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2 20:18
在奢侈腕錶的傳統語境中,「體育合作」常常意味着賽事冠名、形象代言,或在領獎臺上的Logo呈現。但,在高端製表領域,單純的「曝光」很難為品牌帶來持久的文化沉澱。
RICHARD MILLE,用另一種路徑回答了「合作」的意義——將運動員、車隊、藝術家視為製表研發團隊的延伸,不只是佩戴者,更是問題的提出者與解決方案的共同締造者。從賽道到美術館,跨界的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段可被收藏的研發敍事。
賽車篇:速度與工程美學的共振
賽車,特別是F1,是RICHARD MILLE品牌基因中最深刻的烙印之一。它對輕量化、高強度材料和極致空氣動力學的追求,與品牌的製表哲學不謀而合。品牌與法拉利(Ferrari)的合作,便是這一理念的終極體現。
法拉利F1車隊車手劉易斯·漢密爾頓(右)與夏爾·勒克萊爾(左)佩戴RICHARD MILLE RM 43-01腕錶
雙方的工程師團隊——來自馬拉內洛(法拉利總部)與勒布勒勒(RICHARD MILLE工坊),展開了一場跨領域的深度對話。其成果,不是一枚印有「躍馬」標誌的普通腕錶,而是如RM 43-01 Ferrari陀飛輪雙秒追針計時腕錶這樣的「機械共生體」。
RM 43-01 Ferrari Carbon TPT®碳纖維款
法拉利設計中心(Centro Stile Ferrari)深度參與了從錶殼線條、按鈕形態到指針設計的全過程。錶帶皮革圖案源自法拉利Purosangue的座椅,機芯橋板的X形結構、稜角與鏤空設計,則直接呼應法拉利引擎缸體與曲軸箱的複雜幾何。機芯底板上鐳射鵰刻的「躍馬」標識,其形狀靈感甚至來自於499P賽車的尾翼。
RM 43-01 Ferrari 微噴砂鈦合金款
RM 43-01機芯的研發歷時三年,由RICHARD MILLE與長期合作伙伴APLL共同開發,對雙秒追針機制進行了大量優化。正如法拉利為提升0.1秒的圈速而窮盡一切可能,RICHARD MILLE的工程師們也通過計算機模擬和嚴苛測試,確保每一個微小部件都能在減少能耗的同時,實現最穩定精準的動力傳輸。
這枚腕錶所講述的,不再僅僅是RICHARD MILLE的製表技藝,而是兩大工程巨擘對於「性能」二字的共同理解。佩戴者擁有的,不僅是一枚雙秒追針陀飛輪,更是一段關於速度、精密與創新的傳奇敍事。
RM 30-01 LMC
同樣,品牌自2002年起便成為勒芒經典賽(Le Mans Classic)的主要合作伙伴,也體現了這種深度聯結。推出的RM 30-01 LMC等限量時計,不僅在視覺上融入賽事標誌性的綠白配色和方格旗元素,更在功能上巧思獨具——例如24小時計時盤上以綠色突顯「16」點,象徵比賽的發車時刻。
高爾夫與馬球:抗衝擊的機械耐力
如果説賽車合作是工程美學的對話,那麼與高爾夫球手「巴巴·沃森」(Bubba Watson)和馬球巨星巴普羅·馬克·多納(Pablo Mac Donough)的合作,則是直面物理極限的聯手挑戰。
高爾夫揮杆瞬間,腕錶需要承受高達10,000g(重力加速度)的衝擊力,這對於精密脆弱的陀飛輪機芯而言是毀滅性的。而RICHARD MILLE選擇與巴巴·沃森共赴賽場。
巴巴·沃森佩戴RM 38-02 Bubba Watson陀飛輪腕錶
RM 38-02 Bubba Watson陀飛輪腕錶的誕生,是雙方十年合作的結晶。巴巴·沃森不僅是佩戴者,更是需求的提出者和最終的測試者。「我一直在鼓動Richard先生推出一款粉色腕錶。」他説。
RM 38-02 Bubba Watson陀飛輪腕錶
這款腕錶的底板採用Carbon TPT®碳纖維,並進行了大量鏤空測試,以確保在極致輕量化的同時,結構強度足以支撐陀飛輪機芯抵禦揮杆衝擊。粉色的運用,既是對巴巴標誌性Ping發球杆的致敬,也展現了運動員個性與腕錶設計的融合。這枚腕錶的存在,本身就證明了RICHARD MILLE的陀飛輪,可以在真實的職業高爾夫賽場上生存並精準運作。
同樣,在充滿激烈碰撞的馬球賽場,巴普羅·馬克·多納面臨的最大困擾是腕錶表鏡的碎裂。為此,RICHARD MILLE與他共同構想了RM 53-01 Pablo Mac Donough陀飛輪腕錶。
巴普羅·馬克·多納在賽場上佩戴RM 53-01 Pablo Mac Donough陀飛輪腕錶
其在表鏡上的核心解決方案是借鑑汽車工業技術,在兩層藍寶石水晶間加入一層聚乙烯薄膜,使其在遭受馬球球棍的猛烈撞擊時,只會開裂而不會碎裂飛濺,保護了機芯與佩戴者。同時,機芯本體通過10個滑輪和4個張緊輪,由兩根直徑僅為0.27毫米的鋼索懸吊於錶殼中央。這個精妙的結構如同建築領域的懸索橋,能有效吸收和緩衝來自外部的衝擊能量,保護機芯免受震盪損害。
RM 53-01 Pablo Mac Donough陀飛輪腕錶
巴普羅不再是簡單的形象大使,他提出的賽場痛點,直接催生了製表技術的革新。RM 53-01的故事,是關於如何在優雅的紳士運動背后,用最尖端的技術構建一座堅不可摧的「機械護甲」。
自行車世界:輕量化與耐疲勞的平衡
在自行車運動中,每一克重量都至關重要。RICHARD MILLE與阿聯酋航空車隊(UAE Team Emirates)、馬克·卡文迪什(Mark Cavendish)以及馬修·範德普爾(Mathieu van der Poel)等頂尖車手的合作,則將品牌的焦點引向了人體工程學、超輕量化。
阿聯酋航空車隊的車手佩戴RM 67-02腕錶
馬修·範德普爾佩戴RM 67-02自動上鍊腕錶
RM 67-02自動上鍊腕
自行車車手們佩戴RM 67-02自動上鍊腕錶,重量僅為32克。這得益於Quartz TPT®複合材石英纖維、Carobon TPT®碳纖維料與五級鈦合金的廣泛運用。更重要的是,其「無縫、防滑、高彈性」的特殊錶帶設計,以及錶殼上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弧形設計,確保了腕錶在劇烈運動中能完美貼合手腕,成為身體的一部分,而非負擔。
馬克·卡文迪什佩戴RM 67-02自動上鍊腕
品牌選擇的合作對象,本身就是一部部傳奇。馬克·卡文迪什爵士在36歲高齡重返環法並追平賽段冠軍紀錄,馬修·範德普爾在公路、越野、礫石三個不同自行車項目均加冕世界冠軍。RICHARD MILLE通過與他們的合作,將腕錶與這種不屈不撓、挑戰極限的競技精神緊密相連。當卡文迪什談論衝刺時説「一切都非常理性……像一個不斷變化的謎題」,他描述的不僅是自行車競技,也恰好是RICHARD MILLE在設計一枚高性能腕錶時所面臨的複雜決策過程。
通過這種「共同研發夥伴」模式,RICHARD MILLE成功地將體育敍事從表面的「贏」,深化為內在的「如何贏」——如何通過頂尖工程、創新材料和不懈精神去克服挑戰。
在藝術領域拓展文化邊界
與體育界的合作奠定了RICHARD MILLE「性能至上」的硬核形象,而與藝術界的聯手,則為其注入了感性、前瞻的文化維度,極大地拓展了品牌的受眾邊界。
RICHARD MILLE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長期合作並非簡單地冠名某個展廳,而是支持如克里斯蒂安·馬克萊(Christian Marclay)的影像傑作《時鍾(The Clock)》這類具有開創性和顛覆性的藝術項目。這部由數千個電影片段構成的24小時蒙太奇作品,本身就是對「時間」這一概念的深刻解構與再創作,與RICHARD MILLE在精密計時領域的探索形成巧妙的哲學呼應。
《時鍾(The Clock)》藝術項目
在阿布扎比盧浮宮設立的「RICHARD MILLE藝術獎」,則更進一步。品牌扮演了藝術推動者的角色,致力於發掘和扶持中東地區的當代藝術家。獲獎作品如Nabla Yahya的《Soft Bank》,以三維地圖的形式探討蘇伊士運河背后複雜的歷史與文化議題,深刻詮釋了展覽主題「透明」。通過這類合作,RICHARD MILLE的品牌敍事融入了更宏大的文化地理與歷史思考,展現了一個全球性品牌對本土文化生態的尊重與投入。
與音樂人、藝術家法瑞爾·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的合作,是「共同研發」理念在藝術領域的極致體現。當RICHARD MILLE提議合作時,法瑞爾沒有選擇一個已有的錶款進行「簽名」,而是回溯自己的童年夢想——太空。
RM 52-05 Pharrell Williams陀飛輪腕錶
RM 52-05 Pharrell Williams陀飛輪腕錶的誕生過程,就是將一個天馬行空的藝術構想,通過頂級的製表工藝轉化為現實的旅程。法瑞爾提出的核心創意是「顛覆」視角:將凝視宇宙的我們,翻轉為從火星迴望地球的宇航員。
這個充滿詩意的畫面,被RICHARD MILLE的工程師和工藝大師們逐一拆解並實現:錶盤上宇航員的頭盔由五級鈦合金雕刻,並經手工繪製;面罩上反射出的地球景象,通過複雜的微繪大明火琺琅工藝實現,色彩漸變需在850度高温下反覆燒製。
RM 52-05 Pharrell Williams陀飛輪腕錶
機芯底板嵌入的藍色砂金石玻璃,象徵着繁星點點的宇宙;錶殼中間的棕色金屬陶瓷,則以其獨特的金屬光澤模擬火星地表;鏤空的鈦合金橋板,呼應火箭發射臺的結構;錶冠的設計靈感,則源自火箭艙與火星探測車的輪胎。
最終,RM 52-05成了一件「可佩戴的觀念藝術品」。它所講述的故事,是法瑞爾的個人信條——「如果不具顛覆性,那就太乏味了」。
敍事驅動的價值飛躍
在奢侈品行業,贊助和代言是最容易複製的傳播方式。但RICHARD MILLE所走的「深度共創」路徑,把腕錶變成了一個個複雜的協作故事——背后有法拉利工程師的底盤草圖,有高爾夫擊球的物理數據,有馬球球棍衝擊力的實驗記錄,也有火星地形的微縮琺琅圖。
當這樣的作品呈現在收藏市場,它們天然擁有稀缺性:不僅產量有限,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某個特定事件和特定人的「唯一版本」。在這個意義上,RICHARD MILLE已經把體育與藝術合作,從表面化的品牌宣傳,轉化成了植根產品、產生持久文化價值的「第二條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