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17:37
強力深V!A股尾盤的強勁走勢真讓人太意外了。
截至收盤,A股三大股指漲跌不一,但均在尾盤時段走出了強力深V,其中創業板從一度下跌2%轉為翻紅收漲0.21%。
同時讓人意外的是,今天銀行板塊在市場一度大跌的環境下一扭近期持續陰跌走勢,走出了明顯上漲的態勢。今天銀行指數整體漲幅1.28%,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在內多家銀行漲幅均超過了3%。
持續回調多日的銀行股,終於又開始迴歸了嗎?
從今天A股尾盤之前的行情表現來看,市場分化是非常明顯的。
一方面是AI、互聯網、生物醫藥、算力鏈等多個近期顯著大漲的熱門賽道開始會紛紛高位回調;
另一方面是銀行、保險、公用事業這些近期回調較多的傳統行業板塊重新得到資金迴流而逆勢上漲。
這種資金「高低切換」的操作在向來大漲大跌的牛市行情中經常看到,短期來看並不能意味着大行情變盤。
但今天銀行股表現卻是意外的強勢,即使不能按時市場仍將高低切換的操作趨勢,也一定程度能反映資金開始對銀行股的重新關注。
銀行股自從今年7月中旬以來就持續進入震盪回調,期間整體累計跌幅超過10%。對比全A大市強勁的漲勢形成非常鮮明反差對比。其中光大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行都分別跌超17%、12%。就連3年飆漲2.3倍的農業銀行在近期也沒能抗住,近半月回撤幅度超過10%。
但就在今天,銀行股持續回調的趨勢再度引來了逆轉。
實際上,今天的主力資金淨流入銀行股近14億元,位居所有板塊首位,其中超大單資金佔比超過22%,反映確有大額資金開始集中佈局。
此外,在消息面上,9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成就。
央行行長潘功勝在發佈會上表示,我國金融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體制改革全面深化,頂層設計更加完善,我國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臺階;種類齊全、競爭充分的金融機構、市場、產品體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務的質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有序化解,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金融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同時,高盛最近研報表示,對衝基金上周以三個月來最快的速度湧入銀行、保險和消費金融公司,原因是交易活動增多將提升利潤,且監管政策有望進一步放寬。儘管報告所指是國外的金融股,但此報告暗示的趨勢也有助於引起國內市場對於金融股的重新關注。
實際上,關於銀行股在最近1個多月出現大幅回調的原因,除了A股風險偏好提升,導致資金從銀行板塊抽水轉移去其他高彈性板塊去博取更多收益外,還有一個點在於行業本身的關鍵節點——股息分紅。
可以説,在今年這一波中行情,有大量的長線資金一開始其實也是奔着銀行的高分紅回報去的。
這些長線資金在近兩年政策面引導下大規模入市,它們一開始的選擇較為審慎,主要流向了像銀行這種低波動高收益的核心資產,甚至由此導致了大規模的資金抱團,讓銀行股走出了一波罕見的超級牛市,當然這些資金也拿到了它們都沒預料到的大驚喜——投資收益大幅提升。
而它們重要關注的股息分紅,也在銀行股大漲之后迎來重要結算時點(2024年度的分紅)。那麼對於一些資金來説,這個股權分紅的股權登記日就基本意味着目標實現,可以短期先趁高落袋為安了。
以工商銀行為例,工行的2024年度分紅的股權登記日是2025年7月11日(不包括中期分紅),此次分紅每股派0.1646元(含税),共計派息586.64億元。
然后,可以看到,工行的股價走勢從6月中旬開始大漲,一直漲到7月11日即分紅的股權登記日當天,當日股價一度大漲3%但午后又回落收跌0.88%,並在隨后步入持續震旦陰跌的走勢。資金離場的跡象非常顯著。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銀行股在明顯回調之后,疊加當前市場牛市情緒正釀,或不失為一個重新上車的契機。
因為優質銀行板塊的長期邏輯一直都沒變。
從銀行業外部來看,資金面的長期強力馳援是支撐銀行板塊繼續走前的重大主力。這里面不僅有近兩年來國家大力出政策引導的各路長線資金入場,這些資金會流向各種公募基金和穩增長低波動高分紅的優質資產,最終有大量資金直接或間接繼續流入銀行板塊,或許更重要的是,在無風險利率全面跌破2%的大環境下,居民「存款搬家」已經成為市場共識,股市里股息率整體明顯高於4%的銀行板塊同樣會以各種方式得到資金的配置。
更關鍵的是,進入四季度,疊加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海外流動性寬松將傳導至國內),無風險利率有望繼續温和回落,能進一步提升高股息的銀行股的吸引力。
而從行業內部來看,銀行股的盈利底色並未因短期調整褪色。
據機構預測,2025年全年上市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預計達1.0%,較上半年提升0.2個百分點,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是息差拖累邊際改善,隨着LPR下行對存量貸款的影響逐步消化,疊加銀行主動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如提升高收益零售貸款佔比),息差收窄幅度已出現放緩跡象;
二是減值貢獻持續加大,上半年銀行通過適度計提撥備抵禦潛在風險,當前撥備覆蓋率仍處於安全區間,下半年可通過撥備反哺利潤,平滑業績波動。
而市場對銀行股的核心擔憂之一的地產與零售資產風險,也正迎來邊際改善的信號。近期上海、深圳等核心一線城市密集放松購房政策,包括下調首付比例、優化限購範圍、降低房貸利率等,直接緩解了地產行業的流動性壓力,而地產行業的穩定,將減少銀行對公地產貸款的潛在風險暴露。
從高頻數據看,地產債信用利差已出現震盪收窄跡象,表明市場對地產風險的擔憂正在降温。
也就是説,在宏觀低利率市場和股市走牛的大環境下,可以肯定,業績穩增長同時高股息率的銀行板塊必定會一如既往成為各路長線資金的壓艙石。
整體來看,隨着成長板塊的估值持續顯著走高,股市波動性肯定大幅提升,銀行股作為低波動的防禦性板塊,對資金的吸引力將逐漸重新凸顯。
從資金流向看,前期撤離的資金已出現「迴流跡象」——9月下旬以來,銀行ETF份額環比增長3.2%,部分機構開始增持調整充分的城商行,表明市場對銀行股的悲觀預期已逐步消化,資金正重新關注其長期價值。(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