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16:14
最近,阿斯麥連續大漲,股價重回900美元上方,逼近歷史最高點的1110美元: $阿斯麥(ASML)$
這波大漲令人頗感意外,畢竟此前的二季報不及市場預期,管理層因關税及地緣政治原因,對2026年的增長表達了不確定性。
受此影響,阿斯麥二季報后股價暴跌8.3%,最大回調超16%,與美股及半導體龍頭迭創新高的走勢截然相反。
既如此,為何過了不足2個月,投資者對阿斯麥的預期就徹底反轉了呢?阿斯麥連續大漲的原因是什麼?
從時間上看,阿斯麥漲幅較大的三個交易日分別是9月5日、9月15日和9月18日,漲幅分別為3.75%、6.56%和6.37%。
9月5日發生了什麼?
當日博通公佈了財報,業績及訂單超預期,股價當日大漲9.4%。在業績會上,博通稱獲得某大客户的定製化AI芯片鉅額訂單,金額高達100億美元,預計明年年中交付。
市場猜測此名客户是OpenAI。
受此影響,投資者擔憂定製化芯片會搶奪英偉達GPU市場,因此,英偉達9月5日股價下跌2.7%。
雖然博通欲挑戰英偉達AI芯片霸主地位,但對於半導體上游公司而言,無論誰勝出,它們都將受益。如博通、英偉達的芯片都需要臺積電代工,而臺積電則只能向阿斯麥購買光刻機,向應用材料購買刻蝕設備,向拉姆研究(泛林集團)購買薄膜沉積設備,向愛德萬購買測試設備,向美光、SK海力士、三星電子購買存儲芯片。
因此,OpenAI等科技巨頭加大資本開支,將利好芯片製造及設備公司。
從半導體公司9月漲幅來看,領漲的公司主要是半導體設備類,像阿斯麥漲超27%、應用材料漲超24%、東京電子漲超31%:
除了博通外,OpenAI還與甲骨文簽署了一份3000億美元的合同,將在未來五年內向甲骨文購買鉅額算力,大超市場預期。而昨日,英偉達更是計劃向OpenAI投資千億美元,共建數據中心,打消了市場對OpenAI資金緊張的擔憂。
至於阿斯麥9月15日大漲6.56%的原因,我沒找到,當日媒體將其歸於阿斯麥投資法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Mistral AI 13億歐元,持股11%,成為最大股東。
Mistral AI雖然是一家明星企業,但阿斯麥的這筆投資,算不上太大的利好。
從業務上看,Mistral AI主要從事人工智能模型研發及聊天機器人開發,是歐洲為數不多能與OpenAI等人工智能巨頭抗衡的企業。
按照阿斯麥的説法,此次投資主要希望藉助Mistral AI的技術,提升設備中軟件與掃描技術的性能,提高設備良率和晶圓產出效率。
但其實,縱觀阿斯麥歷次對外投資的歷史,其大多投向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如光學企業蔡司、美國光刻機巨頭SVG。像這次大手筆投資AI初創企業,算是頭一次。
從業務邏輯上看,將AI技術應用在製造中並不新鮮,阿斯麥、臺積電也一直在做這件事,大部分情況下,製造業企業只需和AI公司合作便可完成,大可不必鉅額入股,何況,當下的AI技術仍在快速演變,Mistral AI是不是最先進的還很難説。
目前來看,阿斯麥投資Mistral AI的動機更多來自政治因素,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大搞技術封鎖及關税打壓,迫使歐洲希望在AI產業上獨立自主。
因此,資本市場並不看好這筆投資,分析師也預計對阿斯麥的影響較小,從股價反應來看,這筆投資在9月9日公佈,當日股價上漲1.12%,次日下跌1.49%。
因此,阿斯麥9月15日的大漲並無直接刺激因素。
9月18日的大漲比較好理解,主要是英偉達投資英特爾50億美元,並建立芯片合作伙伴關係。受此影響,英特爾股價暴漲22.77%。
英特爾曾是阿斯麥的大客户,也積極擁抱阿斯麥最先進的EUV光刻機,但在公司業務陷入困境及新任CEO改變代工策略的情況下,減少了對阿斯麥光刻機的採購。
如今,英特爾得到了英偉達的扶持,加上新任CEO陳立武光鮮的履歷和美國政府的入股,市場預期英特爾重新加碼製造,作為EUV光刻機壟斷者的阿斯麥自然受益。
由此來看,阿斯麥大漲的背后是科技巨頭加碼資本開支帶動。除此之外,相比英偉達、博通、AMD等AI龍頭股,半導體設備公司的股價此前表現較為落后,估值端也處於低位。
拿阿斯麥來説,當前市盈率僅為34倍,處於10年來較低位置:
其他半導體設備股,如應用材料、東京電子等,和阿斯麥邏輯相同,既受益於AI資本開支,又因為此前股價漲幅較小,由此帶來補漲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