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2 22:59
智通財經APP獲悉,英特爾(INTC.US)近期憑藉一系列重量級合作與融資消息股價大漲,但市場擔憂其核心問題,即鉅額虧損的芯片代工業務,依舊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儘管有英偉達(NVDA.US)、軟銀集團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投資者仍對英特爾的未來盈利能力心存疑慮。
上周,英特爾宣佈與英偉達達成新的合作協議,並將通過出售股份獲得50億美元現金注入。受此消息提振,英特爾股價連續大漲,今年累計漲幅已達48%,市值增加超過500億美元。
該合作是在特朗普政府宣佈加速撥付已承諾的89億美元政府資金之后達成的,此外,軟銀也向英特爾投資了20億美元。分析師指出,這些資金無疑增強了英特爾的現金流實力,但並未解決其最關鍵的產能利用率問題。
Spear Invest首席投資官Ivana Delevska表示:「英特爾最需要的是讓代工業務實現強勁且可持續的盈利增長,但目前這一目標還非常遙遠。」
過去四個季度,英特爾代工部門營收近180億美元,佔公司總收入約三分之一,但虧損高達130億美元,成為公司盈利的最大拖累。
在上周的發佈會上,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被問及是否會使用英特爾代工服務時表示,此次合作主要是「產品合作」,並強調英偉達將繼續依賴臺積電(TSMC.US)作為主要代工夥伴,同時評估英特爾的技術。
這種態度反映出市場對英特爾代工業務前景的懷疑。花旗集團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上周將英特爾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賣出」,並直言其代工業務「成功的可能性極低」。
根據彭博社匯總的分析師預估,英特爾2025年調整后淨利潤預計僅為6.4億美元,營收520億美元;2026年淨利潤有望升至32億美元,營收540億美元。然而,即便實現這一目標,以當前股價計算,其2026財年的預期市盈率將高達43倍,接近互聯網泡沫時期水平。
若股價進一步上升至2023年底峰值50美元,則對應的市盈率將暴漲至70倍以上。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首席執行官Nancy Tengler指出:「在缺乏可持續、強勁且加速增長的盈利環境下,估值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英特爾目前的高估值很難被投資者接受。」
英特爾正面臨龐大的資本開支壓力。2025年公司資本支出預計將達到180億美元,2026年也將保持在150億美元左右,導致自由現金流持續為負。Tengler強調:「建設一家代工廠所需的資金和時間是巨大的,且最終能否具備足夠競爭力仍存很大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英特爾的戰略投資方軟銀集團股價也在日本市場大幅上漲。得益於創始人孫正義對人工智能領域的大舉押注,自4月新財年啟動以來,軟銀股價累計飆升146%,成為東證股價指數表現最強勁的成分股之一,其指數權重已翻倍至2%,僅次於豐田汽車和索尼集團等藍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