋為安並不容易。四川長虹的下屬全資子公司安健控股作為長虹佳華的重要股東就表示,「長虹佳華股價長期低於淨資產,難以利用港股平臺進行資本運作,上市公司平臺優勢難以體現,公司也無法通過港股上市地位實現持股的理想退出;為維持長虹佳華上市地位,受限於公眾持股量等規定,目前安健控股所持可轉換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在操作上受到限制。」

  在交投低迷之下,不少港股公司都選擇了私有化退市之路。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20家港股公司以私有化的方式退市。最新一家完成私有化退市的是晉安實業,其在今年9月19日實現私有化退市。

  選擇私有化退市的港股公司,其原因幾乎都離不開股票交投低迷、喪失應有的融資能力以及繼續維持上市地位和合規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此前一家從港股退市的公司負責人就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港股市場作為一個極為市場化的市場,往往只有頭部公司才能獲得資金青睞,無論是二級市場還是融資都是如此。雖然港股有閃電配售等極為便利的融資制度,但一旦喪失資金青睞,任何便利的制度都不起作用,我們上市十多年一直沒有融到資,未來也看不到希望,只能選擇退市。」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