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16:39
(來源:中工網)
南方日報記者 洪鈺敏 策劃 陳思勤 柳時強
兩天,兩座城,兩場高光盛會。全國最聰明的大腦,正集體將目光鎖定廣州。
琶洲,算法界的「華山論劍」迎來全球總決賽;清華園,廣州招聘「天團」氣場全開。
人隨產業走,才向創新聚。
在這場城市大洗牌中,廣州暴露了怎樣的雄心?這不僅是對人才的戰略性謀劃,更是一場關於產業、創新與人的深度融合。
廣州的答案很清晰:一切產業的佈局、一切創新的奔湧,其最終尺度,都是爲了人的抵達與綻放。
秋招提前引爆,招人只是第一步
春招的火熱彷彿還沒走遠,秋招的大幕又隆重拉開。
幾個月前,博士羅恆還在北京跑招聘會,一場「百萬英才匯南粵」的北京專場,讓他迅速與廣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結緣。「研究方向高度吻合,好工作就像驚喜一樣砸中了我。」
幾乎同時,武漢大學的李天蒙坐高鐵來廣州南沙面試,人還沒離開就收到了800元跨省面試補貼。「連路費都報銷,這誠意真的沒誰了!」
這不僅是兩個人的選擇,更是成千上萬年輕人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的縮影。
今年春天,「百萬英才匯南粵」可謂碩果累累。廣東全省迎來超百萬高校畢業生,廣州率先扛大旗——廣交會展館的「史上最強春招」吸引12萬求職者湧入,「孔雀東南飛」的盛況再現。
這還不算完。4月,一支由廣州市11個區、7個市直單位+426家企事業單位組成的「灣區人才艦隊」,開進京津18所高校,創下歷年赴外招聘的「最高規格」。
春招余溫還未散,秋招又攜更大聲勢而來。9月23日啟動的秋季招聘,廣州已組織近2000家次企事業單位,釋放超9萬個優質崗位。
千萬個夢想,正在這里找到迴響。廣汽、廣藥、小鵬汽車等龍頭企業將繼續奔赴京津冀精準引才,圍繞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12218」關鍵領域,與人才開啟一場場「雙向奔赴」。
但發出Offer,只是廣州人才故事的序章。引才更要育才、留才、成就才,廣州深諳此道。
為此,9月20日,廣州發佈五項青年人才支持政策,涵蓋住宿、就業、創業、成長和生活服務等方面,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
其中,政策明確符合條件的在穗創業團隊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項目補助、博士后出站到廣州工作給予30萬元安家費、來穗求職的市外高校應屆畢業生可申請最長30天免費住宿。
廣州要做的,是讓每一位抵達的英才,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舞臺,與城市共同發展,將個人的「創新火花」點燃為驅動未來的「產業燎原之勢」。
巨頭打Call背后,廣州亮出真功夫
人才跟着產業走,是永遠不變的底層邏輯。廣州引才真正的底氣,來自產業的硬實力。
廣州之所以能風風火火「招人」,正是因為背后有一套不斷進化的產業體系作為支撐。人才奔赴的,從來不是一場簡單的招聘,而是一個個真實可觸的城市機會。
廣州大力攬才的背后,是一盤產才融合的大棋,核心正是「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不是普通規劃,而是廣州重塑競爭力的「戰略總綱」。
如今的廣州,產業家底不是一般的厚。全國41個工業大類,廣州覆蓋35個,是名副其實的「全能型選手」。
這里不僅有6個千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羣,還有7個千億級服務業引擎。產業矩陣又廣又深,穩穩托住經濟基本盤。
但廣州並沒有躺在成績單上睡覺。「12218」指引下,一批新增長極正在強勢崛起。
「智車之城」加速形成。不止一個小鵬,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已登陸納斯達克,今年更掀起「出海潮」。
生物醫藥衝在全國前三,6400多家企業、近50家上市公司匯聚,「廣州藥谷」聲名鵲起;
新型顯示屏幕產能全國第一,全球近一半大尺寸OLED面板與廣州相關。
低空經濟「全域起飛」,可能是最新炫酷的賽道。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企業超4000家,全國第二。億航智能拿下全球首張載人無人機牌照,小鵬匯天「陸地航母」訂單火爆……
這盤產業大棋,還在不斷落子。
上半年,廣州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超19%。廣州不僅在造車、造屏、造飛機,更在全力打造面向未來的「城市智能體」。
產業的活力,瞞不過巨頭的眼睛。
抖音集團砸下12.14億,落子琶洲;華為研發中心點亮白雲湖;海康威視把廣東總部錨在大學城智慧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抖音)——「新BAT」齊聚琶洲,在不到10平方公里的江心小島上,形成數字經濟的「巨頭矩陣」。
目前,琶洲已匯聚超100家總部企業、3.6萬家數字企業、16萬數字人才。
而這股「落子熱」正蔓延全城。上半年,廣州新簽約產業項目1872個,預計總投資近4500億元,其中超十億的大項目就有114個。
「12218」產業體系,就像一塊超級磁鐵,正把全國的年輕人才源源不斷吸引過來。
隨着「百萬英才匯南粵」秋招大幕的開啟,更多青年才俊正奔赴而來。他們不僅是城市發展的「新鮮血液」,更是產業升級的「活力源泉」,廣州的「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將加速構建,廣州的產業發展必將迎來新一輪躍升。
全球創新登頂,城市天花板被重新定義
全球創新格局,正在悄然生變。
今年9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羣首次超越「東京—橫濱」,登頂全球第一。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信號。創新正在流向東方,而大灣區正站上C位。
對年輕人來説,選城市就是選未來。尤其是在城市發展從「量」轉「質」的當下,選對創新高地,意味着更多機會、更大平臺、更快成長。
廣深港的登頂不是偶然,其背后是一套獨特的「系統優勢」。三城功能互補、協同發力形成的創新生態。
而廣州的創新實力,再也藏不住了:
上半年,規上工業/服務業企業研發費用分別增長4.4%/4.7%;
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5萬家,其中規上近7000家;
上市高企118家;
12家入選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業之星;
24家躋身全球獨角獸榜。
而廣州的創新生態從何而來?答案深植於這座城市的「樞紐基因」。
地鐵日客流量破千萬、白雲機場T3航站樓年吞吐將達1.2億人次、南沙港持續擴建——海陸空樞紐持續升級,為創新要素流動打下堅實基礎。
更重要的是,廣州已是全國極少數集齊空港、海港、生產服務、商貿服務「四大樞紐」功能的城市。這種「四型樞紐」閉環,使其在資源整合與產業鏈協同中優勢盡顯。
樞紐能級直接轉化爲了經濟動能。上半年廣州外貿進出口總額6050.5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在GDP十強城市中領跑。
金融「活水」也在加速湧入。隨着南沙「金融30條」落地,廣州與浦東、前海並列中國金融開放第一梯隊。2024年,廣州風投機構管理規模突破8000億元,成為灣區創新型企業的重要資金源。
上海外國語大學施展教授在《樞紐:3000年的中國》中提出,中國是「超大規模體系」與「全球海陸中介」的雙重樞紐。這一觀點為我們理解城市羣提供了新視角:創新會使城市要素進一步集聚,城市更應承擔樞紐職責。
從貿易時代、工業時代到知識經濟時代,廣州始終承擔着「全球資源中轉站」+「內循環託舉者」的雙重角色。這正是其創新活力的深層密碼。
這座城市的創新天花板,正被源源不斷的人才重新定義。全球登頂的背后,是無數創新個體的智慧匯聚。未來的城市競爭,本質是人才生態的競爭——誰能為人才提供最肥沃的土壤,誰就能掌握定義下一個時代的話語權。
廣州此次登頂,恰恰證明了一點,當一座城市成為人才的「強磁場」,它的發展邊界便將不斷拓展。
兩天,兩城,兩場盛會。
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此刻的答案趨於清晰:這座城市所極力奔赴的,不只是產業的龐大或創新的排名,而是如何讓這些宏大的敍事,最終都落腳於每一個具體的人的夢想與成長。
當前,「百萬英才匯南粵」2025秋季招聘即將啟動,這不只是一場求職,更是一次選擇未來的機會。這場大戲,序幕剛剛拉開,主角,正在入場。
「人才專列」即將入校
學子請上車
東西南北中,發展到廣東。2025年9月23日上午,「百萬英才匯南粵」2025年N城聯動秋季招聘活動首場(清華大學專場)強勢啟動,現場集結180多家南粵名企和8000+優質崗位,誠邀廣大清華學子搭乘廣東「人才專列」。
活動現場匯聚省內廣州、深圳、珠海、梅州、東莞、江門、佛山、肇慶、清遠、潮州等地180多家優質企事業單位,包括央企、國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優秀民營企業等。
世界500強企業廣汽集團、廣新控股、廣藥集團,中國500強企業唯品會、廣州農商銀行、比亞迪,科研機構廣州國家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世界獨角獸企業趣丸網絡、億航智能,未來獨角獸創新企業雲蝶科技,高新技術企業三七文娛、山水比德、德擎光學、技象科技,還有阿里雲、豐田汽車、廣發銀行等均在列。
現場還特別設置事業單位招考專屬攤位,集中提供廣州市優質編制崗位,並開通現場報名通道。后續將在北京設置統一考點組織考試,解決「跨城考編」難題。
本次招聘活動提供8000+優質崗位,覆蓋人工智能、軟件工程、遊戲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等高增長賽道,能滿足不同專業、不同階段求職者的需求,為各類人才提供適配的高薪機會。
其中,從學歷結構看,面向博士供給崗位1300余個,面向碩士供給崗位2600余個,面向本科供給崗位4000余個。從薪酬結構看,近千個50萬—100萬年薪機會,更有多個百萬年薪崗位。從熱門賽道看,阿里雲將針對算法研究、大模型領域開放多個頂流崗位。
為幫助同學們高效求職,活動特別設置求職補給站、助企青奇兵實習報名區、「Offer直通車」區域。
求職補給站提供簡歷打印、職業粧造、證件照拍攝、人才政策諮詢等一站式服務,助你以最佳狀態衝刺心動Offer;助企青奇兵實習報名區邀請往屆青春合夥人、助企青奇兵現場答疑,可諮詢和報名本年度助企青奇兵項目及實習崗位;Offer直通車讓條件優秀、崗位匹配度高的學子可現場對接面試,就業協議、意向書當日直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