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天圖首輪投資,BeBeBus剛剛IPO了

2025-09-23 10:34

原標題:天圖首輪投資,BeBeBus剛剛IPO了

今日(9月23日),知名育兒品牌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團(BUTONG GROUP)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漲超40%,市值超90億港元。

BeBeBus,年輕寶媽寶爸並不陌生。2018年公司在寧波成立,次年旗下第一款嬰兒車誕生,一炮而紅。這是近年並不多見的現象級母嬰消費項目,身后集結天圖投資、高榕創投、經緯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

其中,天圖投資(HK:01973)是BeBeBus的最早投資人——2020年618前夕,天圖投資團隊從一個預售榜單中第一次看到BeBeBus,雙方接觸后敲定了投資。

某種程度上,BeBeBus是天圖投資在母嬰賽道蹲守的一次成功出擊,也是消費投資趨勢變遷的一縷縮影。「中國消費投資迎來一波趨勢性機會。」天圖投資判斷,下沉潮的另一面,是向中高端進軍的中國品牌正在批量涌現出來。

嬰兒車賣爆

小紅書頂流IPO敲鍾

「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在投資人的印象里,BeBeBus創始人汪蔚是一位典型的湖南創業者。

時間回到2018年,母嬰行業已經疲態初顯。但彼時汪蔚敏鋭洞察到一個機會:市面上傳統品牌在價格戰中苦苦求存,高端市場則被國際品牌佔據,新一代父母還沒有更符合他們調性的產品。於是,創業念頭萌生。

2018年,布童科技在浙江寧波誕生。「布童」二字取自於諧音「不同」,顧名思義,他想做一個不一樣的嬰童品牌。

公司成立不久,搭檔沈凌加入,她將BeBeBus的消費羣體定位在一線城市25~35歲的「家庭CFO」——她們注重品質和審美,往往把價格放在次要因素,但對產品頗為挑剔。沿着這一定位,BeBeBus走上了一條差異化的道路。

2019年,BeBeBus第一款產品正式上線。團隊將汽車、電子、醫療、航空、高鐵等領域的技術挪用到嬰童產品的設計製造上,做出一款兼具顏值和功能性的嬰兒車。雖然定價上千元,但沒想到這款嬰兒車當月銷售額就破百萬,帶領品牌店上線僅101天就拿下雙11千萬級銷量。

小紅書是創始團隊做的第一筆投放,他們發現,這里穩定聚集着一羣高知潛在消費者。撬開第一批種子用户后,團隊繼續以這一圈層人羣為原點進行拓展。

后來,BeBeBus陸續上新兒童安全座椅、推車、嬰兒牀和餐椅以及紙尿褲等產品,知名度逐漸打響。時至今日,產品已經涵蓋親子出行、親子睡眠、親子餵養和衞生護理四大關鍵場景。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前9個月,BeBeBus實現收入5.07億元、8.52億元及8.84億元,其經調整淨利潤由997.4萬元增長至7357.2萬元,增長超6倍;毛利率則分別為47.7%、50.2%及49.5%,而公司旗下四大場景的產品,絕大多數毛利率都介於40-60%之間。

創業7年,BeBeBus已然成為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的現象級母嬰爆款,並在2024年迅速啟動全球化進程,包括歐洲、北美、日韓等主要市場。

今天,這對創業搭檔正式走上港交所敲鍾舞臺。據悉,不同集團的基石投資者包括波司登集團關聯的信庭基金、百億級私募機構上海通怡投資及來自新加坡的Great Praise Investment,總認購金額達1500萬美元。公司上市首日,市值超90億港元。

第一位投資人

追溯下來,BeBeBus身后最早的投資人是天圖投資。

每年電商平臺618和雙11大促期間,天圖投資團隊都會重點關注各個消費主流品類板塊數據,以此蒐羅黑馬品牌和水下品牌。天圖投資副總裁王瑋瑀向投資界回憶,2020年618期間,投資團隊在預售期當天看到一則戰報——

「我們注意到,嬰童用品類目快速衝到第一的是一個叫BeBeBus的陌生品牌,它在第一個618兩小時銷售了6017800元。」

在此之前,天圖團隊捕捉到一個趨勢,類比當時國貨美粧崛起的邏輯,伴隨着新媒介成長的新一代人羣正從大學生開始逐漸到了組建家庭生育小孩的年齡,「這讓我們覺得,母嬰有一波后置於美粧護膚的機會窗口。」

雖然團隊也意識到生育率持續下降的問題,但經過觀察后發現,家庭對於單孩身上的人均投入在增加,從單體收益上彌補了羣體總量的下滑,「蛋糕依然足夠大」。

很快,天圖投資合夥人李康林和王瑋瑀找上門,見到了BeBeBus汪蔚。第一次見面雙方聊得非常愉快,一直聊到深夜。十天后,創始人應邀來到天圖深圳辦公室,雙方在當天敲定了投資意向。

就這樣,天圖投資成為BeBeBus第一個外部投資方,彼時后者才成立僅僅一年時間。投出第一筆錢后,天圖開始為BeBeBus引薦各類資源,同時依託天圖的消費生態圈和天圖投后品牌加速營「磨刀會」,汪蔚和公司高管們迅速補全了打造品牌資產方面的方法論。

此后,BeBeBus繼續推進融資節奏,除了天圖繼續跟投,還引入高榕創投、經緯創投、泰康人壽等知名機構。公司估值從3億躍升至20億,這個年輕團隊漸漸走向成熟。

(天圖投資團隊與兩位創始人)

如今回頭看,BeBeBus無疑是天圖深度研究驅動理念下的又一次實踐。

「其實天圖團隊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深度研究母嬰賽帶並覆蓋了大量的初創企業,但人聲鼎沸之時並沒有急於下手。我們對什麼樣的品牌值得投資已經想得非常清楚了,但符合畫像的公司一直沒有出現,直至看到BeBeBus出現。」李康林説。

沿着這一投資理念,天圖團隊近年來還成功捕捉了包括小紅書、飛鶴奶粉、寶寶饞了、吉家寵物集團、蘭護膚品、花知曉、卓正醫療、鮑師傅糕點、WonderLab萬益藍、VIVAIA等一眾消費品牌,依舊是中國消費投資版圖上一支重要力量。

消費投資,告別冬天

行至當下,消費投資終於出現復甦的氣息。

今年以來,港股消費熱鬧景象歷歷在目,由泡泡瑪特、蜜雪冰城、老鋪黃金組成的「港股三姐妹」最為讓人印象深刻。投資人不約而同向我們表達一個觀點:消費在二級市場經過此前的疲軟,正在迎來估值修復期,尤其以港股為頭陣,這背后也顯示出了消費結構的變化——情緒消費、質價比消費以及強產品力的品牌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短時間內,一級市場退出可能比投資還要重要。」天圖投資創始合夥人馮衞東曾坦言,「IPO通道狹窄倒逼投資機構必須在退出端進行創新,不能指望自己是IPO幸運兒,要找到不那麼依賴IPO的投資方式。」

這份謹慎不難理解。

衆所周知,經歷2021年高點,國內消費投資在此后幾年進入了長長的沉寂期。很多一級市場的知名機構似乎談消費色變,甚至此前一些高舉消費標籤的投資機構接連裁撤了消費投資部門和團隊。

那段時間里,這家老牌消費雙幣基金依然堅守消費陣地,但壓力可想而知。爲了探索更多可能性,2023年天圖投資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首家成功赴港上市的本土VC。

投資界瞭解到,至今天圖內部逐漸演變出一套「消費+科技驅動、深度研究、價值創造」的理念,其中在投資領域上,就增設了生物科技、低空經濟兩個賽道,投出包括希格生科、萊芒生物、耀速科技、柏垠生物等多個新領域項目。

過去幾年里,在少數股權投資基礎上,天圖陸續增加了併購策略、分紅策略和產業整合基金策略。今年以來,分別與歐萊雅合作成立美業基金、與紫燕食品合作成立食品股權投資基金,這些探索都給創投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天圖的身影還開始活躍在加密資產、跨境金融等行業。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Tiantu AM——這是天圖在香港的資產管理業務,此前拿下香港證監會批覈的第9類(資產管理)牌照及其虛擬資產業務升級許可。這一牌照在國內VC中並不多見,也被視為天圖投資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回望幾年前的消費投資寒冬,馮衞東稱為「小冰河期」。這場漫長冬天讓整個一級市場的投資邏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消費大面積撤退,市場清退了一批風口期匆忙進入的投資機構,但有人守到了黎明到來之時。

洗牌過后,中國消費江湖安靜卻不失活力。馮衞東感嘆:「過去那一波新消費模式的繁榮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消費賽道永遠有機會。」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楊文靜 劉全,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9/555177.shtml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