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始祖鳥背后的安踏商業帝國

2025-09-23 17:4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尺度商業

  文 | 董武英

  剛剛換帥兩個月,始祖鳥就搞出了大事情。

  9月19日,始祖鳥聯合藝術家蔡國強在喜馬拉雅山脈燃放藝術煙花,這場藝術煙花名為《升龍》。儘管活動方稱該活動已經備案、手續合規,煙花彩色粉均為可降解材料,污染物排放符合環保標準,但仍引起了巨大爭議。隨后,蔡國強及始祖鳥團隊均公開致歉。

  這場事件的焦點,一方面在於燃放煙花對青藏高原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潛在破壞影響,另一方面則在於始祖鳥作為一個專業户外品牌,在其他户外品牌愈發重視環保理念,甚至如巴塔哥尼亞品牌有着「激進環保」的標籤的情況下,策劃一場營銷表演,卻公然無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始祖鳥「炸山」的衝擊波蔓延,引發了消費者對始祖鳥背后的安踏集團的質疑。

  9月22日,安踏體育股價下跌2.22%,市值縮水了66億港元。始祖鳥品牌母公司美股上市亞瑪芬體育股價大跌5.82%,市值蒸發了12.07億美元。

  在此次「炸山事件」兩個月前,亞瑪芬體育中國區剛剛「換帥」,原中喬體育(即原喬丹體育)總經理馬磊接任亞瑪芬中國區總裁,原總裁姚劍調任安踏集團今年5月收購的狼爪品牌全球品牌總裁。

  在始祖鳥深陷環保爭議的背后,近年來頻頻收購、規模龐大的安踏帝國正悄然迎來「巨頭化」之后的潛在問題。

  丁世忠和隱祕的千億安踏帝國

  把一家制鞋小作坊發展成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帝國,丁世忠及安踏集團用了34年。

  1991年,丁世忠及父親丁和木創建了安踏鞋業有限公司。當時的安踏是晉江眾多製鞋小作坊其中一個。經過十余年的迅速發展,安踏於2007年7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市值為180億港元。同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收31.82億元,實現淨利潤5.38億元。

  上市成功給了安踏后期成長的信心。從2007年上市到2025年,這十余年時間,安踏已經成長為數千億市值的行業巨頭,市值最高一度逼近5000億港元。即便經歷了市場波動回調,安踏體育總市值高達2600多億港元。

  壯大的不僅是安踏集團在資本市場的市值,還有安踏集團的「肚子」。

  常逛商場的人能夠看到FILA、JACK WOLFSKIN、Salomon、Wilson等運動户外品牌,當你還在驚歎這些品牌的產品有多麼好看,多麼舒適的時候,一個擺在面前的現實是,他們的背后都有安踏的影子。

  時至今日,安踏集團旗下擁有運動及户外品牌已經是兩隻手都數不過來,旗下不僅擁有主品牌安踏,也有收購而來的FILA、迪桑特、可隆體育、MAIA ACTIVE、JACK WOLFSKIN(狼爪)等品牌,以及持股42.52%亞瑪芬體育旗下始祖鳥(Arc‘teryx)、薩洛蒙(Salomon)、威爾勝(Wilson)、壁克峰(Peak Performance)和阿托米克(Atomic)等品牌。

  龐大的品牌壯大了安踏的「肚子」,也壯大了安踏的門面——業績。

  2024年年報,安踏體育營收達708.26億元,淨利潤達155.96億元。其中,安踏主品牌營收高達335億元,FILA品牌營收為266億元,其他品牌合計營收為107億元。

  2024年,亞瑪芬體育營收為51.83億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約377.52億元,歸母淨利潤為7260萬美元。據亞瑪芬高層透露,其中始祖鳥營收已經超過20億美元。

  以2024年來看,大安踏集團(安踏體育和亞瑪芬體育)的收入首次突破千億達1085.8億元,成為繼耐克、阿迪達斯之后第三家突破千億規模的體育用品集團。

  從2025年的營收規模來看,安踏體育的收入超過了李寧+特步的總和,接近耐克和阿迪合計在大中華區的收入,成為國內體育用品賽道的絕對龍頭。

  安踏體育及亞瑪芬體育的發展,讓丁世忠家族擁有的財富迅速增長。Wind平臺顯示,丁世忠及哥哥丁世家通過一致行動人協議持有安踏體育52.67%的股權,並通過安踏體育持有亞瑪芬體育42.52%股權。

  據2025年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丁世忠以400億財富排名第640位,哥哥丁世家以390億財富排名第675位。

  「買買買」來的千億安踏帝國

  安踏集團的迅速發展,不得不提到的核心手段就是併購。

  前文説到,安踏集團成立於1991年,早期主要經營安踏主品牌,甚至還經營過一些阿迪達斯、鋭步、卡帕的零售門店。經歷近10多年的發展,安踏自主品牌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運動品牌。這時,丁世忠將目光瞄向了更高端的市場,選擇的方法就是收購國外品牌。

  2009年,安踏從百麗中國手中拿下了意大利運動品牌FILA在大中華地區的商標運營權,開始了多品牌的佈局。在FILA的助力下,安踏集團超越李寧成為國產運動品牌老大,並迎來了高速增長。

  2016-2017年安踏體育拿下日本滑雪運動品牌迪桑特和韓國户外品牌可隆體育在中國市場的獨家經營權。

  2019年,以安踏體育為首的財團斥資46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360億元)收購了亞瑪芬體育,拿下了始祖鳥、薩洛蒙等品牌。這也是安踏集團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併購,丁世忠曾表示這是其「從創業到今天所做的份量最重的一次決定」。

  此次收購以安踏體育為主,出資57.95%。Lululemon創始人持有的投資公司Anamered Investments出資20.65%,方源資本出資15.77%,騰訊出資5.83%。亞瑪芬體育重新上市后,截至目前,上述四名股東持股比例仍保持在5%以上。根據亞瑪芬體育財報,安踏持有公司2.32億股,佔比42.50%,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2023年10月,安踏體育收購國產女性運動服裝品牌MAIA ACTIVE,進入了女性瑜伽服裝市場。

  2025年5月,安踏體育以2.9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德國專業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的收購,將其定位大眾至中端户外市場。

  2025年8月27日,安踏體育宣佈與韓國時尚集團MUSINSA結成戰略合作,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安踏持股40%、MUSINSA持股60%,將推動「MUSINSA STANDARD」與「Musinsa Store」等在中國的發展。此前在今年1月,安踏曾以約2.64億元人民幣收購了MUSINSA約1.7%的股份。

  MUSINSA STANDARD是韓國時尚品牌,早期專注於潮鞋市場,逐漸拓展至服飾品類。除自有品牌外,MUSINSA平臺上還聚集了約8000個韓國時尚品牌。同時,MUSINSA不僅佈局線上電商平臺,也拓展了線下零售市場,「MUSINSA STANDARD」與「Musinsa Store」正是不同類型的線下門店。

  從這些投資併購的業務來看,安踏已經從單一的運動品牌公司轉變成了橫跨硬核户外、運動、時尚、潮牌以及女性運動服裝等多個領域的行業巨頭,這使其具備了更強穿越周期的實力。

  丁世忠曾表示,多品牌戰略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周期,在不同細分市場中把握機遇,進一步鞏固整體競爭力。2025年半年報中,丁世忠再次表示,堅信差異化、互補性強的多品牌組合是集團持續增長的核心引擎,將堅定地強化現有品牌,深挖增長潛質並繼續推進戰略性併購。

  安踏式併購后遺症

  大量收購填滿了安踏的「肚子」,為安踏集團帶來了持續增長的動力,此前的FILA曾助力安踏體育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現在的迪桑特、可隆體育以及亞瑪芬旗下始祖鳥、薩洛蒙也開始為安踏集團貢獻主要增量。

  如今年上半年,安踏體育旗下可隆體育、迪桑特、狼爪等其他品牌營收為74億元,同比增速高達61.1%。亞瑪芬體育營收27.09億美元,同比增長23.46%,其中薩洛蒙品牌引領的山地户外服飾及裝備業務增速高達29%。

  不過,在迅速做大規模的同時,頻繁的併購帶來的業務整合難度和管理文化差異,也為安踏集團埋下了一定的潛在風險因素。

  一方面,收購品牌后,為儘快帶動營收增長,安踏集團傾向於通過營銷手段來迅速打響品牌。如始祖鳥通過Off-White創始人穿着始祖鳥衝鋒衣亮相巴黎時裝周、衝鋒衣淋浴、「中產三件套」等營銷動作實現爆火后,安踏集團旗下收購的多個品牌也開始更加註重營銷,如可隆體育就曾以「體制內穿搭」「東北人最愛的品牌」標籤而破圈。

  但注重營銷也使得品牌更偏向「博眼球」以追求短期流量效果,缺乏對長期價值的堅守。在其他户外品牌紛紛貼上環保標籤的當下,此次始祖鳥團隊「炸山」對環保的無視或是例證。

  另一方面,併購而來的團隊仍存在一定的企業文化差異。以始祖鳥為例,在始祖鳥因Off-White創始人亮相巴黎時裝周以及「淋浴挑戰」爆火時,始祖鳥加拿大團隊甚至「躲開」了這一波天降流量,因為其團隊認為如果始祖鳥成為街頭品牌就不酷了,但始祖鳥大中華區總經理徐陽為首的中國團隊則更願意迎合這一波流量。

  此次蔡國強煙花秀,始祖鳥官方賬號英文版致歉中寫道,「我們正在直接與涉事本地藝術家、我們的中國團隊溝通解決此事,同時也將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以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此外,安踏集團作為一個專業化的家族品牌,既有着濃厚的家族企業背景,也有着現代的管理人制度,這或將帶來管理文化差異的摩擦。如丁世忠兒子丁少翔目前是迪桑特的董事長,丁世忠兄長丁世家兒子丁思榕則是可隆體育的董事長兼CEO,FILA、狼爪、始祖鳥等品牌則由職業經理人管理。

  更重要的是,隨着營收規模越來越大,安踏集團的業績增速開始有所放緩。安踏體育2018-2019年營收增速均高達40%以上,2020-2022年間劇烈波動,2023-2024年營收增速分別為16.23%和13.58%,已經有明顯放緩。亞瑪芬體育2023-2024年營收增速分別為23.10%和17.79%,也出現了放緩趨勢。

  不過,從今年上半年財報來看,安踏體育和亞瑪芬體育營收增速均有所回升,全年增速表現仍有待驗證。

  作為國內最優秀的運動品牌,安踏集團過往憑藉着多品牌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隨着頻頻併購,公司規模越來越大,伴隨着安踏集團併購整合的一些問題也正在逐漸顯現。這一國產運動品牌巨頭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以進一步突破,尺度商業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楊紅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