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2 14:46
創業圈聚焦創新經濟,關注創投機構
一張信用卡大小、磁吸在手機背面的超薄卡片,輕按兩秒啟動錄音。錄音結束后,手機端的App快速跳出標註不同發言人的文字速記以及會議紀要,甚至還能快速輸出思維導圖。
這款6月25日發佈的AI錄音卡,名為TicNote,由出門問問(02438.HK)推出,定價999元起。發佈至今已近90天,TicNote迅速成為錄音硬件新寵,銷量不斷走高。
AI錄音卡並非由出門問問首創,TicNote卻依然備受市場熱捧。不過,出門問問的真正考驗纔剛剛開始。
8月25日,巨頭出手,推出對標競品。阿里旗下釘釘在十周年發佈會推出DingTalk A1,青春版價格低至499元,還輔以釘釘生態辦公優勢形成商業閉環。此外,360、科大訊飛等也先后發佈類似產品。
深圳華強北出手更值得關注,諸多小型廠商復刻推出百元級平替。《創業圈》雜誌記者近日在華強北發現,最低120元就能買到支持多語種錄音轉寫的圓形卡片,能像氣囊支架一樣吸附在手機上。
AI錄音卡引得各方勢力環伺,並不偶然。「AI+硬件」已是大勢所趨,各路選手各有資源稟賦——大廠憑藉既有資源、規模和生態優勢意圖迅速搶佔垂直市場,前景可期;華強北的玩家將性價比做到極致,以兇狠價格快速下沉市場。出門問問已有的市場優勢,面臨衝擊,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01
AI錄音卡從千元售價到百元平替
AI錄音卡最早由Plaud.AI推出。
2023年6月,Plaud.AI推出Plaud Note,最初主要是爲了解決iPhone無法錄音的痛點。Plaud Note設計輕薄,可直接貼在手機背面,還通過接入GhatGPT,快速完成智能轉寫。截至2025年8月,Plaud Note兩年賣出100萬台。
這款產品從海外馬上傳回國內。出門問問率先跟進,發佈TicNote。區別於Plaud Note,TicNote內置出門問問自研智能體Shadow AI,主打「有記憶的AI記錄」。TicNote能在會議錄音里識別不同發言人,還可以在會議后自動輸出待辦事項等主動協助用户的功能。
在8月21日的中期財報會上,出門問問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志飛透露,「TicNote國內發佈約2個月,全球銷量已突破3萬台」。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出門問問AI智能硬件業務收入為0.98億元,佔1.79億元總營收的54.78%。
一款小眾賽道的AI硬件單品突破3萬台,已屬難得。更多廠商盯上了這個市場。
8月25日,釘釘強勢入場。在十周年新品發佈會上,釘釘發佈DingTalk A1。這款產品同樣可磁吸在手機背面,配套的AI聽記系統完成的任務包括:語音轉文字、自動生成摘要、標記關鍵觀點,提取會議任務。
它還具備出門問問難以複製的生態優勢——上述轉錄提取內容還可以自動寫入釘釘流程或AI表格。DingTalk A1青春版售價499元,旗艦版799元。
釘釘方面向《創業圈》雜誌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發佈會現場限量首發的1000台旗艦版當場售罄,第二批旗艦版預售也已隨之快速售罄。
一名接近釘釘的人士透露,在發佈DingTalk A1之前,釘釘曾主動與出門問問交流,詢問是否要共同打造產品。
DingTalk A1的商業變現模式與TicNote相似,同樣以AI軟件付費拉動營收。用户購買硬件后,包含基礎的免費使用額度,后續如果需要更多語音轉文字時長和個人雲存儲空間,則需購買軟件會員。專業版和和尊享版會員分別售價599元/年和1499元/年。
更猛烈的衝擊來自華強北。
9月14日,《創業圈》雜誌記者在深圳華強北實地走訪時發現,市場已出現大量白牌AI錄音卡片產品,最受歡迎的是形態、功能都更為簡化的圓形AI錄音卡片產品。形態同樣輕薄,可吸附在手機背面,零售價120元~150元。
華強北的AI翻譯機
《創業圈》雜誌記者體驗后發現,這類圓形AI錄音卡片產品藉助藍牙連接手機,支持上百種語言翻譯和基礎錄音轉寫,甚至支持跨語言視頻翻譯聊天等功能,但跨語言視頻翻譯聊天需要額外付費。
時代周報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360、科大訊飛也已推出類似產品。科大訊飛的商品介紹甚至直接打出「PlaudNote同款」,並稱365天所有功能無限制免費使用。而PlaudNote也正從海外殺回,爭奪國內市場,它在京東定價1238元,與海外的179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元)基本持平。
一名業內人士向《創業圈》雜誌記者披露,PlaudNote最晚將於9月底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出門問問將正面迎敵。
電商平臺AI錄音卡片不同商品與價位
大廠、AI中廠、華強北、海外品牌,四方勢力很快讓市場分層。Plaud Note以1299元錨定高端,並依靠軟件訂閲收入(ARR)盈利;TicNote和DingTalk A1基本在799-1000元中端廝殺,前者拼自研AI智能體,后者拼辦公生態;華強北則用300元以下的產品收割下沉市場。
面對當前的市場廝殺,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長、商湯原智能產業研究院創始院長田豐對《創業圈》雜誌記者分析道,傳統錄音筆用户體驗大有提升空間。
伴隨開源大模型普及,語音轉文字門檻極速降低,這讓大廠、華強北都站在同一起跑線。從去年Plaud在海外市場掙到第一桶金后,大量中國創業團隊、大廠快速複製,拼的是價格門檻、用户細節痛點體驗,作為配件,物美價廉才構成用户吸引力。
02
中廠的設計抄襲爭議與生態短板
TicNote熱銷,抄襲爭議泛起。用户對比發現,TicNote的磁吸方式、按鍵佈局甚至App交互,都和Plaud Note高度相似。
出門問問AI硬件副總裁曾森此前回應《創業圈》雜誌記者稱,硬件形態相似,本質是因為用户對「便攜」的需求有共識,就像手機最終都走向大屏輕薄。
在他看來,卡片式設計能解決隨時攜帶不佔地的痛點,多家廠商選擇這種形態很正常。核心差異在「里子」,TicNote的AI能力、聲學設計、算法、續航優化,以及搭載的智能體都是出門問問自主研發的Shadow AI。「后續還會持續優化,長期服務能力纔是關鍵。」曾森説。
左為TicNote功能頁面,右為華強北產品功能頁面
出門問問面臨的壓力不小。最新中期財報顯示,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改善,期內虧損為人民幣290萬元,同比減少99.5% ,接近盈虧平衡。
反觀釘釘,其可以依靠集團資源整合優勢壓低成本。例如,用户購買DingTalk A1硬件后,釘釘可提供1000分鍾免費轉寫時長和10GB雲存儲的附加值,還能實現會議紀要一鍵同步釘釘待辦,進一步利用釘釘的辦公生態。
大廠下場,以辦公生態優勢切入AI錄音市場。華強北出手,挾產業鏈和極致製造成本優勢拉低產品價格。面對左右夾擊之勢,曾森保持樂觀,「更多友商進入這個市場,證明大家對市場機會都有共識,也説明這個品類存在明確的市場機會。」
他還表態稱,「歡迎更多友商一起把市場做大,出門問問則專注找好自己的定位,持續精進。」
在跌撞中成長,出門問問已不陌生。曾森回憶,2014年公司「哪個賽道火就做哪個」,AI手錶、音箱都試過,最后的結果是團隊從1000人縮減至100多人。
直到2023年大模型興起,出門問問決定讓AI成為核心。「硬件產品我們有豐富經驗,也踩過很多坑,這是我們在‘AI+硬件’商業化過程中最大的經驗積累,也是最大的優勢。」曾森説。
曾森認為,AI錄音卡片具備很好的市場潛力,但不是用户的必需品。「從我們獲取的用户畫像看,AI錄音卡片的用户對端到端的體驗要求極高,華強北的品質和體驗無法滿足AI錄音卡片的用户需求,機會仍在能打造極致端到端體驗的廠商手里。」
QYResearch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音頻工具市場規模約為13.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3億元),預計2031年將達26.6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9億元),2025-2031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為10.0%。
曾森認為,「對於AI公司而言,服務精準用户,持續迭代AI功能,每年保證銷售幾十萬台產品,並持續增長就是很好的模式了。」
假設參考Plaud Note年平均銷售額50萬台計算,每台保持售價1000元,則年營收在5億元,佔比也僅為百億元市場預期的5%。
賽道盡管看起來擁擠,但參考TicNote的銷量,市場仍有龐大空間。這種可預見的百億市場增長和被驗證過的AI變現模式,讓所有廠商都想分一杯羹。
對廠商來説,AI硬件能有效帶動雲計算AI服務、存儲消耗,還能強化釘釘、飛書、企業微信等辦公自動化的「護城河」。因此,巨頭會攜資源與補貼強勢入場。同時,這也是Office、WPS等辦公軟件、翻譯軟件、項目管理軟件的新機會。
03
破局在於垂直深耕AI與「不血拼」?
競爭格局背后是技術門檻與商業價值的博弈。當AI錄音卡片的商業需求和變現路徑已被驗證,集體跟進就已毋庸置疑。
業內人士認為,科技硬件產品的生態往往是初創企業定義品類,巨頭憑藉生態優勢推進規模化,華強北通過供應鏈優勢快速攻打下沉市場。未來行業或將呈現「高端產品拼技術、中端拼生態、低端拼成本」的分化格局。
「以往,OA、移動辦公APP,還是漏掉了大量工作過程數據,因此誰掌握了‘交互入口’,誰就掌握了‘數據源頭,繼而孵化出業務知識圖譜、通過智能體重構工作流程,還能向金融、教育、傳媒等行業拓展。」田豐分析道。
出門問問開始調整策略。
出門問問相關負責人對《創業圈》雜誌記者透露,出門問問會將數據入口拓展至耳機、跑步機等品類,如接下來面向全球用户的TicNote Pots,將擁有即刻上傳與轉寫、實時翻譯、文件級AI搜索、團隊協作等差異化亮點功能。」
田豐認為,創業在於創造新的「營收增長點」,而不停留於硬件價格「血拼」。創業公司要看準一個行業做精做深,如醫療、教育、金融等,自研或開放生態,產生更有價值的智能體軟件,真正融入垂直行業的核心流程。
這也是出門問問從早年試錯里總結的經驗。
「把硬件本身的功能作為產品核心競爭力,出門問問不具備與大廠直面競爭的能力。」曾森在接受《創業圈》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出門問問不缺爆款產品的基因和打造爆款的能力,重點在於熱賣產品核心功能是否和出門問問持續保證優勢的能力匹配。「硬件可以有不同形態,但AI是核心,這是出門問問能發揮到極致的核心優勢。」曾森説。
這是出門問問選擇的發展路線,也可作為眾多AI廠商在激烈競爭下的路徑參考。
大廠要殺出重圍,只是卷價格也並無優勢。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對《創業圈》雜誌記者表示,華強北大量產品湧入無疑會加劇AI錄音卡市場的競爭,一場價格絞殺的惡戰在所難免。在此情況下,大廠更要在技術精度和生態協同上進行突破,以此佔據高端市場,形成差異優勢。
(記者謝斯臨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