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融真心 送真情 出真招 農行北京分行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2025-09-23 09:06

  秋天的京郊,處處豐收景象。密雲水庫正北岸的大窩鋪村,烘乾房里的赤松茸裹着山野清香,合作社社員捧着剛打包好的菌菇乾貨,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悦;太師屯鎮的葡萄園內,一串串紫瑩瑩的葡萄掛滿藤蔓,農户們忙着採摘,將新鮮果實送往邑仕莊園酒業的生產線;房山區黃山店村,坡峰嶺景區的遊客絡繹不絕,民宿老闆迎來送往,好不熱鬧……這一幅幅充滿煙火氣的豐收畫卷,離不開農行北京分行的金融助力。近年來,農行北京分行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決策部署,將金融服務新發展格局和深耕首都郊區特色「三農」縣域業務有機結合,以「特、亮、惠」為服務抓手,為首都鄉村注入金融活水,在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征程上,一步步繪就出鄉村振興的壯美新圖景。

  創新產品服務

  精準施策為鄉村產業注入新動能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基。農行北京分行深知只有貼合鄉村實際的金融產品,才能真正推動產業發展。近年來圍繞涉農供應鏈、農村集體土地、小微企業及農户等不同需求,創新研發「三農」客户專屬產品,致力讓「貸得到、用得好、還得上」的金融服務覆蓋鄉村產業全鏈條。

  「沒有農行的貸款,我們的蘑菇產業做不大、走不遠。現在不僅能賣鮮貨,還能賣乾貨,利潤翻了好幾倍!」北京不老自然美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感慨,道出了密雲區不老屯鎮大窩鋪村產業發展的轉折關鍵。密雲區不老屯鎮大窩鋪村位於密雲水庫正北岸,因地理位置特殊,多年來始終把守護水庫生態放在首位,杜絕污染性產業發展村經濟。也因此,如何在保水的前提下讓村民錢包鼓起來,成了村兩委和村民共同的心頭事。經過反覆調研,村兩委發現水庫周邊的林地生態環境適宜發展林下種植,且蘑菇種植無需破壞植被、用水量少,還能通過枯枝落葉循環利用改善土壤,契合「保水優先」的發展原則。但從單一品種試種到規模化發展,資金短缺成了大問題——建種植大棚需要錢,買菌種需要錢,后續加工儲存更需要錢,村民們雖有熱情,卻苦於「家底薄」。

  得知情況后,農行北京密雲支行的掛點幫扶團隊主動找上門來。作為大窩鋪村近10年的幫扶夥伴,支行工作人員深知村子「保水與增收並重」的訴求,經過多次入户調研、實地考察林下種植項目后,支行為合作社量身匹配了「鄉村振興e貸」。從2022年起,每次50萬~100萬元的信貸資金精準落地,不僅解決了合作社購買菌種、搭建大棚的啟動資金問題,更支持合作社從無到有建成烘乾房、冷藏庫。幫助合作社徹底解決了蘑菇保鮮難題,成功延長產業鏈,產品也從單一新鮮蘑菇,拓展出菌菇乾貨、孢子粉等深加工品類。如今,合作社的蘑菇種植已從最初的赤松茸,擴容到竹蓀、羊肚菌、松杉靈芝等十余種,年產值穩穩達到300萬元;不僅帶動村內及周邊近百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更讓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1.6萬元,穩步增長至2025年的2.8萬元。這份從「豐收愁賣」到「產銷兩旺」的蜕變,正是農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力量助力鄉村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生動寫照。

  涉農經營主體面臨的痛點各有不同,有的缺啟動資金,有的愁抵押物不足,有的盼產業鏈升級支持。面對不同產業的特性差異,農行北京分行以「一户一策」為指導思想,創新推出更具針對性的金融產品。

  北京京純養蜂專業合作社自2013年起,便與農行結下了不解之緣。最初,考慮到養蜂行業「抵押物少、抗風險能力弱」的特點,農行北京分行為其發放100萬~200萬元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填補合作社擴大蜂羣規模的資金缺口;2014年,隨着合作社發展需求升級,該行又創新推出「合作社聯保貸」,精選市級示範社組成聯保小組,為合作社發放190萬元貸款,既降低了信貸風險,又解決了融資難題;2020年,結合合作社日益成熟的經營狀況,農行北京分行再次優化服務,推出理事長保證擔保信用貸,追加100萬元貸款支持。如今,該合作社已構建起完善的蜂種生產、蜂蜜加工產業鏈,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成為密雲區養蜂產業的標杆。

  而對於像北京邑仕莊園酒業這樣的涉農企業,農行北京分行以「小企業簡式快速貸款」解決其經營難題,從2018年給予企業貸款支持。有了金融支持,邑仕莊園酒業不僅升級了葡萄酒灌裝生產線,年產能達70萬瓶,還與密雲區太師屯鎮多家葡萄產銷合作社建立合作,形成「公司+農户」模式,既讓農户種葡萄「不愁賣」,也為企業穩定了原料供應。2023年,公司銷售收入達2812萬元,實現利潤304萬元,帶動周邊200多户農户增收。

  除以上案例外,農行北京分行還陸續推出商户貸、鄉旅貸、訂單貸、設施貸、農險貸等特色產品,用多樣化的產品創新,為首都鄉村產業「強筋健骨」。

  搭建「三農」新場景

  幫扶共建讓鄉村生活宜居宜業

  鄉村振興不僅要讓產業「活」起來,還要讓鄉村「美」起來、村民「樂」起來。近年來,農行北京分行跳出傳統金融服務框架,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幫扶等多方面入手,致力於將金融服務延伸到鄉村的每一個角落,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服務,讓鄉村成為人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在房山區黃山店村,坡峰嶺景區是當地鄉村旅遊的一張名片。農行北京分行為景區發放近200萬元「鄉旅貸」,推動鄉村村容村貌整治及設施建設,有效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帶動村民增收。不僅如此,農行北京分行還積極支持「百千工程」示範樣板建設,為密雲區北穆家峪村等14個村及延慶區康莊鎮等10個鄉鎮提供公益性資金超240萬元,用於鄉村道路硬化、垃圾分類處理、文化廣場建設等民生項目。

  農行北京分行對鄉村的真情不僅體現在產業幫扶上,更滲透到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為讓金融服務更貼近鄉村需求,農行北京分行一方面助力鄉村振興示範村與發展較好的行政村開展結對共建,通過為示範村頒發牌匾,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金融特色樣板村;另一方面開展「金融人才駐村金融服務工作」,統籌選派5名優秀干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金融助理,將「融資」的資金支持、「融智」的專業指導、「融商」的資源對接有效結合,為鄉村振興注入全方位動能。

  「近年來,農行北京分行制定了支持百千工程的‘二十條措施’,在積極打造金融特色樣板村的同時,常態化深入郊區支行開展調研,瞭解當地鄉村振興發展規劃,針對各區情況指導支行開展精準金融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為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放貸款近90億元。」農行北京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總經理介紹,該行將進一步加強鄉村產業重點領域金融支持,梳理涵蓋糧食安全、鄉村產業、農業科技等七個產業的涉農重點客户清單,從產品政策方面指導支行提升客户服務能力;深化銀政合作,全力對接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新質生產力儲備項目平臺」「信貸直通車平臺」及「貸款貼息平臺」,讓符合條件的涉農經營主體更快獲得資金支持;講好農行服務鄉村振興的故事,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鄉村振興事業中。

  從創新產品破解產業痛點,到搭建場景賦能鄉村生活,農行北京分行始終以真心錨定鄉村需求,以真情傳遞金融温度,以真招破解發展難題,將服務「三農」的足跡深深烙印在首都郊區的田野鄉間。未來,農行北京分行將繼續堅守服務「三農」的初心使命,讓金融活水持續沁潤京郊大地,在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上,續寫更多精彩篇章。 文/李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