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反內卷」的風終於吹到了醫藥集採,五類醫藥主題基金誰將受益?

2025-09-23 15:36

在本輪行情中投資A股醫藥的投資者可能一直有些不平:明明都是醫藥,港股創新葯明顯強於A股的創新葯,憑啥?

為啥醫藥板塊港股吃肉A股喝湯呢?關鍵還是在於想象空間。海外是增量市場,因此BD出海或CXO受到各路資金的追捧,未來想象空間巨大,走出強勢行情。而國內市場由於看不到增量,過往集採成為內卷場景,因此邏輯上更弱一些。

聽出來了吧,集採就像一把高懸在A股醫藥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而集採的風向表明上層對於行業的政策扶持和監管態度,也左右醫藥市場的進程。

近日,國家醫保局發佈了第11批藥品集採文件,首次提出「反內卷」。其中提到:為防範企業報出異常低價,熔斷其他正常報價的企業,導致整個品種的中選價過低。本次集採優化了價差控制「錨點」的選擇。不再簡單選用最低報價。當最低價低於入圍均價的50%時。將以入圍均價的50%為價差控制點。

image

數據來源:國家醫保局

此外,「要求企業不低於成本報價」,如果低於「錨點價」,需要對報價合理性做聲明,解釋成本構成。

因此,這一批集採重點就是改進報價機制,確保中標企業有錢賺。特別是對於成本控制更優的大型龍頭企業,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那麼我們總結一下,本輪集採反內卷受益最大的企業會是這三部分:

1、主要業務為國內市場的醫藥龍頭企業

2、之前受到集採困擾比較大的醫療器械、疫苗等企業

3、以創新葯、CXO為主的創新葯企,也能進一步佔領國內市場

五類醫藥主題基金誰將受益?

那麼我們不妨帶着這個標準,來看看當下市面上的5類醫藥ETF誰將受益?

創新葯類ETF

市場目前對確定性景氣度抱團強度更高,這個利好相對而言是補漲修復的機會,先看一個短期情緒效果。如果確定性進一步提升,再期待更大級別的抱團行情。

雖然對於出海為邏輯的CXO、創新葯企來説短期直接利益有限且是高位,而中遠期來看,藥企利潤提升,也有望繼續增大創新葯投入。

另一方面從數據上看中證創新葯產業對比中證港股通創新葯本身漲幅相差近一倍,即便行業面臨短期高位,但是集採帶動的A股創新葯也有很高概率會在未來迎來估值修復可能。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9.22

最后,中證創新葯產業權重股中藥明、恆瑞、百濟等醫藥龍頭在A\H股均有佈局,未來無論是想想空間還是集採「反內卷」的利好幾乎都能吃到,因此這類指數整體仍舊值得期待。產品方面銀華中證創新葯產業ETF (159992)整體規模優勢比較大,在意流動性的投資者可以考慮。

中證創新葯產業權重股分佈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9.22

生物醫藥ETF

生物醫藥這個品類其實是屬於比較寬泛的領域了,有CXO、創新葯、醫療器械、醫美、疫苗等,選取滬深A 股及紅籌存託憑證中30只生物醫藥龍頭。優點是什麼利好幾乎都能夠吃到一些紅利;而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行業分佈過於平均,好在其龍頭屬性較為突出相對而言業績也較為穩定。

那麼對於本輪集採「反內卷」的利好而言,其多數領域都能享受到上述紅利,此外,30支成分股無一例外都是龍頭企業,也比較符合我們第一條中所描述的受益企業的特徵。即便修復的幅度沒有創新葯那麼猛烈,但是穩站穩打的特徵也比較適合穩健投資者。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9.22

產品方面,場內的基金有: 天弘國證生物醫藥ETF (159859),場外的基金有: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LOF A(161726),兩支產品幾乎佔據了指數規模的80%,近期資金流入明顯。

醫療器械類ETF

這個板塊技術含量比較高,壁壘深。但是國產替代空間巨大,長期開看,成長性應該還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器械之前是集採的「重災區」,受集採影響更大些,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因此本輪改革后修復預期賬面上更強。

但高彈性往往也預示着高風險,醫藥的細分板塊ETF雖然彈性更大,但風險也更大。需你對具體板塊有深入理解,並能準確把握輪動時機。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9.22

產品方面,華寶中證醫療ETF (512170),作為跟蹤該指數產品中航母級的存在,同時也是全市場規模最大的醫藥醫療類ETF,規模突破250億。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額都在6億元以上,這説明資金比較認可該基金。

醫藥主題類ETF

這類指數中的代表是滬深300醫藥,對比我們開頭提到的生物醫藥指數,其龍頭股特色權重更集中,成分股26只,成分股平均市值更大,還增加了中藥成分。總體走勢上其實與生物醫藥大同小異,只是醫藥更穩一些。

前十大權重股佔比超過70%,都是熟面孔:恆瑞醫藥、藥明康德、邁瑞醫療等大牛股,化學藥佔比接近40%,生物藥品28%左右,還覆蓋製藥服務、醫療器械、中藥等。和中證創新葯產業相類似,指數依賴成熟產品線,缺乏爆發性增長點。

而且相對於創新葯的想象空間而言,300醫藥就更加的保守了,好處是穩健性也足夠優秀,當前無論是估值還是波動率都是同級別較低的。

產品方面,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512010)這個是目前唯一跟蹤產品,規模接近200億,妥妥的巨無霸!

中藥ETF

從集採「反內卷」角度分析,現在集採也納入中藥飲片,當然片仔癀、阿膠這類消費級的就不在內了。因此整體而言中藥看不到強的關聯,機會可能在於飲片關聯的比如同仁堂這類。

板塊估值方面,中藥板塊動態市盈率居2021年以來低位。截至2025年9月22日,中證中藥指數市盈率TTM為25.07x,仍在2021年以來低位。

此外,中藥材價格指數回落,毛利率壓力有望緩解。常用中藥材連翹、當歸、牡丹皮的價格也呈下降態勢,麥冬、黨蔘價格相對穩定。預計2025年中藥企業的毛利率壓力有望隨中藥材價格回落而緩解。

因此對於中藥的理解,集採在其中的作用並不大,更多的是行業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所引起的。加上極低估值的誘惑,穩健性投資者其實可以把其作為底倉配置的資產之一。

image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9.22

產品方面,匯添富中證中藥ETF (560080)在一眾跟蹤中藥指數的ETF基金中脫穎而出,其兼具內需新消費和醫藥雙重屬性,也讓其成爲了當下醫藥市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從短期修復空間來看,國產純藥企可能短期空間更大。不過市場愛抱團景氣,資金也很容易聯想到更大的產業鏈,港股創新葯、CXO、器械、中藥等同樣有望共振。

隨着后續醫保局集採「反內卷」措施逐步完善,企業藥品價格的競爭有望逐步迴歸良性。新規則下,藥品價格企穩,醫藥企業的盈利能力可能逐步提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