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07:29
供給側看,中國Agent目前面臨兩個困境:一是國產大模型能力落后約半年;二是國內軟件處於投資周期相對低谷,部分廠商策略轉向海外市場。但我們看好2026年H1破局。
1、美國Agent的現狀:崛起的啟示
從時間、大模型和Agent三個維度來看,目前Agent商業化落地已經是大勢所趨。市場趨勢看:1)某種程度,大模型即Agent;2)容錯率較低、可快速驗證是場景落地的核心要素之一,C端最快落地搜索/編程,B端聚焦法律金融等垂直領域(需結合細分數據,是中小公司機會);3)大中企業是主力客户。
技術趨勢看,Agent場景落地需降低模型幻覺,交付有望成為關鍵:Palantir收入與利潤快速放量,主要依靠Ontology(本體)技術支撐,它將企業雜亂無章的數據編織到一個龐大的知識網絡中,與AI結合實現真實世界交互;GPT-5通過在后訓練階段引入帶懲罰的評分機制,大幅降低幻覺率。
2、中國企業為軟件付費的大山,正在被移除
過去:傳統軟件核心是提效,企業ROI計算模糊。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是美國的11.7%-20.8%,所以導致過去企業通過人力補充替代軟件的成本更低,進而影響軟件價格。傳統軟件的核心是賦能員工提效,難以量化其實際業務價值,導致企業對軟件付費的意願不足。
現在和未來:軟件的邏輯變了,ROI變得清晰明瞭。Agent正實現類人替代,不再是傳統軟件輔助人。中國企業對於能直接快速降本,ROI遠大於1的Agent應用付費意願有望更高。如此,軟件的商業模式也在變化,SaaS訂閲有望成為主要模式,未來也有望參考美國按結果付費。
3、需求明確,供給突破,2026年H1有望成為中國Agent的轉折點
供給側看,中國Agent目前面臨兩個困境:一是國產大模型能力落后約半年;二是國內軟件處於投資周期相對低谷,部分廠商策略轉向海外市場。但我們看好2026年H1破局:
1)國內大模型能力與海外的差距有望在Q4縮小:2024年Q4國產廠商(DeepSeek、阿里、字節)有望推出對標o3的產品,縮小半年差距;
2)逆勢投入產品補齊:編程(阿里/字節)、搜索(元寶/夸克)、企業知識庫(金蝶國際、深信服)、辦公(金山辦公)、客服(天潤雲)、人力(北森控股)、教育(粉筆教育)、金融(Alpha派)等細分場景產品密集落地;
3)Agent賦能核心行業,萬億白領勞動力市場有望重塑:根據我們測算,Agent總目標市場TAM約3.61萬億元,未來有望加速向核心場景滲透;
4)深入到企業,降低幻覺,交付依然是重要一環:深信服、金蝶國際、亞信科技等ToB廠商通過RAG、語義過濾等方法提高精度,降低企業在實際使用中的幻覺率。
風險提示:大模型發展不及預期、AI研發投入轉化效率不及預期、測算主觀性風險。
閲讀報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