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800億美元,中國有色礦業遭天價索賠!

2025-09-22 20:02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中國有色礦業在非洲遭800億美元索賠》的消息,9月18日晚間,中國有色礦業發佈公告,就公司旗下贊比亞謙比希濕法冶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謙比希濕法公司)尾礦壩潰壩事件作出澄清和説明。

風波源於贊比亞北部基特韋市的謙比希礦區,這里是當地重要銅礦開採區,是中國在海外建成的第一座有色金屬礦山。於1998年6月取得謙比希銅礦復產項目經營權后,由中贊雙方投資成立的中色非洲礦業有限公司。中國有色集團公司持有85%的股權,贊比亞銅礦聯合投資公司(ZCCM-IH)持有15%股權。

目前,公司已建成投產礦山包括主西礦體和東南礦體。礦區目前保有資源量18465.8萬噸,含銅金屬量378萬噸,累計查明礦產資源銅金屬量500萬噸,平均銅品位2.07%。

今年2月18日,謙比希濕法公司一座尾礦壩因防滲膜被盜割以及持續強降雨等原因潰壩,導致部分尾礦泄漏。潰口於19日凌晨3點半完成封堵,事故源頭得到有效控制。

謙比希濕法公司主要運營穆旺巴希礦山和謙比希濕法廠,公司在2月發生事故后暫停運營。對於尾礦壩事件,謙比希濕法公司已依據政府指令全面履行修復和治理義務,並按照贊比亞政府出具的損害賠償報告完成了對個體農户的賠償工作。

但據當地200多名村民反映,尾礦泄露導致礦區周邊卡富埃河支流污染,河里魚羣消失,沿岸農田玉米減產40%,嚴重影響生計。隨后村民舉着 「清潔水源是我們的權利」 標語靜坐抗議,持續三個月。

8月7日,贊比亞環境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明確「污染已得到控制」,並特別提及涉事中企 48 小時內啟動應急響應,投入 300 萬美元設立治理基金,用於河流治理與農田修復。

9月18日,據稱當地一百余名民眾(據瞭解實際授權僅有11人)向法院提起請願,在當地法院登記(但未受理)的請願書中要求中方涉事企業設立環境修復託管賬户並存入800億美元(約合6240億港元),由贊比亞政府管理,用於環境修復及全額賠償,並要求額外2億美元作為緊急救助及健康/環境評估基金。

據瞭解,贊比亞2024年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63.26億美元,僅47億美元的財政收入,800億美元,這筆「獅子大開口」的錢,足夠讓整個國家「破產」還債。

中國有色礦業近日表示,上述申索明顯缺乏依據。針對該索賠事件,公司已聘請當地專業律師團隊積極應對,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謙比希礦區曾經被英國公司掠奪式開發23年,最易開發和高品位的淺層礦已被掏空,在中國接受前已荒廢11年,巷道滿是積水,是中國將贊比亞謙比希銅礦變廢為寶,硬是把這個「爛攤子」玩出了「王炸」的效果,不僅實現年營收22億美元,更帶動當地經濟騰飛,打造中非合作典範。

但在海外挖礦並非易事,今年7月,中資礦企在津巴布韋的礦產遭當地團伙搶劫;去年,紫金礦業位於哥倫比亞的金礦也曾遭當地黑幫挖洞盜採。我國出海企業風險意識仍需加強。

當然,除了ESG外,也要防着國外機構的「挑事」,非洲等涉事礦區,不僅是中企,歐美、澳企同樣存在環境糾紛,為何唯獨中企被推上風口浪尖?地緣政治和能源變革下,資源的爭奪愈演愈烈,在上一個周期,英美等資源企業逐漸淡出非洲,相反,中資在非洲布開始了大量的佈局,獲得了不少優質資源,也遭到了妒忌。

無論如何,做好自己,中國礦企出海,唯有把環境治理做實、讓社區受益落地、依國際規則維權,才能在「環保+發展」的平衡木上走穩。畢竟,國際合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彼此成就——企業贏得口碑,國家收穫發展,地球留住綠色,這纔是真正的「贏麻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