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02:13
全市有效綠色技術發明專利數達6.7萬件、全市每3度電有近1度是綠電、全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昨日,2025北京綠色發展論壇正式開幕。
大會現場發佈了北京市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的新進展和新成就,北京已初步構建起綠色經濟發展新格局。
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揭牌
在去年舉行的第五屆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上,本市啟動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按照計劃,到2035年,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業培育、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綠色文化涵育、綠色合作共建共享五方面協同推進,綠色經濟增加值顯著提升,本市將全面建成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一年來,北京一批綠色技術創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楊秀玲表示,北京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着力構建「研發攻關—成果轉化—產業應用」全鏈條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讓綠色技術從「實驗室」快步走向「大市場」。截至目前,全市有效綠色技術發明專利數量達到了6.7萬件,年均增速達到14.6%。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近200家,成為聚集創新資源,培育專業人才,推動技術迭代的核心陣地。
在開幕大會上,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揭牌,首批6項綠色技術交易現場簽約。楊秀玲介紹,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立足北京、服務全國、鏈接全球,致力於建設成為具有國內引領性、國際影響力、全面開放的市場化綠色技術交易綜合性服務平臺。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
「綠色產業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引擎’,更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基石’。一年來,一批綠色產業項目成果加快佈局落地。」楊秀玲提到,北京市加快發展先進能源、合成生物等七大戰略性基礎性綠色產業,推動綠色產業發展韌性不斷增強。
楊秀玲介紹,北京的綠電利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佔全社會用電量達到近三成,每3度電就有近1度是綠電。同時,本市加快推動11個新型儲能試點項目實施。國內首個新蛋白科技創新基地正式落地豐臺並投入使用。平谷農業中關村可持續蛋白研究中心同步設立。
本市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也在持續提升,全市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超過了50%,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19萬輛,是「十三五」時期末的近三倍。全市累計認定高端能源、節能環保等綠色領域首臺(套)產品58個,綠色技術成果快速走向生產線和應用現場。
北京綠色交易所全國温室氣體自願減排市場CCER交易啟動,今年3月第一批簽發的CCER開始交易,截至8月底累計成交271萬噸,累計成交額2.3億元,碳減排變成「真金白銀」。全市綠色貸款余額近2.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累計發行量超過9100億元,為首都綠色發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五大方面實施「標杆引領」
楊秀玲提到,一年來,本市各區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因地制宜推動綠色產業集聚化、特色化、協同化發展。例如,城市副中心出臺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北京光學儀器廠正通過城市更新方式建設北京綠色技術創新服務產業園;平谷區出臺加快替代蛋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致力於打造國內領先的替代蛋白產業集羣;經開區實施科技強綠、治理創綠、交通促綠等五大行動,對40項措施給予補貼獎勵;房山區着力培育發展七大綠色產業,打造綠色產業集聚區。此外,東城、西城、朝陽、昌平、懷柔等區也研究形成了綠色經濟實施方案或專項政策。
楊秀玲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加快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圍繞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業培育、綠色宜居城市建設、綠色文化涵育、綠色合作共建共享五個方面,組織實施標杆引領工程。
其中,在綠色技術創新標杆方面,培育一批氫能、儲能、合成生物等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在綠色產業培育標杆方面,着力加強先進能源合成生物可持續蛋白等產業創新發展等。在綠色宜居城市建設標杆方面,將城市更新融入綠色發展理念,加快能源建設和交通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建成全領域、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的城市能源系統,全面推動花園城市建設。在綠色文化涵育標杆方面,加快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大中小幼綠色低碳教育體系。在綠色合作共建共享標杆方面,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強與河北雄安新區綠色發展城市典範、中新天津生態城合作聯動,積極融入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等。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