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2 20:0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近日,一則重磅消息「點燃」光伏行業。
9月19日17時左右,兩大光伏龍頭公司隆基綠能(601012.SH)與晶科能源(688223.SH)相繼發文稱,就雙方及雙方關聯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正在進行的相關專利主張和法律事項達成和解協議。
聲明是中英文雙語呈現。
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話是——「雙方同意:結束在全球範圍內正在進行的全部專利糾紛法律程序,並就雙方各自持有的部分核心專利的交叉授權許可達成相關商業安排。」
一位光伏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晶科與隆基的握手言和,或許至少這兩家公司以后就不會為‘TOPCon與BC誰是主流’的問題打口水仗了。」
上述人士的猜測並非沒有依據。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聲明中所提到的達成相關商業安排的「部分核心專利的交叉授權許」便指向兩家光伏企業各自持有的TOPCon和BC專利。
兩大龍頭專利纏鬥
當光伏電池技術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時,N型電池技術TOPCon、BC以及HJT站上了舞臺。尤其是TOPCon與BC的「技術之爭」,頗受關注。
TOPCon是隧道氧化物鈍化接觸電池,通過超薄隧穿氧化層和多晶硅層實現鈍化接觸,減少載流子複合,提升開路電壓和轉換效率;BC則是採用正面無柵線的背接觸結構,電池的正負極完全位於背面,提升光電轉換效率和發電量。
兩種技術的爭鬥始於2023年。
這一年,TOPCon開始大殺四方。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僅TOPCon電池市場佔有率佔比約23%,而上一年,整個N型電池的市佔率還不足10%。
2023年9月5日,隆基綠能舉行2023年半年度業績説明會。會上,公司董事長鍾寶申説:「在未來的5-6年,BC電池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
於是,以晶科能源為首的TOPCon陣營與以隆基綠能為首的BC陣營開始了正面交鋒。
然而,儘管兩家企業對於N型電池技術的選擇都十分鮮明,但在實際的業務中,隆基綠能擁有部分TOPCon產能,晶科能源也被傳出佈局BC產線。其中,晶科能源在2025年半年報中披露了BC技術的研發進展:「開發低複合金屬化技術,匹配TOPCon電池鈍化接觸技術、電池背面圖案化技術,形成全鈍化接觸BC電池成套工藝,同步開展研發級別的中試驗證和差異化提效技術開發。經第三方檢測認證,N型BC電池最高轉換效率達27.2%。」
從結果上看,隆基綠能與晶科能源在實際佈局中均涉及對方所拿手的技術路線。但需指出的是,近兩年時間里兩大光伏龍頭企業所掀起的技術之爭卻也成了專利之爭的背景板。
2024年12月4日,晶科能源在江蘇發起多次訴訟,起訴隆基綠能專利侵權。一個月之后,晶科能源又在江西南昌起訴隆基綠能專利侵權。
隆基綠能則於2025年1月開始反擊,該公司先在美國反訴晶科能源侵犯TOPCon技術專利,隨后又在山東濟南起訴晶科能源。
而晶科能源也將戰場蔓延至日本和澳大利亞,分別於2025年1月、2月起訴隆基綠能當地子公司專利侵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直到目前,隆基綠能在山東濟南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晶科能源專利糾紛案於7月14日開庭的信息還可查詢到。
事實上,有消息顯示,今年8月底和9月初,晶科能源開始在歐洲統一專利法院提出暫時中止隆基綠能對其專利侵權案件的推進,直至此番雙方正式發佈聯合聲明,兩大光伏龍頭持續半年之久的專利之爭落下帷幕。
專利保護是場持久戰
隆基綠能與晶科能源的專利之爭宣告結束后,是否意味着「TOPCon與BC誰是主流」的爭論也接近尾聲了?
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技術之爭、專利之爭所反映的不過是市場份額之爭。在如今供需關係失衡的背景之下,光伏電池技術之爭的聲量已經減弱。
以今年6月的SNEC光伏展為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現場看到,主流的光伏組件廠商也不再單一的展示某一技術路線的光伏組件產品。與此同時,有光伏龍頭企業掌舵者更是明確表示,爭論TOPCon好、BC好,還是HJT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隆基綠能與晶科能源專利和解之后,其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隆基綠能與晶科能源各自擁有着BC和TOPCon技術最多的專利,兩大光伏龍頭在部分核心專利上實現交叉授權許可,變相等同於實現技術聯盟。在當前產能供大於求的情況之下,同質化競爭且不受專利保護的企業將會寸步難行。」上述光伏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不可否認的是,隆基綠能與晶科能源專利糾紛和解,將成為當前我國光伏行業提倡知識產權保護的一次標誌性事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此次隆基綠能和晶科能源專利和解之前,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前十的廠商中,已有七家捲入專利糾紛中。其中,絕大部分組件廠商,有着既是原告又是被告的雙重身份。
根據記者統計,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隆基綠能、阿特斯在國內外多個光伏市場發起專利訴訟(含反訴)。其中,最受關注的除了隆基綠能與晶科能源的糾紛外,莫過於天合光能在今年2月所宣佈的向阿特斯就兩項專利侵權的指控,索賠金額超過10億元。
截至今年8月,這起案件仍處於前期證據交換階段,尚未正式開庭。
隆安上海律師事務所王平律師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 光伏專利訴訟案件的複雜程度高,其核心原因在於技術門檻高,專利涉及材料科學、納米結構、光學塗層等交叉學科,需依賴第三方技術鑑定機構(如中國專利技術開發公司)的詳細比對。「專利侵權訴訟過程及結果的不確定性,對專利密集型企業的市場價值都會產生複雜的影響。」
實際上,保護知識產權,已經被視作抑制光伏產業陷入同質化惡性競爭的一種有效手段。
2024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佈了《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旨在加強光伏製造行業的管理,並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該文件特別強調了對知識產權的重視,鼓勵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的開發、應用和保護,並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合規管理體系。
今年8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部署進一步規範光伏產業競爭秩序工作。會議提及,要規範產品質量,打擊降低質量管控、虛標產品功率、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
但無論是對企業還是行業而言,這將是一場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