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16:54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高途教育科技集團發佈的2025年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收入同比增38%至14億元人民幣,高於彭博市場預期5%。其中,大學生和成人業務貢獻收入的10%。據悉,公司將持續投入AI戰略賦能產品創新和服務優化。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高途教育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羅斌。他表示,教育是一個龐大且高度細分的賽道,不同產品形態受AI影響的程度也顯著不同。基於這種精準判斷,高途正穩步邁向其「打造人人樂用的終身學習服務平臺的目標願景」。
教育是一個龐大且高度細分的賽道
中國經濟時報: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會是哪些? AI 等技術的發展對整個教育行業會產生哪些影響?
羅斌:關於AI對教育行業的影響,目前行業內存有不同的判斷。有人認為AI將快速顛覆傳統教育模式,也有人認為教育本質是關於「人」的行業,對AI的接納仍需較長時間。在高途看來,教育是一個龐大且高度細分的賽道,不同產品形態受AI影響的程度也顯著不同。
從產品形態的角度,可以將其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內容型產品。以教師為中心,通過課程、圖書或知識付費專輯等形式傳遞內容。學生學習效果高度依賴自主性,效果方差大,產品定價通常較低。AI對此類產品影響最大,因其擅長內容生產與講解,可能帶來較大程度的顛覆。
第二類是服務型產品。強調教學互動與服務,教師通過答疑、輔導等方式介入學習過程。此類產品能一定程度實現個性化,學生學習投入度和效果更好,但對教師供給和質量依賴較高,定價通常在幾千元級別。AI可在答案提供、局部講解等環節賦能甚至替代,但激發、陪伴、監督等深度互動環節仍依賴真人教師。
第三類是解決方案型產品。以結果為導向,提供端到端的個性化學習解決方案,類似「醫療」——通過專業流程與多角色協作,系統診斷學情、定製方案並交付結果。該類產品效果最好,也能照顧個性差異,但依賴完善的協作體系與專業團隊。AI可在特定環節發揮作用,但整體仍以「人」為主導,是融合人與技術的混合模式,希望能在大部分情況下幫助解決端到端的問題。
高途目前聚焦於第二類和第三類產品,並以「雙師模式」(主講+二講)為基礎,正將其升級為「三師模式」,加入AI教師/學伴角色,實現全天候練習、答疑與查缺補漏,貫穿學生學習全生命周期。
高途今年也提出「All with AI, Always AI」的AI戰略。All with AI:將AI能力融入教學、服務、運營等所有環節,實現無處不在的智能賦能;Always AI:在學生學習全流程無時不在提供AI支持,構建完整、連貫的智能學習體驗。
高途認為,AI不是要替代教師,而是通過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效率與體驗,最終更好地服務於「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本質。
聚焦於構建四個核心戰略方向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來看,高途在K12相關教育服務的增長趨勢不變,大學生成人業務調整后恢復增長,線下佈局初見成效。未來高途如何保持核心競爭優勢?
羅斌:高途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自身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我們並不追求在所有維度上超越同行,而是聚焦於構建四個核心戰略方向,以形成持續的品牌壁壘。
首先是品牌願景:「打造人人樂用的終身學習服務平臺」。我們致力於為更廣泛的人羣提供多樣化、高結果導向的學習產品,使用户在有明確學習目標時,能第一時間聯想到高途,並在這里找到靠譜的解決方案。
其次是名師戰略:「名師出高途」具有雙重價值,它不僅是品牌口號,更是高途運營體系的體現。我們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機制,用於招募、激勵和留存有影響力的教師,使他們成為高途生態中的核心資產。這一戰略既強化了教學品質,也構成了品牌傳播中的關鍵記憶點。
再次是教育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高途始終強調「教育+科技」的雙引擎驅動。與其他偏互聯網或偏傳統教育的機構不同,我們致力於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既具備教育底藴與內容深度,也擁有技術實現與產品化能力。這種融合在AI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正成為高途的關鍵優勢。
最后是線上與線下協同的OMO模式。高途以在線教育立業,近兩年也快速拓展線下業務,目前已在全國近30個城市設立線下學習中心。我們不僅具備線上運營與產品基礎,也正在建立起線下服務能力。未來,高途將重點推進OMO(線上—線下融合),使用户能無縫切換學習場景,滿足多樣化的學習習慣與需求。
這些戰略方向不僅轉化為更好的用户體驗和價值交付,也在不斷夯實高途的組織能力與基因。面向未來,我們將持續在這些領域加大投入,構建系統性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