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18:21
還有5個交易日就到國慶中秋雙節了,也到我們給粉絲節前發福利的好日子了。昨天盤后一周年慶的發佈會沒有大家期望的刺激政策,但是領導提到了3個「KPI」指標:提升「含科量」、降低波動率、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應的科技牛、慢牛、高質量牛。於是今天市場放量洗盤(總成交2.5萬億,雙創和深成指數波動幅度都超3%),看來又要嚇怕很多小散户了,這里先給大家一顆定心丸:節前回調是機會,節后上漲概率更高。
下面我們就相關原因分析和后面重點機會展開給大家分享一下。
1、國慶節前調整的原因、概率和這次為何不同?
節前避險情緒:長假期間不確定性增加,部分資金選擇落袋為安,導致市場流動性下降。
融資盤兑現壓力:截至9月22日,兩融余額達2.417萬億元,融資客可能提前平倉減少融資佔用成本和規避假期不確定風險。
風格漂移基金迴歸:部分基金為應對季度末考覈,從高波動的科技板塊轉向低估值藍籌,加劇市場分化。
統計概率:
從歷史數據看,2007-2024年萬得全A指數顯示:
節前10個交易日累計收益為正的概率僅39%,節前5個交易日為50%;
節后5個交易日上漲概率高達78%,節后10個交易日為67%。
綜合滬深300和創業板指數,節前下跌概率略大,節后上漲概率顯著更高。
這次有何不同?
FOMO效應未完全發酵:目前市場的主要推力還是以機構和兩融為代表的聰明資金,當前科技主線(AI、半導體等)的賺錢效應尚未擴散至全市場,居民存款搬家仍處於前期,同時GJD成功控盤慢牛行情。
政策支持明確:提升「含科量」的KPI指標為科技成長股提供長期邏輯,不同於以往單純的流動性驅動行情。
產業趨勢強化:AI算力需求爆發、國產替代加速,科技板塊基本面持續改善。
2、節前可能調整的板塊和錯殺方向
可能調整的板塊:
高位獲利盤集中的賽道:如部分短期漲幅過高的AI算力鏈、機器人概念股,存在兑現壓力。
風格漂移基金重倉的消費、金融:資金迴流低波動板塊可能導致這些領域承壓。
可能錯殺方向:
AI算力基建:海外AI基建浪潮並未減弱,雖然國內達鏈估值已較高,但相關產業鏈空間仍存在很大催化可能,同時達鏈也會是國產算力鏈。
國產半導體:gkj進展和晶圓產能良率可能超市場預期,阿里領先的大廠AI資本開支還未完全釋放,10月更多算力招標會公佈,芯片獨角獸催化不斷,包括國產摩爾線程科創板IPO過會在即,募資80億元用於AI芯片研發,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機器人核心環節:特斯拉Optimus3量產臨近,宇樹和智元機器人也會有催化,靈巧手、傳感器、伺服電機、輕量化等細分領域仍會有新增量和變化。
3、市場調整的藉口難得,科技核心標的上漲的理由仍充分
上漲邏輯:
政策保駕護航:提升「含科量」是長期目標,后續可能有更多科技補貼、税收優惠落地。
產業催化密集:10月OpenAI開發者大會、華為海思大會等將釋放新動能。
估值仍具吸引力:萬得全A市盈率(TTM)為22.10倍,處於近十年89%分位,但科技板塊PEG普遍低於1,性價比凸顯。
相關策略建議:
短期:控制倉位,關注回調后低吸機會,重點佈局AI算力、國產半導體等主線。
中長期:堅定持有科技龍頭,忽略短期波動,等待節后政策和產業催化。
1、從4月初的關税戰到919元首通話,競合大局已定
關税博弈緩和:中美在馬德里會談中就TikTok問題達成框架共識,釋放合作信號。
科技競爭升級: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持續,但雙方在AI、量子計算等領域仍存在技術交流空間。
競合本質:短期摩擦不可避免,但長期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合作與競爭並存將成為常態。
2、AI基建浪潮時期就談泡沫?科技泡沫看估值,更看產業突破進展
估值角度:部分AI概念股PE高達百倍,但英偉達、微軟等海外龍頭PE仍在30-40倍,國內龍頭估值相對合理。
產業突破:
算力:阿里平頭哥、百度崑崙芯、HW昇騰、寒武紀……國內算力芯片競相加速發展,中國智能算力規模預計2025年達788EFLOPS,AIDC建設加速(如華為液冷數據中心)。
大模型:阿里、DeepSeekV3等大模型持續開源,推動國內AI應用落地。
機器人:特斯拉FSD持續投入和進展,新方案和確定在即,國內獨角獸上市持續催化。
流動性支撐:美聯儲9月降息25個基點,全球流動性拐點將至,科技股風險偏好有望提升。
備註:左腳踩右腳,還是AI飛輪?
3、AI科技4大主線方向:AI算力基建、國產半導體、機器人、消費電子/端側
主線一:AI算力基建
核心標的:達鏈+國產算力5大天王;
邏輯:全球AI算力需求年複合增長率超40%,國內大廠AI資本開支和「東數西算」工程提供政策紅利。
主線二:國產半導體
核心標的:國產芯片、GKJ核心環節,半導體設備、存儲漲價等;
邏輯:美國對華芯片出口限制倒逼自主可控,gkj進展順利,晶圓代工良率和產能提升,國產替代率有望從15%提升至30%以上。
主線三:機器人
核心標的:特斯拉鍊、宇樹智元H鏈等;
邏輯:特斯拉Optimus量產臨近,2025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或突破500億美元。
主線四:消費電子/端側
核心標的:3鏈合1的果鏈5傑。
邏輯:蘋果iPhone17系列、華為三摺疊屏手機發布,推動產業鏈需求回暖。
附最近市場熱議的老登股VS.小登股:
老登股(舊經濟):消費、金融等傳統行業,估值低但增長乏力。
小登股(新經濟):AI、半導體等科技成長股,波動大但空間廣闊。
結論:長期看,「小登股」代表經濟轉型方向,回調后配置價值更高。
我們前面總結分享並且可以繼續沿用的投資策略思路:中美競合方向邊際增量更大+出海優勢產業鏈+兩創彈性+賽道龍頭效應:
中美競合方向:聚焦國產替代(如半導體)、出海優勢(果鏈達鏈特鏈+新能源創新葯等)。
兩創彈性:關注科創板、創業板相關主題ETF,以及細分賽道龍頭和卡位核心標的。
賽道龍頭效應:優先選擇各細分領域技術優勢或者市佔率第一的企業,或者產業環節新變化的新晉小巨人。
宏觀事件上,美聯儲9月降息:9月17日降息25個基點,釋放流動性利好科技股。中美元首919通話就領域合作細則達成共識,緩解市場擔憂。
十月份的四中全會:十五五規劃可能加碼科技投入,明確AI、機器人等產業地位,月底APEC會晤會給市場更多明確信心。
同時在產業催化上,OpenAI開發者大會(10月6日):或發佈GPT-5、多模態模型,引爆AI應用行情。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技術或成焦點,利好AI芯片企業。三星XR頭顯ProjectMoohan:或開啟消費電子新周期,帶動VR/AR產業鏈。
策略建議:
短期:節前重點利用回調佈局受益於產業突破和政策催化的AI算力、國產半導體、機器人、消費電子等。
中長期:關注十月四中全會政策導向,超配十五五規劃重點支持的AI人工智能、國產半導體、機器人、AI端側、量子計算、核聚變、商業航天衞星等領域。
市場調整更有機會,關鍵是要抓住主線、逆向佈局。科技成長股仍是未來3-5年超額收益的核心來源,而節前的回調正是上車的好時機。
附:格隆匯研究院國慶專場直播預告
國慶與中秋雙節將至,應讀者呼籲,格隆匯研究院特籌備國慶專場直播(2025年9月25日),直擊核心疑問:
1.美聯儲降息如何影響A股、港股、美股?節后市場是漲是震?
2.雙節助力下,消費、科技、新能源、周期板塊潛力幾何?
3.熱點切換頻繁,如何踏準節奏斬獲「節日紅包」?
4.大盤藍籌與中小盤股,哪類更值得長期持有?
5.全球低估值板塊中,哪些暗藏價值機遇?
格隆匯研究院以數據為基、邏輯為綱,深耕市場多年,擅長提前洞察結構性機會。當前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這場直播將助力投資者撥開迷霧、找準方向。鎖定9月25日直播,與我們共析市場脈絡、佈局價值標的,暢享財富碩果!
注:本報告基於公開信息和研究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