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共繪雪域高原新圖景

2025-09-19 18:30

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持續推動國資央企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中央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主動對接西藏發展需求。一組組亮眼的數據、一個個惠及高原各項事業發展的項目,彰顯了中央企業紮根西藏、支援西藏、建設西藏的堅定決心和豐碩成果近期,《國資報告》雜誌第9期刊登了原創文章《共繪雪域高原新圖景》,特此分享。

墨脱,藏語意為「隱祕的蓮花」,地處西藏東南部,雪山與峽谷造就了絕美的風景,也將它隔絕成一座「高原孤島」。改變,始於通路。

2013年,中交集團參建的墨脱公路通車。緊隨其后,2014年,中國華能重點援藏項目派墨農村公路開建,建設者們歷時7年攻堅,打通一條發展線,將林芝市至墨脱縣的車程從12小時縮至4小時。如今,墨脱的水、電、路、網通了,2024年,墨脱接待遊客超60萬人次,旅遊收入約3.91億元,迅速成為西藏文旅的一張新名片。

墨脱的鉅變,是中央對口支援西藏的生動實踐之一。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持續推動國資央企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從「點亮一盞燈」到「編織一張網」,從「人背馬扛」到「直播賣貨」……中央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主動對接西藏發展需求,2021年以來在藏累計投資項目8833個,完成投資1457.86億元,高質量建設了一批鐵路、公路、機場、橋樑、隧道等項目,建成拉日高速公路、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重大工程。水電、風電、光伏一體化基地加快建設,青稞、犛牛、藏藥材全鏈條開發,帶動「西藏好水」走向全國。同時,中央企業選派1985名干部人才援藏,並在關鍵時刻全力支持西藏抗震救災。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一個個惠及高原各項事業發展的項目,彰顯了中央企業紮根西藏、支援西藏、建設西藏的堅定決心和豐碩成果。

強基礎:打通發展動脈

在遊客眼中,去墨脱的路「十里不同天,一天經四季」,體驗的是熱帶、亞熱帶、温帶和寒帶的立體氣候,看的是雲霧繚繞的原始森林與雪山峽谷的絕美風光。但在當時墨脱干部和老百姓的眼里,這是一條艱難的「通天路」。

這里曾是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縣:物資靠人背馬馱,水泥按斤賣、大米浸着馬汗味。水、電、路、通信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出去的年輕人大都不願意回來。「祕境」的背后是羣眾生活的困境。

通路是打破困局的第一步。不過,墨脱被喜馬拉雅山環繞,旁邊緊鄰雅魯藏布大峽谷,冬季大雪封山,山路狹窄,只有人和馬隊才能走過去。通往墨脱的路走着難,修着更難。

2013年,在各方共同奮戰下終於有了轉機,中交集團參與建設的墨脱公路通車,結束了全國最后一個縣城不通公路的歷史。2014年,中國華能重點援藏項目——派墨農村公路開建,這條「天路」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無人區,直面雪崩、塌方、泥石流、螞蟥、毒蟲,克服沿途2892米的地勢落差,全體建設者發揚「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經過7年攻堅,將林芝市至墨脱縣的車程縮短至4小時。

中國華能援建並已投入使用的派墨農村公路

中國華能援建並已投入使用的派墨農村公路

這樣的景象,不僅限於墨脱。在海拔4900米的藏東昌都市昂通雄牧場,有一段13.4公里陡峭險峻的「生死通道」,曾是周邊6個村3000多名牧民出入的「攔路虎」。對口支援的中國中鐵,投入815萬元建設,全力將天塹變坦途,如今汽車可以平穩穿梭這條公路,此地徹底告別了「人背馬扛」的歷史。

西藏的發展變化,並非一城一地,而是全域基礎建設的整體躍遷。

近年來,中央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主動對接西藏發展需求,高質量建設了一批項目:多家央企共同承建的拉林鐵路,作為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結束了藏東南不通火車的歷史;中交二公局參建的S5線拉薩至澤當快速公路,顯著提升了拉薩山南一體化通行效率;中交集團深度參與國省干線改造,顯著提升區域交通通達性,實施拉薩北環西延線、日喀則樟木口岸等項目,優化城市交通系統……2021年以來中央企業累計在藏承接項目1.01萬個,完成合同額1668.06億元。

地上的路通了,「電力天路」同步在高原架設延伸。

中國華能從2004年來到西藏,21年來加大投資力度推動西藏清潔能源發展。目前中國華能在藏清潔能源裝機突破百萬千瓦,切實發揮電力保供作用。國家電網先后建成青藏聯網工程、川藏聯網工程、藏中聯網工程、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等4條「電力天路」,推動西藏電網主網電壓等級從110千伏、220千伏跨越升級至±400千伏、500千伏,創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區電網建設奇蹟。

骨干電網不斷建強的同時,電網「毛細血管」持續向更偏遠艱苦的地區延伸。國家電網實施了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改造、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以及「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等一系列工程,為解決西藏農牧區用電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得益於中央企業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建設,如今西藏電網已形成以水電為主,風能、太陽能等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建成了500千伏為主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統一電網。

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為數字新基建築牢了根基。依託不斷完善的電網,通信央企加速推進基站建設和網絡覆蓋延伸。以中國移動為例,該公司累計在西藏建設4G/5G基站上萬個,不僅實現了5G-A網絡覆蓋珠峰,還建成了自治區首個水冷製冷方式的國標A級數據中心,在雪域高原上架起了一條暢通的「信息天路」。

2020年4月,中國移動在珠峰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開通了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40名鋪設隊員在冰川雪路上完成了5.8噸重的光纜鋪設

有了四通八達的交通和可靠的水、電、網設施,當地羣眾早已告別了「家家酥油燈」,「人背馬扛」的生活。如今,手握一部手機連接世界,已成為高原羣眾的日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直播推銷家鄉特產,年逾半百的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覺木隆藏戲傳承人洛桑次仁的抖音賬號,發佈了幾百個藏戲作品和學戲的教程。這些作品被廣泛傳播,觀眾或學或看,帶動古老的藝術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機。

興產業:構建內生動力

「卡若區作為藏東門户,區位優勢突出、礦產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清潔能源充沛,高原鐵路建設更是為這片土地孕育了大量商機,歡迎大家到這片昌盛之都投資興業……」中國中鐵援藏工作隊領隊、昌都市政府副祕書長胡國偉在福建廈門「藏東明珠·魅力卡若」招商引資專場推介會上説。

西藏的昌都,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昌都市卡若區,地處橫斷山脈西北部和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流域,歷來是昌都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素有「藏東門户」之稱。中國中鐵積極響應產業援藏號召,立足卡若區資源稟賦與產業實際,系統開展引資引優。

2024年11月2日,中國大唐西藏公司在西藏阿里地區投資建設的大唐阿里獨立構網型儲能保供項目併網投產,標誌着西藏自治區第一批獨立構網型儲能電站正式投運

深入調研后,中國中鐵整合內部產業鏈資源,精準引入多家下屬專業單位:中鐵二院協助優化區域基礎設施規劃,中鐵科研院導入土壤修復、良種選育和農產品經營銷售等資源,中鐵文旅則參與鄉村文化、旅遊及康養等領域設計與運營。

既要「請進來」,也要主動「走出去」,中國中鐵援藏工作隊累計拜訪企業超過20家,邀請8家企業赴卡若區實地考察,組織參與4場區外推介會,並赴福州、泉州、龍巖、廈門、拉薩等地開展小分隊精準招商6批次,成功引進優質企業10家,簽約金額上億元。

2024年,一批標誌性項目相繼落地:卡若區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建成投用,填補了藏東地區冷鏈物流的空白;建成達因卡「一刻鍾」便民商圈工程;牽頭建成昌都市首條獨具特色的城市經濟文化娛樂街區——「緣來夜市」,組織卡若區第二屆年貨節等,吸引本地羣眾和遊客近20萬人次。

不同於中國中鐵在卡若區精準招商和區域旅遊的探索,中國石化先后選派11批22名援藏干部長期紮根藏北羌塘草原,與班戈縣干部羣眾共同開創了「產業賦能+消費牽引」雙輪驅動模式。

在藏北高原,以農牧業為基礎培育產業並不少見,但中國石化並未侷限於傳統路徑。除了支持青稞、犛牛肉等特色產業外,他們選定了高原天然飲用水——卓瑪泉為突破口,讓雪域高原的優質水造福廣大百姓。

卓瑪泉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由於高山阻隔、銷售渠道匱乏,長期不被人所知。中國石化以「代銷—貼牌—入資」三步走策略,系統推進卓瑪泉產業化與品牌化:先依託全國3萬余座加油站和2.8萬余家易捷便利店進行渠道鋪貨,迅速打開市場局面。2016年,實現年銷量3億瓶、銷售額突破7億元,同比增長97%,併成為世界田徑錦標賽指定用水。此后產品逐步進入中國香港、新加坡、科威特等市場,走出國門遠銷海外。

一瓶卓瑪泉,澆灌出產業援藏新世界。通過中國石化自有銷售網絡和外部合作渠道,實現了水源地到消費終端的高效對接,顯著帶動了品牌增值和產業升級。在中國石化的持續助力下,「卓瑪泉」已經從產品成長為當地的產業,走出了一條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發展路。

產業支援的重大突破,來自西藏「十四五」重點建設項目——中國寶武西藏扎布耶鹽湖綠色綜合開發利用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投入生產。

鋰被譽為綠色能源金屬,隨着新能源電動車的蓬勃發展,全球鋰資源需求爆發式增長。2022年6月,寶武西藏扎布耶鹽湖綠色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啟動。該項目採用「膜分離+蒸發」綠色工藝,由中國化學承擔建設任務。項目最大的技術亮點是「零污染零水耗」,不會給鹽湖帶入新的物質,同時自產淡水,也不消耗水資源。目前「零碳提鋰」綜合能源項目入選了國家綠色低碳示範工程。該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年產電池級碳酸鋰9600噸、工業碳酸鋰2400噸,可供20萬至30萬臺電動轎車使用。按每台轎車年行駛2萬公里計算,相較於燃油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00萬噸。還可副產氯化鉀15.6萬噸,為當地帶來極大的產業優勢。

與此同時,近年來還有多家央企結合當地優勢、發揮企業特長,精準助力當地產業發展:中國中化、中糧集團、國藥集團推動青稞、犛牛、藏藥材的全產業鏈開發,中國旅遊集團、華僑城等因地制宜開發旅遊項目和產品,吸引海內外遊客進藏觀光旅遊等。

惠民生:攜手建設美好生活

圓滿完成墨脱電力援建后,中國華能沒有匆匆離開,而是選擇紮根當地、持續幫扶,先后派出多批干部組成駐村工作隊,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堅定助力當地發展。

從「同舟工程」救急難、「祝福工程」助力產業發展到飲用水淨化、入户浴室及廁所修建、村內道路硬化、供電線路改造……一樁樁民生「小事」悄然改變村子的面貌。在中國華能與當地干部羣眾共同努力下,幫辛村、幫果村、宗榮村早已實現了整村脱貧,穩步走向新發展。

在藏北那曲市尼瑪縣,中國海油是一個「流行的詞」,它不僅代表着一系列標誌性的援建工程,更是與當地羣眾息息相關的温暖改變。援藏期間,中國海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導向,圍繞「水、電、路、醫、學、住」等核心領域持續投入,把資金支持與代建相結合,系統推進飲用水淨化、村內道路硬化、供電線路改造等一批項目,構建以干部援藏為龍頭,經濟、科技、就業以及醫療教育「組團式」相結合的援藏模式,得到當地干部羣眾的肯定。

中國海油援助的尼瑪縣新建申亞鄉小學教學樓投用

中國海油援助的尼瑪縣新建申亞鄉小學教學樓投用

同樣深度參與支援的中交集團,接連幾年派出50多名援藏干部駐村,他們以「以工代訓」「師帶徒」等模式,累計解決或帶動就業超3萬人次,其中農牧民就業超1.5萬人次。

這些只是央企系統性援藏的一部分。近年來,央企結合自身優勢,在雪域高原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扶工作。2021年以來,央企在藏投入無償援助資金47億元,採購幫銷農產品52億元,在教育、醫療、人居環境等方面實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當前,新型的「民生基礎設施」——數字網絡正接續發力。中國移動作為信息通信領域的主力軍,持續加大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這項「看不見」的民生工程,帶來了很多「看得見」的實效:助力100多所醫院實現「遠程醫療」;助力牧區從「靠天畜牧」到「數據導航」;推動納木錯景區環湖一體化智慧旅遊服務體系落地等,帶來了民生領域的數字生活。

民生暖民心。廣大央企援藏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干事創業,與當地干部羣眾結下了深厚情誼。2021年以來,央企選派1985名干部人才援藏。這項事業中,每一位援藏干部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海油援藏干部孫鵬,在尼瑪縣支援期間,多次奔波於內地各大羊絨企業和市場,不斷探討、推廣尼瑪白絨山羊絨的優勢。他邀請一線設計師打造產品形象,精心構建新零售路徑。2025年春天,帶着尼瑪縣的希望亮相杭州的中國服裝供應鏈展會,孫鵬向全國企業家熱情推介,那份為尼瑪縣牧民尋找產業出路的執着與熱忱,打動了現場觀眾,也温暖了尼瑪的牧民。

在當地孩子們眼中,孫鵬是親切的「猴叔」。走進校園時,他常被孩子們歡呼着撲上來。孫鵬策劃了「大美尼瑪」攝影展,推動「100個故事——太陽之鄉兒童畫展」全國巡展,讓尼瑪縣的「小畫家」帶着童年的夢想,來到珠海,來到寧波,又來到北京,向全國展示太陽之鄉的燦爛圖景。他創作的《羌塘沒有樹》一書,記錄了這片土地上堅韌的生命力。援藏任期結束,感情沒有結束,正如他在述職報告里寫道:「援藏任期結束后,將帶着對尼瑪縣的責任,對羌塘高原的情感,對藏北青少年的熱情,盡個人的微薄之力,繼續為尼瑪縣貢獻價值……」

這樣的事蹟,在雪域高原數不勝數。2025年7月,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向中國中鐵發來了感謝信,高度評價了該公司選派的援藏干部:

「韓博同志一進藏就立即投入住建工作,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發揚老西藏精神,始終以飽滿熱情、忘我態度投入工作。三年來,在西藏的每一天都把自己當成西藏人、住建人,積極推動構建西藏自治區住建領域創新科技,開展系列重大課題……來自中國中鐵工業的韓博,用實干詮釋了央企援藏干部的初心與使命。」

「來到西藏、建設西藏、愛上西藏。」這不僅是中國能建的援藏干部羅春林和李海鵬的心路歷程,也是廣大援藏干部共同的心聲。一批批干部接力奔跑、紮根奉獻。他們以真心映照初心,用實干書寫擔當,為雪域高原帶來了發展與活力,更鑄就了血脈相連、團結奮進的深情厚誼。這條路,仍在延伸;這份情,永遠温暖綿長。

向未來:綠能發展共創明天

清晨,薄霧籠罩着山南市加娃村的山谷,「丁零當啷」的騾馬鈴聲由遠及近。一支馬幫運輸隊正沿着陡峭的山脊緩緩前行,他們承擔着為西藏最大光儲發電項目——華能加娃一期輸變電項目運送塔材的重任。

在華能加娃一期光儲電站建設中,八成以上施工現場位於車輛無法通行的高山溝壑。面對運輸挑戰,最傳統的運輸方式成為支撐這個工程的關鍵力量。2025年3月該項目順利投產,開始源源不斷輸送綠電,截至今年8月下旬累計發電3200萬千瓦時。

西藏地廣人稀,能源發展曾面臨結構性問題。當地電源以水電為主,所以「豐余枯缺」現象突出,運用風光水一體化是當地清潔能源資源建設的最優路徑。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明確提出加快構建國家清潔能源基地,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範區、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範區「一基地、兩示範」的發展新格局,推動清潔能源步入了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央企紛紛加大清潔能源佈局,成為清潔能源建設的重要力量。

國家電網全力以赴支持西藏清潔能源發展:重點工程有序實施,500千伏芒康—瀾滄江—波密輸電線路工程提前投產,500千伏拉薩輸變電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擴建工程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拉康及湘河水電、措美哲古風電等送出工程按期投運,為清潔能源送出打牢「通道」基礎;關鍵領域科研加力,國家電網積極開展新型電力系統配套科研課題研究,深入開展西藏微電網、構網型儲能、重力儲能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等。

2020年7月,國家電網建設的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全線貫通

2020年7月,國家電網建設的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全線貫通

國網西藏電力推動西藏新型電力系統示範區建設,聯合發電企業形成40余項共建意向項目,完成清潔電能外送17.91億千瓦時,覆蓋全國多地,減排二氧化碳約137萬噸,全區清潔能源發電量佔比超過99%,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發電量佔比最高的省級電網。2025年5月,依託全國大電網統一調節和大市場資源配置優勢,西藏綠電交易首次突破1億千瓦時。

中國大唐集團五年累計投資超過130億元,其中援助民生投資38億元,涉及電力保供、道路設施、救災重建、教育幫扶及山體綠化等領域。中國華電曲松堆隨40MW風電項目,2025年8月項目機組全部完成吊裝,為后續併網發電築牢支撐。

目前,西藏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容量已突破1000萬千瓦,已建、在建裝機容量接近3000萬千瓦。清潔能源產業呈現出高位發展的良好態勢。

在綠色交通領域,東方電氣集團提供全產業鏈技術支撐的西藏首臺氫能重型卡車,近日在林芝經濟開發區圓滿完成試車任務,標誌着我國氫能裝備技術實現高原適應性重大突破,為青藏高原探索綠色低碳交通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東方方案」。

2025年7月20日,國資央企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拉薩召開。國務院國資委明確,中央企業要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大支持力度,充分調動所屬單位在藏投資興業的積極性主動性,精心謀劃實施一批務實管用、互利共贏、帶動效果好、可持續發展的投資項目,高質量推動項目落地,打造一批標誌性精品工程。

會上,16家央企與西藏簽署75個產業項目投資協議,有關央企還與西藏方面簽署了就業援藏、金融援藏和消費幫扶援藏協議。此次簽約的產業項目主要集中於當地最急需的清潔能源、綠色礦產、電力通信、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面向未來,央企將以更大的力度與當地羣眾一起同心築夢,更好地服務西藏高質量發展,共繪永續發展的美好圖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