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摩爾線程衝擊國產GPU第一股

2025-09-23 00:40

專題:市場處於整頓期 機構仍看好中期升勢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IPO排隊不足三個月,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爾線程」)衝擊「國產GPU第一股」迎來關鍵節點,公司將於9月26日上會。IPO速度之快,既體現了摩爾線程的市場熱度之高,也體現了監管之重視。

  經同花順iFinD統計,公司憑藉80億元募資金額成為年內最大的IPO上會項目。值得一提的是,摩爾線程IPO上會消息披露后,9月22日,海光信息芯原股份等GPU概念個股集體迎來一波大漲行情。

  IPO「閃電」上會

  從今年6月30日IPO獲得受理,到9月26日上會,摩爾線程僅用了不足三個月的時間,上會速度之快,市場少見。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GPU及相關產品研發、設計和銷售的企業,摩爾線程自2020年成立以來,以自主研發的全功能GPU為核心,為AI、數字孿生、科學計算等高性能計算領域提供計算加速平臺。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已推出「蘇堤」「春曉」「麴院」「平湖」四代GPU芯片架構,並圍繞芯片構建了板卡、一體機、智算集羣等多種層級形態的全線產品矩陣。

  依託自主研發的MUSA全功能GPU架構,摩爾線程實現了從芯片到系統的全棧技術突破,並且完成了與PyTorch、Paddle-Paddle等主流框架的生態適配,和超150家行業軟件的兼容認證,在海外巨頭GPU硬件與生態的雙重壟斷中撕開一道口子。

  上交所官網顯示,摩爾線程科創板IPO申請於2025年6月30日獲得受理,同年7月17日進入問詢階段,期間經歷兩輪問詢后,上交所上市審覈委員會定於9月26日召開2025年第40次上市審覈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覈公司首發事項。這也意味着排隊不足三個月,摩爾線程就迎來了上會機會,衝擊「國產GPU第一股」的進程再進一步。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摩爾線程IPO推進速度背后,是國家對GPU產業「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政策端,GPU作為AI、高性能計算核心硬件被納入「新基建」關鍵領域,監管層通過快速審覈釋放支持信號;產業端,企業已在真實場景實現商業化,技術可行性獲認可;資本端,國際GPU市場高度集中,國內亟待培育本土標杆企業。

  本次衝擊上市,摩爾線程擬募集資金約80億元,將用於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訓推一體芯片研發項目、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圖形芯片研發項目、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經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目前,滬深北交易所年內已安排上會IPO企業共有56家,還有摩爾線程等4家被安排在9月24日—9月26日上會迎考。在已上會的56家企業中,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49億元的募資額位列第一。伴隨着摩爾線程上會,公司也將憑藉80億元的募資金額成為年內最大IPO上會項目。

  三年半研發投入43.66億元

  科創板IPO進展「飛速」的摩爾線程,在研發投入上毫不吝嗇。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摩爾線程研發費用分別約為11.16億元、13.34億元、13.59億元、5.57億元,合計約43.66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422.51%、1076.31%、309.88%和79.33%。與此同時,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擁有研發人員873人,佔員工總人數比例為77.81%,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超過75%。

  極具前瞻性的佈局,讓摩爾線程的業務及技術積累,與當前AI算力爆發背景下的產業需求高度契合。報告期內,公司也實現了業績的飛速增長。

  2022—2024年,摩爾線程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4608.83萬元、1.24億元、4.38億元,接連大幅增長;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18.4億元、-16.73億元、-14.92億元,持續減虧。另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7.02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2.71億元。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摩爾線程對前五大客户的銷售額佔比分別為89.86%、97.45%、98.16%、98.29%。其中,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對新增第一大客户R銷售佔比為56.63%。

  另外,由於摩爾線程仍在發展初期,銷售規模處於逐步提升的過程,原材料採購和研發投入等資金需求較大,導致公司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始終為負值。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約-14.35億元、-11.29億元、-18.28億元、-10.3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摩爾線程的創始人張建中可謂「大有來頭」。履歷顯示,張建中,中國國籍,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1990年5月—1992年3月,於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國家計算機實驗室部門任高級研究員;1992年4月—2001年5月,於中國惠普有限公司任產品總經理;2001年6月—2006年3月,於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全球客户部任總經理;2006年4月—2020年9月,於英偉達任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2020年10月摩爾線程開始運營后,以實控人身份參與公司經營管理,2023年11月至今任公司總經理,2023年12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長。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摩爾線程無單一持股30%以上的股東,不存在控股股東;截至2025年6月30日,張建中合計控制公司36.36%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摩爾線程方面發去採訪函進行採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覆。

  國產GPU熱度持續「升溫」

  衝擊「國產GPU第一股」,摩爾線程即將上會的消息也為市場再添一把火。

  從交易行情來看,在摩爾線程IPO上會消息披露后,9月22日,A股GPU領域個股迎來一波普漲,截至當日收盤,景嘉微、海光信息、芯原股份分別收漲4.12%、10.7%、17.34%,其中,海光信息、芯原股份盤中股價均創下歷史新高。

  放眼如今的資本市場,國產GPU這一賽道也有了不少玩家,領域內諸如景嘉微、海光信息、芯原股份等多家百億、千億級市值上市公司現身。東吳證券研報指出,當前半導體產業的資本熱度與AI算力需求爆發形成共振——AI芯片發展推動封裝測試設備需求激增,尤其是SoC測試機和先進封裝設備,因芯片功能複雜性提升需求顯著增長,全產業鏈對高性能計算加速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攀升。

  二級市場熱度持續之下,壁仞科技、沐曦股份、瀚博半導體等國產GPU企業目前也紛紛啟動了IPO進程。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科創板支持硬科技的初衷與GPU的戰略屬性高度契合,摩爾線程此次高效IPO反映了資本對硬科技的配置偏好已從「驗證研發」升級為「驗證落地」——當前行業重點關注產品性能穩定性、生態兼容性及性價比。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國產GPU行業已越過「0→1」階段,正進入「1→N」放量期,整體前景向好。紮根於半導體產業升溫、AI算力需求爆發的土壤,摩爾線程的上市頗具行業標杆意義——國產替代浪潮下,市場、政策、資本對「卡脖子」技術的集中支持,讓國產GPU等硬科技企業相繼跨越技術驗證期,在成熟度達標后邁入規模化發展的下一程。

 

責任編輯:高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