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13:44
引言:
醫藥行業,始終是一條充滿韌性又孕育驚喜的黃金賽道。它既承載着人類對健康最本真的渴望,又匯集了科技突破與政策變革的時代浪潮。回顧過往十五年,醫藥板塊歷經多輪牛熊轉換,每一次低谷都在為下一次爆發蓄力,而每一次崛起,都伴隨着產業結構的深刻變革。
當前,隨着中國創新葯在國際舞臺頻頻「破圈」,政策利好層層釋放,人口老齡化帶來需求長周期擴張,醫藥行業正再次站在時代的聚光燈下。
●覆盤十五年行情:醫藥板塊的周期輪動與漲跌邏輯
醫藥行業從來都不缺故事,更不缺行情。回顧過去十五年,醫藥行業經歷了多次顯著的市場周期,每一輪牛市都有其獨特的驅動因素與市場表現。
※2009-2010年,「四萬億」政策推動市場反彈,疊加醫藥行業整改完成、醫保目錄擴容與支出擴張,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大增,中證申萬醫藥生物指數飆漲148.46%,遠超同期上證指數漲幅54.22%,成為當時市場中的「領漲先鋒」(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09.1.1-2010.12.31。中證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代碼:000808.CSI,基日:2004-12-31,發佈日期:2012-02-17,成份數量:100,發佈機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上證指數代碼:000001.SH,基日:1990-12-19,發佈日期:1991-07-15,成份數量:2236,發佈機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2013-2015年,A股牛市中,醫藥行業內部分化。行業監管趨嚴,部分中小藥企出清,行業整體未跑贏創業板指數。然而,智慧醫療等新型主題受到資金青睞,走出結構性行情。
※2019-2021年,在疫情催化、審評加速和集採預期消化背景下,醫藥板塊再度走強。創新葯及產業鏈備受青睞,CXO指數上漲277.13%,行業迎來高光時刻(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19.1.1-2021.12.31。中證醫藥研發服務主題指數代碼:931750.CSI,基日:2017-12-29,發佈日期:2021-09-27,成份數量:24,發佈機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2024年,醫藥板塊明顯承壓,中證申萬醫藥生物指數全年跌14.53%,跑輸滬深300(14.68%)(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24.1.1-2024.12.31。中證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代碼:000808.CSI,基日:2004-12-31,發佈日期:2012-02-17,成份數量:100,發佈機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滬深300指數代碼:000300.SH,基日:2004-12-31,發佈日期:2005-04-08,成份數量:300,發佈機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2025年初延續低迷,但自5月起,創新葯全鏈條支持政策落地,藥企BD交易額突破500億美元,帶動板塊強勁反彈,也讓市場重新審視醫藥行業的投資價值。
●多維度解析:當前醫藥板塊的投資價值支撐
當我們理清歷史脈絡后,再看當前醫藥板塊的投資價值,會發現多個維度都釋放出積極信號。
→ 從估值角度來看,經過前期的調整,當前醫藥板塊估值處於相對合理區間。以一些常見的醫藥指數為例,其市盈率、市淨率等指標顯示出投資性價比。創新葯指數雖當前估值略高於歷史平均,但考慮到行業未來的增長潛力,仍處於可接受範圍。與海外成熟市場同類企業相比,A股和港股的部分醫藥企業估值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
→ 基本面方面,龍頭藥企業績穩健,隨着創新葯的陸續獲批上市並進入商業化階段,以及傳統藥品業務的穩定增長,醫藥企業的業績有望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此外,根據《2024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截至2024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22.0%;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5.6%,老齡化帶來的醫療需求增長,再加上居民健康意識提升、醫保保障升級,為行業打開了廣闊市場空間。
→ 資金面方面,從市場資金流向來看,7月下旬開始醫療器械板塊開始連續淨流入,這表明資金對醫藥板塊部分細分領域的關注度和認可度在提升,此外,公募基金與北向資金陸續迴流醫藥,釋放出市場信心回升的明確信號。
→ 政策面方面,政策導向正從「成本控制」轉向「創新驅動」。醫保支付體系改革深化、審評審批效率提升疊加醫療新基建投入,國家醫保局明確指出今年將發佈第一版醫保丙類目錄,實現醫保用藥新一輪擴容;國家藥監局推出創新葯臨牀試驗「30日快速審批通道」,加快新葯上市速度。這些政策有利於行業創新發展,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創新葯:中國醫藥的「新名片」與行情主力
在眾多醫藥細分賽道中,創新葯無疑是當前最受關注的「明星」——中國創新葯產業經過十年發展,如今已走上國際舞臺,迎來史詩級行情。如果説過去中國醫藥的關鍵詞是「仿製」和「規模」,那麼現在的關鍵詞已是「創新」與「出海」。
一方面,我國創新葯在部分領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例如在市場規模最大的腫瘤領域,下一代IO(免疫治療)已被中國資產壟斷,而ADC(抗體偶聯藥物)領域中國資產亦快速追趕。另一方面,我國創新葯產業已經從「引進來」的階段到了「走出去」的階段,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葯License-out總金額突破600億美元,超越2024全年BD交易總額,其中單筆超10億美元交易高達16筆(數據發佈時間:2025.08.26)。
需要注意的是,本輪創新葯行情與以往有所不同。前幾年的創新葯行情中,擇股主要看研發佈局,但凡管線中佈局了熱門品種,就會受到市場投資者高度關注。而近兩年來,市場投資者更關注有確切數據、療效有一定驗證、未來成功概率更高的在研藥物以及對應公司。有對外BD授權(Business Development,即商務拓展業務,通常指藥企將部分研發管線或產品授權給其他公司,以換取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銷售分成)、獲得MNC(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指在多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開展經營活動,並通過股權控制實現統一戰略的企業實體)真金白銀背書的在研藥物及公司成為本輪行情的大熱門。
●如何理性參與醫藥行情?
面對今年醫藥板塊的顯著漲幅,許多投資者猶豫是否還能入場。我們建議可從兩個維度考慮:
一是定投佈局,淡化時機。醫藥是典型的長坡厚雪賽道,老齡化與科技迭代將驅動行業持續成長。定投可幫助平滑短期波動,尤其適合追求長期穩健回報的投資者。
二是關注結構,重視回調機會。可重點關注創新葯、CXO(Contract X Organization,醫藥研發生產外包服務的統稱,涵蓋藥物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外包服務)、醫療器械等政策支持大、出海邏輯強的細分領域。若出現因情緒或事件驅動帶來的回調,反而是佈局優質資產的良機。
對於希望更高效把握行業機會的投資者,也可藉助指數工具如泰康醫療健康ETF(基金代碼:159760),一籃子佈局醫療健康龍頭,降低個股選擇難度,低成本、高效率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醫療健康ETF泰康
基金代碼:159760
聯接A類:020093 聯接C類:0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