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多次衝擊上市未果,八馬茶業能破解IPO困境嗎?

2025-09-23 21:39

曾折戟A股的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八馬茶業」),首次衝擊港股上市未果后再度發力。日前港交所官網披露,此前因招股書失效的八馬茶業已再度披露招股書。

此前,八馬茶業曾多次衝擊A股上市,並與瀾滄古茶、中茶股份齊頭並進共同衝刺。如今,瀾滄古茶已在港股上市卻陷入業績困境,中茶股份則緊急剎車。從業績來看,在連續三年增長后,八馬茶業於2025年上半年未能保持增速,淨利潤也同步下滑。業內人士指出,港股上市規則和流程透明,只要滿足基本要求,完成上市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獲得投資者青睞。

再度遞交招股書

八馬茶業籌劃在港股上市,最早在今年1月。彼時,八馬茶業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和天風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

根據當時招股書顯示,八馬茶業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擴建生產基地並建造新生產基地;提升品牌價值並擴大產品組合;為直營線下門店網絡的擴張提供資金,並專注於開設更多門店以提升品牌價值資產;提升業務運營的數字化水平;收購或投資在中國茶行業的參與者;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八馬茶業前身成立於1997年,是一家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主要從事茶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標準輸出及品牌零售業務,覆蓋烏龍茶、黑茶、紅茶、綠茶、白茶、黃茶、再加工茶等全品類茶葉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關產品。

但八馬茶業的上市未能如願。八馬茶業於2025年1月17日向香港交易所遞交的招股書已達6個月有效期,於2025年7月17日自動失效。當時八馬茶業迴應稱,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可於未來3個月內更新財務數據及補充最新資料后重新提交申請,從而延續審覈流程,這是上市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7月17日,中國證監會官網發佈《關於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通知書》,意味着八馬茶業已經完成赴港上市的備案程序。根據備案通知書,八馬茶業擬發行不超過2913.34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並在港交所上市。公司106名股東擬將所持合計4398.69萬股境內未上市股份轉為境外上市股份,並在港交所上市流通。

最新在港交所官網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22年到2024年,八馬茶業收入分別為18.18億元、21.22億元、21.43億元,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別為16.8%和1.0%。2025年上半年,八馬茶業收入10.6億元,同比下滑4.2%,淨利潤也在同步下滑。2022年到2024年,八馬茶業淨利潤分別為1.66億元、2.06億元、2.24億元,2023年和2024年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4.0%和8.9%。2025年上半年,八馬茶業淨利潤為1.2億元,同比下滑17.8%。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在滿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港股IPO取決於投資者對企業發展和估值的認可程度,所以如果以較低估值報價,或許更容易吸引到投資者。

多次衝擊IPO未果

2015年12月,八馬茶業頂着「鐵觀音第一股」的名號,掛牌新三板。僅過兩年多,2018年4月,八馬茶業便宣佈終止掛牌,給出的原因是「長期戰略規劃調整的需要」。從新三板摘牌一年多之后,八馬茶業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信息公示,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於2019年7月24日在深圳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

2021年4月,八馬茶業創業板上市獲受理,但其創新性問題卻成為其走向資本市場的短板。由於研發投入佔比極低、研發人員僅10人等定位問題,八馬茶業收到深交所的多輪問詢。直至2022年5月,八馬茶業主動撤回了IPO申請。

在創業板面臨創新性的問題,八馬茶業又將目光放在主板。2022年9月,八馬茶業披露招股書,擬在深市主板上市。2023年3月,被平移至深交所審覈。2023年9月,八馬茶業再次撤回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請。

籌劃上市的同時,八馬茶業還完成了一輪融資,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團旗下昇望基金完成對八馬茶業6900萬元的Pre-IPO輪投資,以3%股權佔比成為正在計劃上市的八馬茶業的重要戰略投資者。

完成融資后,八馬茶業繼續向港股進軍。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了最新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八馬茶業及其他九家公司被要求提交一系列補充材料。其中,八馬茶業需補充多項信息,並由律師進行覈查后出具明確的法律意見。公司需説明歷次增資與股權轉讓的價格及定價依據,並確認是否存在未履行出資義務、抽逃出資或出資方式存在瑕疵的情形。此外,對於此前的終止掛牌,八馬茶業還需説明公司前期在全國股轉系統的掛牌詳細情況及終止掛牌原因、前期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的具體情況及撤回原因,以及是否計劃繼續推進A股上市及具體安排。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的上市茶企業來看,天福茗茶2025年上半年營收淨利潤雙降。瀾滄古茶的情況更為嚴峻,銷售額從2024年上半年的1.95億元下降到1.2億元,降幅達38.8%,且虧損0.29億元。這些數據表明,茶葉企業收入和利潤持續下滑,資本市場的表現不佳。

對於「執着」於上市的原因,沈萌認為,發展投入需要持續資金支持,完全依靠股東難以持續,資本市場是解決融資問題的重要手段。

「大手筆」投入營銷

作為中國高端茶的代表品牌,八馬茶業近年來在營銷方面投入不少精力。根據八馬茶業招股書披露,截至2024年末,中國從事茶葉種植、生產及分銷的茶企超過160萬家。2024年,按茶葉銷售收入計算,中國茶葉市場的五大市場參與者僅佔約2.4%的市場份額,銷售收入合計約為82億元,顯示中國茶葉市場的競爭格局高度分散。就銷售收入而言,中國高端茶葉市場規模由2020年的約890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約103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約3.7%。

八馬茶業在招股書中表示,以2024年高端茶葉銷售收入計,其為中國最大的茶企。該公司表示:「憑藉我們在品牌價值、產品組合、銷售網絡、市場佈局及數字化營運等方面的優勢,日后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並在所處業務分部中把握更多商機。」

根據招股書顯示,八馬茶業每年的投入持續加大。2022-2024年,八馬茶業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是6.17億元、6.8億元、6.92億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33.9%、32.1%、32.3%。其中,僅廣告及宣傳開支一項就分別支出了2.09億元、2.52億元、2.76億元。

大手筆投入營銷的背后,是八馬茶業一直在打造的「高端茶」形象。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1年,八馬茶業即在泉州正式啟動了全球品鑑會,至今已走過全球30個國家的80座城市。八馬茶業多次作為中國茶的代表,亮相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中印東湖茶敍、中法豫園茶敍等重要國際交流場合。八馬茶業還通過舉辦「全球品鑑會」「助力茶敍外交」等系列品牌活動。為強化其高端化形象,2024年8月,八馬茶業還宣佈實力派演員宋佳成為其品牌大使。

八馬茶業認為,高端茶葉產品的生產及分銷成本顯著高於其他類別,主要原因包括使用稀有原料、大師主導的發酵工藝及專屬的手工藝包裝——這些元素讓消費者形成對產品獨特性及傳承價值的認知,從而導致價格相對較高。

中國高端茶葉市場規模由2020年的約890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約103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約3.7%。高端茶葉的銷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線下客户體驗。其強調人際互動,包括全面的產品展示、品茗和沉浸式茶空間體驗。因此,線下渠道佔高端茶葉市場的比例重大,由2020年的約838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約975億元,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約為3.9%。

從線下市場來看,八馬茶業的線下門店總數(包括直營店及加盟店)由2613家增加至3633家,包括396家一線城市的線下門店、755家新一線城市的線下門店、1039家二線城市的線下門店及1443家三線及其他城市的線下門店。

不過,一位商業消費投資人表示,所謂的「茶空間」,從資本角度,並不看好。因為茶空間的本質帶有餐飲屬性,它賣的不只是茶,更多的是「空間」——很多茶空間其實是作為商務洽談的場地來運營的。茶空間很難規模化發展,因為它強調個性化體驗,每個茶空間的風格、定位都不同,無法複製。據市場分析,由於高昂的運營成本和市場競爭,仍面臨經營虧損的風險,而且這類茶空間完全沒有上市的可能性。

沈萌也認為,從投資角度看,中國茶企業缺少長期穩定高速增長的空間,很難為投資者帶來更多回報,所以投資者對這一概念也沒有更積極的態度。

中國茶企業只有上市一條路可以走嗎?在長期關注茶行業的北京天下名山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增永看來,考量茶生意,除了通過對接資本市場來做大做強這一視角外,還可以有更多維度,比如合理地設定自己的投資目標與變現路徑,不一定每個人投資茶生意都是非要直接瞄準資本市場去上市不可。也正因如此,茶不僅具有健康屬性與廣泛的延展性,還兼具品飲之外的文化屬性,這使得茶及相關生意在過去二十年來備受關注,吸引了從大資本到小資金、從大企業到獨立個體的廣泛參與。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校對 穆祥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