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徘徊生死線上的Biotech,首席財務官辭職

2025-09-23 12:03

近日,Sangamo Therapeutics的首席財務官Prathyusha Duraibabu通知公司,她決定辭去CFO職務,辭職將於2025年10月1日生效。不過,在繼任者被任命前,其將以兼職身份繼續留在Sangamo,擔任臨時首席財務官

Sangamo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一直非常堪憂,過去兩年時間中,公司一直在為努力公司續命,不過,依舊讓現金流無法脱離危險線,籌錢工作一直迫在眉睫。

短暫的續命

Sangamo在1995年就成立了,是基因編輯領域的鼻祖,推出了第一代基因編輯工具—鋅指核酸酶基因編輯技術(ZFN)。

早期,Sangamo確實在基因編輯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包括:第一個編輯人類細胞基因、第一個編輯體外基因以及第一個編輯體內基因。

不過,由於Sangamo的獨家技術壟斷,使得ZFN后來的技術升級和臨牀轉化大大落后於CRISPR。Sangamo自己也在ZFN基因療法上經歷漫長的開發,至今,公司還沒能將任何一款產品推向市場。

ZFN的落后以及管線推進的緩慢,導致曾經向公司拋出橄欖枝的合作伙伴幾乎全部終止了合作(包括賽諾菲、諾華、渤健和輝瑞)

沒有商業化產品的收入,加上長年的研發支出,使得Sangamo年年處於虧損狀態,財務狀況已然岌岌可危。

Sangamo不得不裁員自保,2023年4月裁員27%(約120人),並調整管線優先級,11月裁員裁40%(162名員工)。

而光是靠裁員,是無法支撐Sangamo走到現在的。

好在,老的一批合作伙伴退出后,Sangamo也迎來了一些新的合作方的青睞。

去年8月,Sangamo與羅氏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基因療法。據協議條款,羅氏短期內將支付5000萬美元的預付款,以及約19億美元未來開發和商業里程碑付款。

去年12月,Sangamo與安斯泰來達成許可協議,安斯泰來使用Sangamo專有的STAC-BBB衣殼開發針對5種神經系統疾病的基因療法。通過這項合作協議,Sangamo將獲得2000萬美元的預付款、高達13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銷售分成。

今年主要是禮來的加入,今年4月,Sangamo與禮來達成了合作協議,使用Sangamo的STAC-BBB衣殼平臺開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基因療法。為此,禮來支付1800萬美元預付款+高達14億美元的額外里程碑付款以及銷售分成

除了合作之外,Sangamo還在今年第二季度通過公開募股又籌集到2100萬美元資金,把公司的現金跑道從今年三季度又延長了一個季度,到今年四季度。

這些合作/融資一次又一次給公司續了命,但也大多隻延長了Sangamo一個季度的生命值,保證了Sangamo暫時不死。

而Sangamo能否在下個季度到來前籌集到資金,依舊迫在眉睫。

為管線找買主

除了需要籌集到下一筆續命資金外,另一個現在比較緊要的是,Sangamo是否能為其兩條管線giro-vec和ST-920尋到買主。

ST-920和giro-vec目前已經準備上市工作。依照Sangamo現在現金流狀況,顯然不足以支持自己獨立將產品推向市場,尋找合作伙伴共同推進是個不二選擇。

ST-920是一種法布里病基因療法,去年10月,公司與FDA就其法布里病基因療法ST-920的加速批准路徑達成了共識,Sangamo預計將於2026年第一季度向FDA提交加速批准申請。

2025年4月,Sangamo還與FDA進行了一次B類會議,明確了提交ST-920加速批准途徑計劃的CMC途徑。在Sangamo在推進ST-920的BLA準備工作的同時,還在積極尋找商業化合作夥伴共同推進該管線。

giro-vec是一款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原本計劃在2025年申報上市,然而,輝瑞的退出導致對該管線的推出受阻,目前,Sangamo正在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以繼續推進該產品的上市工作,具體上市計劃公司還未披露。

如果兩個管線能夠成功吸引到合作,將會為Sangamo帶來一筆新的資金,可能延長Sangamo的生命線。

總結

雖然新的合作伙伴的加入暫時緩解了公司的破產危機,但是交易金額大不如之前的渤健和輝瑞,對於維持Sangamo持續的運營還是遠遠不夠的。

現在Sangamo的現金流仍然處於危險線上,對於公司來説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如果下一筆資金沒能及時續上的話,倒閉可能隨時觸發。

參考出處:

https://investor.sangamo.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sangamo-therapeutics-reports-recent-business-highlights-and-13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