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07:2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
金屬|盛和資源(600392.SH)點評:完成收購匹克公司,世界級稀土項目放量在即
電子|電子行業點評:AI驅動存儲升級,eSSD有望加速滲透
電子|電子行業點評:端側AI迎來拐點,重視供應鏈低位機遇機械|一周解一惑系列:AI驅動PCB設備需求提升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行業2025年8月快遞數據點評:快遞反內捲成效顯著,8月圓通和申通單票收入環比分別漲7分和9分
▍盛和資源(600392.SH)點評:完成收購匹克公司,世界級稀土項目放量在即
事件:公司發佈公告,2025年9月18日,盛和新加坡收購匹克公司股權事項獲得坦桑尼亞公平競爭委員會同意,2025年9月19日,該事項亦獲得澳大利亞法院批准且法院批准該事項的命令已提交至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至此,本次收購匹克公司100%股權事項的先決條件已滿足,公司預計盛和新加坡將於2025年9月30日完成收購。匹克公司核心資產為Ngualla稀土礦項目84%股份,由於稀土價格上漲,2025年9月4日公司將匹克公司100%股權對價由1.58億澳元體調整為1.95億澳元(摺合人民幣9.2億元)。
Ngualla稀土礦基本情況:Ngualla稀土礦位於坦桑尼亞Song地區Ngwala村莊附近,距達累斯薩拉姆西(原首都)1000公里,距城市姆貝亞(贊比亞邊境附近)150公里,是世界規模最大、品位最高、成本最低的稀土礦牀之一。按照JORC(2012)標準,以1%為邊界品位,Ngualla項目礦石資源量為2.14億噸,平均品位2.15%,摺合461萬噸REO;儲量為1850萬噸,平均品位4.8%,摺合88.7萬噸REO。該項目礦石儲量中涵蓋的稀土氧化物種類繁多,其中鐠釹氧化物資源量佔比約為21.01%、儲量佔比約為21.26%。該項目將於最終投資決策完成后24個月實現投產。根據Peak公司2024年11月展示材料所示,預計25年一季度完成最后投資決策,26年4季度實現竣工,27年一季度實現首批精礦產出並於27年二季度爬坡提產;若以9月30日完成收購的時間作為最終投資決策時間,則對應的投產時間或在27年三季度左右。
礦山效益分析:我們預計礦山投產后將貢獻可觀盈利。根據Peak公司FEED研究顯示,Ngualla礦山總資本開支預計為2.87億美元。Ngualla項目壽命期可達24年,預計平均年產REO1.62萬噸。礦山每年的運營成本為64百萬美元,算上運輸費用后,總的運營成本為76.7百萬美元,若按照年產REO1.62萬噸計算,單位REO成本為4735美元/噸。按照氧化鐠釹80美元/千克(國內含税價格64萬元/噸)測算,單位盈利達到16.8美元/千克,項目總歸母淨利潤我們預計將達到3.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FEED研究中項目回收率僅為42.7%,若后續回收率提升,則產量和成本都有明顯的改善空間。
投資建議:
公司形成了從稀土選礦、冶煉分離到深加工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稀土資源儲備豐富,隨着公司現有項目以及Ngualla等礦山未來投產,公司稀土產量預計逐年增長,疊加稀土價格逐步企穩回升,公司未來業績可期。考慮到近期稀土價格快速上漲以及公司重要項目收購落地,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7年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10.27/12.47/15.34億元,以2025年9月19日收盤價計算,對應PE分別為39/32/26倍,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項目收購及建設進度不及預期風險、稀土價格大幅波動風險、海外市場經營風險。
▍電子行業點評:AI驅動存儲升級,eSSD有望加速滲透
事件: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期間,以「引領AI DC創新,共贏智能未來」為主題的首屆數據中心創新峰會在上海成功舉辦。華為數據存儲產品線副總裁肖德剛認為,AI時代企業對海量數據的高效處理需求日益迫切,構建AI數據湖已成為必由之路。
AI驅動冷數據變温,SSD應用有望加速滲透。
隨着大模型訓練與推理對數據訪問需求快速增長,大量曾被視為「冷數據」的資源正被重新激活。這些數據因頻繁參與模型迭代與實時推理,逐漸轉變為「温數據」,甚至因持續調用而成為「熱數據」。根據華為《智能世界2035報告》預測,2035年温數據的佔比有望超過70%,傳統的數據三層結構將逐漸演變為「熱温-温冷」兩層結構,比例趨於3:7。「熱温數據」對於存儲硬件介質的性能要求會更高,HDD或難以滿足傳輸速率高、功耗低的需求,SSD的應用有望加速滲透。
HDD供給短缺,SSD出貨有望大幅增長。
AI推理需求快速發展,作為海量數據存儲基石的Nearline HDD(近線硬盤)已出現供應短缺,促使高效能、高成本的SSD加速取代HDD。根據Digitimes數據,目前CSP廠商的HDD短缺量約為150-180EB,樂觀預計缺口達到200EB。根據Trendforce,全球主要HDD供應商近年未規劃擴產,無法滿足AI的存儲需求,目前Nearline HDD交付周期已經從原本的數周延長至52周以上,加速擴大了CSP的存儲缺口。HDD供給缺口的擴大,有望加速SSD取代HDD。由於SSD與HDD價差進一步縮小至3倍左右,雲廠採購成本有望大幅改善,導入SSD的意願有望持續提高。
受益於AI需求驅動,企業級存儲價格持續看漲。
NAND近期行業變化較多,中短期價格波動或較為明顯。短期看,SSD供應商受益於CSP轉單需求,Trendforce預計整體eSSD合約價有望季增5-10%。中長期看,冷數據向温熱數據轉變、SSD成本下滑,SSD份額有望逐步提升。DRAM方面,AI需求持續催化,RDIMM價格持續攀升。根據CFM數據,9月16日SSD 512GB PCIe 4.0行業價格為35.5美元,周度上漲6.93%;9月9日DDR4 RDIMM 32/64GB內存條價格為140/240美元,月度增長16.67%/4.35%。
投資建議:
國內外雲廠Capex快速增長,企業級存儲有望持續受益,建議關注:企業級存儲模組:1)eSSD:德明利、江波龍、海普芯創(香農芯創子公司);2)RDIMM:金泰克(開普雲擬收購);SSD主控芯片:大普微(擬IPO)、聯芸科技。
風險提示:
AI資本開支不及預期;SSD替代不及預期。
▍電子行業點評:端側AI迎來拐點,重視供應鏈低位機遇
事件:據The Information,OpenAI將開發一款面向消費者的新型設備。
這款設備目前還處在原型階段,據泡財經,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等公司均有望參與到該原型機的開發工作中來。此外,iPhone 17標準版預售表現超預期,蘋果已要求主要代工廠之一的立訊精密,將標準版iPhone 17的日產量提高約40%,並通知部分非電子零部件供應商,將日供貨量提升約30%。
OpenAI入局AI終端,或將複用蘋果供應鏈。
據The Information,OpenAI將推出一批AI硬件,目前正在開發的設備包括一款「無顯示屏智能音箱」,另外也考慮過眼鏡、錄音筆和「可佩戴別針」等產品形態,預計首批設備發佈的目標節點為2026年末或2027年初。OpenAI已從蘋果招募了20多名消費硬件方向的員工,此外其於今年5月收購了前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創辦的AI硬件初創公司io,還開始複用蘋果在中國的供應鏈體系,來協助其打造全新的智能設備,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等蘋果供應鏈龍頭公司均有望參與到OpenAI智能設備原型機的開發工作中來,並進一步增強在各自細分領域的行業競爭力。
標準版iPhone 17預售表現超預期致緊急增產,供應鏈有望高度受益。
據The Information,在iPhone 17標準版預售表現超預期后,蘋果已要求主要代工廠之一的立訊精密,將標準版iPhone 17的日產量提高約40%,並通知部分非電子零部件供應商,將日供貨量提升約30%。在2025年年初,蘋果預計標準版iPhone 17佔總產量的25%,Pro系列佔65%,定位介於標準版與Pro之間的iPhone Air佔10%。然而,最新調整表明,更多消費者傾向於選擇價格較低的機型,而非高價Pro版,其原因在於本次推出的iPhone 17標準版具有較高性價比。iPhone 17標準版在5999元的售價下首次引入ProMotion高刷屏、更先進的相機系統,以及前置攝像頭的Center Stage(人物居中)功能,這些原屬高端款的特性下放到標準版,讓產品性價比有了大幅提升。我們認為儘管后續可能還會根據銷售數據調整產能,但整體來看,iPhone 17標準版的熱銷有望使蘋果手機供應鏈高度受益。
投資建議:
OpenAI入局AI終端,iPhone 17系列銷量或將有超預期表現,疊加蘋果將在2026-2027年開啟新一輪產品創新周期,推出摺疊機、AI眼鏡等新品,為供應鏈注入新動能,帶動相關企業步入增量上行通道。建議關注:1)果鏈核心標的:立訊精密、藍思科技、歌爾股份、比亞迪電子等;2)摺疊機:統聯精密、宜安科技、精研科技;3)其他零部件:珠海冠宇、高偉電子等。
風險提示:
消費電子市場疲軟風險;技術發展更迭風險;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一周解一惑系列:AI驅動PCB設備需求提升
由於衞星通信、AI加速器模塊、網絡應用和汽車電子的推動,未來幾年HDI市場可能會持續增長,到2029年,預計HDI市場將增長到170.37億美元,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為6.4%。
AI發展正深刻重塑PCB技術格局,高多層與高階HDI成為行業演進的核心方向。 隨着AI芯片架構的不斷迭代,PCB技術路線快速升級。與傳統PCB 相比,AI專用PCB在層數、階數及密度方面顯著提升,行業正沿着高階、高多層、高密度的方向發展。AI需求驅動下,PCB的生產工藝複雜度顯著提升,帶來設備迭代升級。
投資建議 :
建議關注PCB設備相關標的:大族數控、芯碁微裝、鼎泰高科、東威科技、凱格精機等。
風險提示:
1)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2)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3)零部件、原材料價格波動或供貨中斷的風險。
▍交通運輸行業2025年8月快遞數據點評:快遞反內捲成效顯著,8月圓通和申通單票收入環比分別漲7分和9分
事件:2025年9月20日,各快遞公司公告2025年8月快遞服務主要經營指標。
行業數據:國家郵政局公佈2025年8月快遞行業運行情況,8月份快遞業務收入與業務量分別完成1189.6億元和161.5億件,分別同比增長4.2%和12.3%,2025年1-8月,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583.7億元,同比增長9.2%,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282.0億件,同比增長17.8%。
公司2025年8月月度數據:圓通/申通單票收入環比分別+7分和9分。順豐/申通/韻達/圓通,1)快遞業務收入分別為186.57、44.34、41.19、53.90億元,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4.1%、+14.5%、+5.2%、+9.8%。2)業務量分別為14.06、21.47、21.45、25.11億件,件量同比增速分別+34.8%、+10.9%、+8.7%、+11.1%,份額分別為8.7%、13.3%、13.3%、15.5%,份額環比分別+0.3pct、持平、+0.1pct、-0.3pct。3)單票收入分別為13.27、2.06、1.92、2.15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5.3%、+3.0%、-3.5%、-0.9%,環比變化分別為-0.28元、+0.09元、0.01元、0.07元。
公司2025年1-8月數據:圓通/順豐市場份額環比分別+0.4pct和0.8pct。順豐/申通/韻達/圓通,1)快遞業務收入分別為1464.69、334.14、329.70、433.33億元,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1.3%、+14.8%、+6.9%、+13.3%。2)業務量分別為105.96、166.75、170.33、199.57億件,件量同比增速分別為+27.9%、+18.2%、+14.3%、+20.2%,份額分別為8.3%、13.0%、13.3%、15.6%,份額環比分別+0.8pct、-0.2pct、-0.3pct、+0.4pct。3)單票收入分別為13.82、2.00、1.94、2.17元,同比增速分別-12.9%、-2.9%、-6.5 %、-5.7%。
點評:2025年1-8月快遞行業保持高位運行,受益於需求端變化(輕小件化、逆向件持續增加、下沉市場紅利),剔除國家郵政局統計口徑調整因素,行業件量增速仍遠高於社零增速(+4.6%)與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6.%),展現需求增長強勁韌性。價格端,年初快遞輕小件化趨勢和快遞「價格戰」對行業單票收入產生一定影響。25年7月郵政局召開會議強調快遞行業「反內卷」, 一系列「反內卷」重要部署層次清晰、靶向明確,快遞行業「價格戰」或轉為有序良性競爭,隨各地快遞漲價逐步落地,各快遞企業單票利潤有望得到改善,8月各快遞公司單票收入均得到初步改善,隨此次快遞提價逐步拓展至全國範圍,各公司經營狀況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快遞板塊或迎來價值重估。
投資建議:
快遞板塊當前仍處於低估區間,電商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疊加下沉市場及電商逆向件等新需求落地,物流無人車打開快遞降本空間,建議關注量、價增速均表現優質的【圓通速遞】、【申通快遞】,由於8月主要廣東提價,看好9月開始整體快遞行業的向好表現,若【中通快遞-W】、【韻達股份】錯殺調整建議多加關注,看好板塊「反內卷」背景下五年維度價值佈局機會。
風險提示:
國內宏觀經濟增速不及預期風險,行業件量增速不及預期,行業「價格戰」競爭加劇。
重要提示與免責聲明
重要提示:《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微信訂閲號/本賬號發佈的觀點和信息僅供民生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民生證券研究院發佈的完整報告爲準。若您並非民生證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本賬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閲號/本賬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我司不會因為關注、收到或閲讀本訂閲號/本賬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户;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報告僅供本公司境內客户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户。本報告僅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對客户的投資建議,不應被視為買賣任何證券、金融工具的要約或要約邀請。本報告所包含的觀點及建議並未考慮獲取本報告的機構及個人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特殊狀況、目標或需要,客户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自身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税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不應單純依靠本報告所載的內容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而導致的任何可能的損失負任何責任。
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附屬機構可能持有報告中提及的公司所發行證券的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諮詢服務等相關服務,本公司的員工可能擔任本報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客户應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勿將本報告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