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股價較歷史高點跌近90%!康泰生物上半年淨利暴跌77%,醫藥板塊大漲31%它為何「掉隊」

2025-09-23 16:35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斯文 于娜 北京報道

曾經的中國疫苗行業領軍企業,如今正經歷上市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2025年上半年,康泰生物(300601.SZ),這家曾經的疫苗龍頭企業營收13.92億元,同比增長15.81%,但歸母淨利潤僅為3753.27萬元,同比暴跌77.30%。

此外,上半年公司扣非淨利潤0.18億元,同比降幅達84.85%,毛利率同比下降7.83個百分點至75.95%,淨利率更是從13.76%驟降至2.70%。

這份成績單創下了公司自上市以來,半年度歸母淨利潤歷史新低。

股價表現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康泰生物的股價也表現低迷。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盤,康泰生物股價已從2020年8月4日的149.64元/股暴跌至17.17元/股,股價跌近90%。

不僅如此,在今年醫藥行業整體大漲的情況下,康泰生物年初至9月20日,股價僅微增0.74%;同期Wind醫藥生物指數大漲31.5%,深證成指大漲25.51%。

(萬泰生物年初至今股價走勢,來源:Wind)

(萬泰生物年初至今股價走勢,來源:Wind)

對此,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康泰生物目前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多方面的。從產品結構來看,其部分核心產品可能面臨市場飽和或競爭加劇的問題,導致市場份額難以提升。經營管理效率方面,可能存在生產流程不夠優化、成本控制不力等情況,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運營效率。戰略決策上,或許在市場佈局、產品研發方向等方面存在偏差,未能及時適應市場變化。其鉅額應收賬款和緩慢的資產周轉率在行業中並不罕見,但反映了深層次問題。鉅額應收賬款可能意味着企業在銷售過程中爲了爭奪市場份額,放寬了信用政策,導致資金回籠緩慢,增加了壞賬風險。緩慢的資產周轉率則表明企業資產運營效率低下,資產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可能存在庫存積壓、生產設備閒置等問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效益。

袁帥認為,近年來,包括康泰生物、智飛生物萬泰生物在內的多家疫苗上市公司業績出現大幅波動或下滑,這是宏觀與行業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宏觀層面看,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對疫苗市場產生了顯著影響。新生兒是眾多一類疫苗和部分二類疫苗的主要接種羣體,出生率降低直接導致潛在接種人羣規模縮減,市場需求受到抑制。在行業因素方面,新冠疫苗紅利消退是一個關鍵因素。在疫情期間,新冠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相關企業帶來了鉅額收益,但隨着疫情形勢變化和接種普及,新冠疫苗的需求大幅下降,企業前期投入的產能出現過剩,業績也隨之受到影響。集採政策同樣對疫苗行業衝擊巨大,集採通過以量換價的方式降低疫苗價格,雖然提高了疫苗的可及性,但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使得企業盈利難度增加。此外,市場競爭內卷也愈演愈烈,眾多疫苗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力度,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市場份額爭奪激烈,企業爲了維持或擴大市場份額,不得不降低價格或增加營銷投入,進一步影響了業績。

兩類疫苗承壓核心產品受阻

分業務來看,康泰生物上半年一類苗即免疫規劃疫苗,出現「量增利虧」的奇怪現象。

(來源:公司財報)

(來源:公司財報)

2025年上半年,康泰生物一類苗營收同比激增92%至5164.7萬元,但毛利率卻斷崖式下滑37.5個百分點至-5.01%,陷入「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困境。

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一類苗為政府免費提供的免疫規劃疫苗,價格受集採政策直接影響。2024年以來,國內疫苗行業因新生兒數量下降(2024年出生率6.77‰)和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引發價格戰。

康泰生物核心一類苗產品乙肝疫苗(10μg安瓿)雖因市場缺貨實現銷量增長,但集採中標價同比下降約30%,直接導致單位收入下滑。此外,一類苗市場長期由中生集團主導,康泰生物作為后來者,為爭奪市場份額被迫接受低價策略,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除集採壓價原因外,生產成本上漲也制約了康泰生物一類疫苗的盈利能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體營業成本同比激增71.67%,其中一類苗成本端壓力尤為顯著。

從原材料和生產工藝角度來看,疫苗生產所需的Vero細胞、培養基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同時部分一類疫苗生產線為滿足新版GMP標準進行技術改造,使公司固定成本增加。

不僅如此,康泰生物的一類苗營收佔比僅2.3%,規模效應不足,遠低於二類苗的96.01%。因此,小批量生產導致單位固定成本居高不下。

中證鵬元曾在《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債券2025年跟蹤評級報告》中指出,受市場需求回落、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康泰生物2024年產能利用率仍偏低,存在新增產能消化不達預期的風險,以及募投項目收益不及預期的風險因素。

因此,現有產能規模不大且利用率不足的情況下,分攤的折舊與人工成本會對利潤貢獻「副作用」。

二類疫苗即非免疫規劃疫苗方面,營收雖有微增但盈利效率同樣出現下滑。

2025年上半年,康泰生物二類苗實現營收13億元,同比增長13%,但毛利率同比下降5.48個百分點至80.32%,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二類疫苗毛利率連續三年下滑從2023年的86.59%,到2024年下滑至84.30%,到2025上半年進一步下滑至80.32%。

一方面,這類產品價格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以13價肺炎疫苗為例,作為全球重磅品種,國內已形成輝瑞、沃森、康泰、康希諾「四強爭霸」格局。

2025年上半年康泰該產品批簽發量同比下降44.31%,康希諾同類產品於2025年6月獲批上市,進一步分流市場份額。

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理事會常務主席支培元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13價肺炎疫苗國內已有5家獲批,價格戰加劇。且公司13價肺炎疫苗上市較晚,2023年才獲批,錯失市場先機。

而對於四聯苗產品,支培元認為滲透率已超60%,增長乏力,且面臨沃森生物等新進入者衝擊。

面對淨利潤大幅下滑、股價持續低迷及產品結構單一、市場競爭加劇、行業政策調整等多重挑戰,康泰生物能否扭轉業績頹勢,《華夏時報》記者將會持續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