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失眠星人救星來了,「精準調節」助力解鎖優質睡眠

2025-09-23 21:37

轉自:貝殼財經

受老齡化、不良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失眠人數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睡眠健康是健康中國戰略的主要行動指標之一。9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見證優質睡眠的力量」2025年中國睡眠醫學發展論壇上,多位院士、學科領軍者與國際學者齊聚一堂,發佈多項失眠治療的新數據、新方法、新舉措,旨在促進國民睡眠健康,共築健康中國新格局。

失眠易醒,何以解憂?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羣睡眠困擾率為48.5%,主要症狀表現爲入睡困難、夜間易醒、早醒等。「失眠和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癌症都密切相關,長期失眠也會增加痴呆的風險。65歲以上老年人應睡夠5-6小時,成年人則要睡夠7-8小時。」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教授表示。

失眠人羣可選擇的藥物並不少,但也有顯而易見的弊端。與會專家表示,安全有效的失眠長期治療方案此前在國內一直處於空白狀態。傳統抗失眠藥物(如苯二氮䓬類、非苯二氮䓬類)雖能縮短入睡時間,但易導致日間嗜睡、認知功能下降、藥物依賴等問題,還可能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風險,長期用藥存在較大風險。以雷美替胺、特斯美爾通等為代表的褪黑素受體激動劑無依賴性,但肝功能損害者禁用,在指南的推薦中僅為B級(中級證據)。部分藥物因為特殊的治療機制,還被列入了精神類藥品管制。這些侷限很難實現大眾對「睡得好+白天精神好」的高質量睡眠的期待。

「我們一直在為患者尋找同時改善夜間睡眠和日間功能、又兼顧療效與安全性的抗失眠藥物。」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薛蓉教授表示。

一類名為「雙食慾素受體拮抗劑(DORA)」的藥物,獲得了指南的一線推薦(高級證據)。早在1998年,斯坦福大學教授伊曼紐爾·米格諾特就在昏睡症的研究中發現,由下丘腦分泌的食慾素對人類睡眠/覺醒有極為關鍵的調控作用,這一發現讓米格諾特獲得了2023年「科學突破獎」。

通俗來説,大腦中的食慾素系統是掌管覺醒的關鍵「開關」:正常情況下,食慾素水平在白天升高維持清醒,夜間下降促進睡眠;但在失眠患者中,夜間食慾素水平異常升高,導致該睡時睡不着。基於這一理論基礎,雙食慾素受體拮抗劑出現了。這類創新葯避免了傳統藥物廣泛鎮靜大腦的方式,而是通過阻止食慾素神經肽與其受體的結合,從而有效降低食慾素水平,誘導自然睡眠。論壇上,有國內臨牀專家評價稱:「DORA類藥物開啟了失眠治療的新時代。」

失眠治療也可實現「精準調節」

「近年來,DORA類藥物不斷問世,達利雷生是其中傑出代表之一。達利雷生半衰期約為8小時,讓患者既可一夜安眠,又無次日殘留效應。」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志力表示,食慾素系統過度興奮是導致睡眠障礙的重要原因,DORA類藥物可通過調節食慾素系統,抑制過度覺醒信號,實現夜間睡眠改善與日間功能提升的雙重突破。

「DORA類藥物獲美國、歐洲、日本、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指南推薦,從傳統抗失眠藥切換至DORA類藥物已成為臨牀的共識,其中,達利雷生是歐洲失眠一線治療藥物。」意大利比薩大學教授、劍橋睡眠醫學專家勞拉·帕拉吉尼過去幾年里參與了達利雷生在歐洲的臨牀應用與真實世界數據等多項研究,她表示,海外臨牀研究結果表明,患者使用達利雷生后,入睡更快、夜醒減少,早上頭腦清醒,沒有傳統藥物的昏沉感。

達利雷生中國Ⅲ期臨牀研究主要牽頭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玉平教授在論壇上介紹,達利雷生中國與海外Ⅲ期臨牀研究保持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一致性結果,患者減少入睡時間35分鍾,減少入睡后的覺醒時間30分鍾,延長總睡眠時間1小時;更重要的是,不增加次日清晨睏倦感,停藥后沒有戒斷反應或反跳性失眠。「達利雷生達到優質睡眠、利在日間功能,真正迴應了患者‘睡得着、醒得好’的核心訴求。」

以達利雷生為代表的新一代抗失眠藥雙食慾素受體拮抗劑正在成為中國失眠藥研發的新方向。公開信息顯示,揚子江藥業、翰森製藥等均有佈局。憑藉早期引入,先聲藥業已將達利雷生推至商業化階段。今年9月5日,達利雷生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開出全國首張處方,標誌着該藥正式進入中國臨牀使用。此外,達利雷生也已在阿里健康、美團、京東健康平臺上架銷售,助力失眠患者開啟「優質睡眠」。

開放課題3000萬,投入失眠藥上市后研究

為更好地瞭解我國睡眠障礙現狀、建立睡眠大數據庫、探索睡眠診療新模式,全國睡眠障礙篩查項目於2023年正式啟動,至今已為全國266家醫療機構授牌。此次論壇上,又有北京老年醫院等22家醫院獲授牌。

「項目旨在通過對大樣本人羣睡眠監測,提供數據依據和防治路徑,從而減少國家醫保基金支出,減輕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以睡眠健康為支點,為助力《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貢獻睡眠力量。」中國睡眠研究會副祕書長皮巍巍表示。

先聲藥業神經與腫瘤藥物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在論壇上發佈了「全重求索計劃」神經與失眠領域開放課題。實驗室主任、先聲藥業執行董事唐任宏博士介紹,實驗室計劃未來三年投入3000萬元,積極拓展達利雷生上市后新領域研究,為神經、精神類共病患者、不同年齡性別的失眠亞組人羣帶來更多真實世界用藥依據。

文/王卡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