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綜述】由氫和鋰引領的綠色能源未來

2025-09-23 14:31

(來源:CHC氫能大會)

  世界正朝着去碳化的方向發展,但清潔能源的前景已成為大國、企業和保護原材料的人民之間的戰場。

  20世紀由石油統治。戰爭、獨裁、帝國和企業在它的陰影下成長。21世紀已經出現了新的競爭者。鋰和氫是能源轉型的關鍵,有望使地球免於氣候崩潰。這個悖論是殘酷的。被標榜為清潔能源的東西,也帶着同樣的權力、掠奪和不平等的緊張關係。

  氣候變化要求緊急減排。國際能源署警告説,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必須增加兩倍,關鍵礦物的產量必須增加六倍。每一塊太陽能電池板、每一塊電池、每一個電解槽都依賴於原材料的不均勻分佈。當工業化的北方設計脱碳戰略時,全球南方再次提供其底土和水。

  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的鋰,以及需要陽光和風資源豐富的地區的綠色氫,已經成為資本的新領域。從安第斯鹽灘到非洲沙漠,從智利海岸到德國和日本的煉油廠,一幅項目地圖正在繪製,這些項目承諾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和不可逆轉的影響。

  這個問題不可避免。能源轉型是實現全球正義的機會,還是披上綠色外衣的殖民主義新篇章?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將決定能源的未來,還將決定未來幾十年人類的命運。

  由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組成的鋰三角區擁有地球上已知鋰儲量的近60%。在這些高海拔的鹽灘上,地球就像一個鹽湖,一場無聲的戰鬥正在展開,這場戰鬥將定義電動汽車和全球能源轉型。這個曾經被遺忘的領域現在被企業、政府和投資基金覬覦。

智利 智利

Atacama和Maricunga鹽灘

  智利在區域生產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其Atacama和Maricunga鹽灘由SQM和Albemarle開採,到2023年,Albemarle的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出口超過86億美元。該國擁有全球約36%的鋰儲量,為中國、韓國和美國的電池工廠提供原料。智利的部分國有化政策旨在平衡公共控制與對外國投資的需求,但困境顯而易見:智利將繼續是原材料出口國,還是成為價值鏈中的一員?

  阿根廷正在胡胡伊、卡塔馬卡和薩爾塔推進數十個項目。Livent, Allkem和Ganfeng Lithium等公司擴大了目前年出口超過12億美元的業務。這個仍在擴大規模的國家,如果能夠穩定其監管框架並吸引資本,到2030年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鋰生產國。

  玻利維亞在烏尤尼鹽沼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理論鋰儲量,但它仍然陷入矛盾之中。它擁有財富,但缺乏技術和戰略合作伙伴。經過幾十年的承諾,該國目前只啟動了與中國和俄羅斯公司的試點項目。

  鋰的國際價格從2020年的每噸不到1萬美元,飆升到2022年每噸7萬美元以上的峰值,到2024年穩定在每噸2.5萬美元左右。到2030年,在電動汽車和儲能的推動下,需求將翻兩番。南美三角不僅僅是一張地質圖,它還是21世紀的新歐佩克。

非洲和澳大利亞,新的鋰巨頭

  雖然南美吸引了媒體的關注,但非洲和澳大利亞正在整合與鋰三角直接競爭的產能。這些地區富含硬巖鋰輝石,在過去十年中規模迅速擴大,現在已成為全球能源拼圖的關鍵部分。

  澳大利亞是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它在西部的Greenbushes礦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鋰礦山,佔全球產量的近20%。加上皮爾巴拉和馬里恩山的項目,2023年該國的鋰出口超過180億美元,超過了銅收入。皮爾巴拉礦業(Pilbara Minerals)和天齊鋰業(Tianqi Lithium)等公司通過與中國的密切合作,控制了大部分的鋰礦產開採,幾乎所有出口原材料都是由中國提煉的。

Greenbushes礦山 Greenbushes礦山

  在非洲,潛力是最近被發現的,但同樣雄心勃勃。津巴布韋在阿卡迪亞擁有比基塔(Bikita)銅礦和一些項目,到2030年,津巴布韋可能躋身全球五大鋰生產國之列。長期以鈷著稱的剛果(金)也開始在加丹加(Katanga)勘探鋰礦。納米比亞正在成為一個新的投資中心,澳大利亞和中國公司正在當地開發項目。該地區開採成本低,靠近戰略港口,但面臨着重複歷史的風險:礦產財富出口,當地貧困根深蒂固。

  與拉丁美洲的競爭是直接的。鹽灘依賴於緩慢的蒸發和密集的用水,而硬巖礦則可以更快、更有控制地開採。在一個需求不斷飆升的市場,這加速了供應。

  澳大利亞和非洲正在重新繪製地圖。現在,這不再是一個單一的三角形,而是一個展現全球鋰分佈的五邊形,每個國家都尋求在未來的交通和能源中獲得自己的份額。

綠色氫,新能源的前沿

  綠色氫已經成為21世紀的新能源。它是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水電解產生的,被認為是可以使重工業、航運和航空脱碳的燃料。敍事很清楚:鋰為電池提供動力,氫將驅動渦輪機和工廠。

  這些數字是驚人的。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全球宣佈的綠色氫項目超過2400億美元。歐洲是主要買家,承諾從2030年開始大量進口,以減少對化石天然氣的依賴。德國在長期採購協議和跨洲工廠融資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在南半球,擁有豐富陽光和風能的地區正以主角的身份崛起。得益於阿塔卡馬的太陽輻射和麥哲倫的風,智利計劃到2030年生產世界上最便宜的氫氣。政府估計,到2040年,每年的潛在出口額將超過300億美元。摩洛哥利用其地理上的密切關係,推進歐盟支持的項目。曾經以石油為基礎的沙特阿拉伯正在向Neom投資50多億美元,這是一個大型項目,以確保其在綠色時代的電力。

  在亞洲,日本正在引領需求,押注於從澳大利亞和中東運輸液氫的船隻。對東京來説,這種燃料是加強能源安全和減少排放的途徑。

  綠色氫預示着一場能源革命,但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誰控制了生產和出口走廊,誰就不僅掌握了數十億美元的生意,而且掌握了全球氫產業的關鍵。

權力地圖:中國,美國,歐洲

  能源轉型不僅是一場技術競賽,更是一場價值鏈控制權的激烈爭奪。三大棋手占主導地位:中國、美國和歐洲。每個國家都在制定戰略,確保鋰、氫和可再生能源首先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中國已經領先了十年。它控制着70%以上的鋰精煉和80%的太陽能電池板產能,寧德時代(CATL)和比亞迪(BYD)等行業巨頭一起主導電池製造業。它的模式結合了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投資、私人資本和資源安全。中國不僅採掘,還致力於加工。這就是它能夠決定價格和全球供應的原因。

  美國意識到自己的依賴性,於2022年推出了《通貨膨脹減少法案》(IRA),對清潔能源的補貼超過3700億美元。它的目標是吸引電池廠,促進氫能源的發展,並確保供應鏈遠離中國。特斯拉(Tesla)、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福特(Ford)已經在爭奪南美和澳大利亞鋰生產商的直接合同。華盛頓還向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施壓,要求它們優先與美國公司進行交易。

  沒有重要礦產儲量的歐洲則押注於監管和融資。綠色協議將數十億美元用於綠色氫、可再生能源和儲能項目。德國從智利、摩洛哥和納米比亞獲得了進口合同,它知道自己不能只依賴俄羅斯或中國。

  歐盟大談可持續性,但它對技術的依賴是顯而易見的。權力地圖很清晰。中國生產和加工,美國補貼和保障,歐洲監管和購買。能源轉型表面上是一個全球聯盟,但實際上,這是一場地緣政治競賽,關乎誰來定義未來。

環境和社會挑戰

  能源轉型被認為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種解決方案,但其陰暗面已經影響到了各個地區和社區。鋰和綠色氫是未來的支柱,但它們也帶來了環境和社會衝突,有可能重蹈開採主義的覆轍。

  在南美三角地區,提取鋰需要蒸發數百萬升的鹽水。在智利的阿塔卡馬,公司每秒抽水超過2000升,破壞了脆弱的生態系統,在那里,火烈鳥、土著社區和植被依賴於水的平衡。

  在阿根廷,科拉(Kolla)和阿塔卡馬(Atacama)社區譴責未經事先協商就推進的項目,而政府則頌揚出口。這是一個殘酷的悖論:歐洲或亞洲的清潔交通承諾是以高原乾燥為代價的。

  綠色氫也不例外。它需要可再生電力和大量的淡水。在智利,麥哲倫和阿塔卡馬的項目需要大規模的風能和太陽能農場,會對動物和景觀產生影響。在摩洛哥,農村社區擔心在已經乾旱的地區失去水源。即使在德國或日本這樣的富裕國家,對進口的依賴也引發了公正問題:北方減少了排放,而成本則轉移到了南方。

  如果轉型不包括地方參與和對環境的尊重,社會衝突是不可避免的。這種風險正在重演化石燃料模式:財富集中、貧困普遍、領土被犧牲。真正的轉變不僅是技術上的,也涉及政治和社會層面。

預測2030-2050

  未來的能源不再以石油桶來衡量。鋰和綠色氫是決定未來30年的載體。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數據,在交通電氣化和可再生能源儲能的推動下,到2030年,全球鋰需求將增長四倍,到2050年將增長六倍。到2030年,僅電動汽車就需要超過3500GWh的電池,這意味着每年需要數百萬噸的加工鋰。

  綠色氫也會遵循類似的曲線。目前,它僅佔全球能源使用量的0.1%,但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預計,到2050年,它將覆蓋全球能源矩陣的20%,每年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歐洲將引領需求,德國將進口其預計需求的70%。日本和韓國將是主要買家,而智利、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和澳大利亞將競相成為戰略供應商。

  石油和天然氣不會立即消失。歐佩克估計,到2040年,它們仍將佔總產量的40%以上,儘管其份額將有所下降。轉型將是不平衡的:工業化的北方將擴大可再生能源,而全球南方仍將依賴化石燃料來維持增長。

  地緣政治的集中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將主導鋰電池和電池鏈,美國將致力於引領氫能,歐洲將鞏固監管機構和進口商的地位。風險在於,能源轉型可能會重演歷史:少數大國做決定,而其他國家提供原材料。挑戰在於如何在2050年到來之前打破這種邏輯。

鋰和綠色氫的比較數據

  能源的未來取決於兩個互補但截然不同的載體。鋰為電池革命提供動力,而電池革命依賴於可再生能源或化石電力。相比之下,綠色氫是一種直接燃料,一種清潔的汽油,能夠為船舶、飛機和工業提供動力,而不需要插頭或電網。

  鋰(電池) | 到2050年需求×6 | 價格2024年:25000美元/噸 | 市場2030年:70萬噸(LCE)。

  綠色氫(清潔燃料) | 今天能源的0.1% | 預測2050年:20% | 2050年市場:2.5萬億美元。

  鋰是移動電氣化的支柱。每輛電動汽車的電池需要40-80公斤的鋰。它的邏輯是儲存和充電,取決於可用的電力。綠色氫的工作原理不同:它的行為就像一種直接燃料,可用於渦輪機、燃料電池和工業,取代石油和天然氣。鋰電池需要充電。氫氣罐像汽油一樣被充滿,但不含碳。

  投資缺口顯示了這種差異。鋰的計量單位是數百萬噸,出口價值數百億美元。綠色氫項目以數百萬噸清潔燃料和數萬億美元的收入來衡量。一種是戰略礦產。另一個是全局能量向量。

  關鍵不在於哪種技術「勝出」,而在於它們如何整合。電池和綠色燃料不是敵人;他們是同一塊板上的棋子。如果鋰驅動電動汽車,綠色氫驅動工業和重型運輸,它們將共同重塑全球能源版圖。困境在於,這一承諾是屬於所有人,還是隻屬於那些控制礦產和出口路線的人。

  石油用戰爭、獨裁和依賴塑造了20世紀。

  今天,鋰和綠色氫似乎是一個不同世紀的希望,但重複同樣錯誤的陰影仍然很大。現實是顯而易見的。投資增長,價格飆升,企業在鹽灘和沙漠上擴張,並在沒有徵求當地居民意見的情況下起草決定未來的協議。鋰會使高原上的瀉湖乾涸,而氫會消耗乾旱地區的水。清潔能源帶來的社會和環境成本已經影響到社區和生態系統。

  然而,美好的未來仍然是可能的。鋰可以成為一種公正、可持續交通的基礎。綠色氫可以取代石油,而不會讓人類掉隊。如果建立在合作、共享主權和尊重自然的基礎上,能源轉型可以成為最偉大的全球契約。否則,這將是另一張披着綠色外衣的掠奪地圖,少數人贏,多數人輸。

  我們不會看到全部結果。但是,我們的孩子和他們的孩子將繼承一個必須決定能源是引發新戰爭的導火索還是實現氣候和平機會的星球。

  願21世紀被銘記,不是因為對鹽沼的貪婪,也不是因為對氫的爭論,而是因為選擇了公正、清潔、通用的能源之路。

參考書目和參考文獻

  國際能源署(IEA):《2023世界能源展望》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2023能源轉型投資趨勢》。

  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2氣候行動的礦物:清潔能源轉型的礦物強度》

  ECLAC:《2023拉丁美洲的鋰:機遇與挑戰》

(素材來自:Pressenza News Agency 全球氫能網、全球儲能網、新能源網綜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