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H」上市熱潮:中國企業國際化正當時

2025-09-22 08:39

2025年,中國資本市場迎來新一輪「A+H」上市潮。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9月14日,年內已有17家A股上市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H股上市申請,另有超過10家企業宣佈籌劃赴港上市。與此同時,港股市場年內新增11家「A+H」公司,總數量達161家,覆蓋新能源、生物醫藥、消費、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一趨勢既是企業全球化戰略的主動選擇,也是港股市場流動性回暖與制度優化的直接體現。

政策紅利釋放

中國證監會於2024年4月發佈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同年10月,香港市場也積極優化審批流程。對於預計市值超100億港元且合規記錄良好的A股公司,香港證監會與聯交所設立了「快速通道」,問詢周期大幅縮短。2025年8月,港交所進一步放寬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市值門檻,允許無盈利、無收入的科技企業通過「18C章」規則赴港融資。

制度優化直接推動港股IPO活躍度飆升。有關數據顯示,2025年前8個月,港股主板新上市企業達60家,超2024年全年水平;再融資規模達2144億港元,同比激增150%,其中比亞迪股份、小米集團等企業通過配售完成超百億港元融資。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港股正從傳統金融中心向科技、創新、綠色產業融資樞紐轉型。」

融資規模飛躍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表現強勁。根據安永報告,港交所以140億美元(約1087億港元)的籌資額位列全球首位,佔全球總籌資額的24%。

與去年同期相比,港交所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增長了33%和711%。瑞恩資本的數據進一步顯示,2025年上半年通過IPO上市的42家上市公司一共募資1070.61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增加937億港元,漲幅高達701.3%。

募資規模也顯著擴大。2025年上半年,募資超過1億美元的IPO有19家,相應募資990.35億港元,佔全部IPO募資的92.5%。

新經濟領域企業傾向赴港上市

從行業分佈看,2025年上半年的44家港股新上市公司中,消費行業企業數量最多,共有18家,佔比40.9%。醫療保健業和TMT行業(科技、媒體和通信行業)緊隨其后,分別有9家(20.5%)和4家(9.1%)。這三個行業的佔比合計達到70.5%。

生物科技與健康行業IPO活動保持活躍,IPO數量與零售和消費行業並列第一,均為11家。這表明新經濟領域企業尤為傾向赴港上市。

知名企業加入上市潮

不少知名企業加入了這波「A+H」上市潮。9月14日,紫金黃金國際通過港交所聆訊。作為「A+H」上市公司紫金礦業的控股子公司,紫金黃金由紫金礦業的所有中國以外黃金礦山整合而成。市場消息稱,紫金黃金國際計劃近期開啟在港首次公開募股,目標估值超300億美元,預計籌集超過30億美元的資金,有望成為今年香港第二大上市項目。

服裝品牌海瀾之家也於9月公告,董事會已授權管理層啟動H股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公司表示,此次赴港上市是為「深化公司全球化戰略佈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

9月12日,時尚珠寶龍頭品牌潮宏基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公司以1.4%的市佔率在中國時尚珠寶市場位列第一。潮宏基擬募資用於東南亞市場擴張與香港海外總部建設。其招股書顯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7%,但目前境外門店僅佔門店總數的3%。通過港股上市,潮宏基計劃2028年底前在海外開設20家自營店,構建「國內基地+國際網絡」的全球化佈局。

國際投資者興趣增加

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興趣正在增加。港交所方面表示,自去年年底以來,中國在創新科技方面的突破吸引了全球資本的注意。南向資金也持續流入港股市場。上周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608.22億港元,單周淨流入為5月以來最高,已連續17周淨流入。

憑藉制度優勢,香港市場已成為國際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首選平臺。外資流入港股市場的趨勢日益明顯。今年8月香港還通過了《穩定幣條例》,更加體現了香港金融體系創新、靈活的優勢。

港股市場活力迸發

港股市場的流動性改善為「A+H」上市潮提供了堅實支撐。2025年以來,恆生指數累計上漲27.79%,領漲全球主要股指;南向資金年內淨流入超1萬億港元,佔港股日均成交額的30%。與此同時,外資迴流趨勢顯現。華泰證券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EPFR口徑下被動外資年內流入港股約123.7億美元,其中科技、醫藥板塊獲重點加倉。

基金市場表現印證資金偏好。截至9月14日,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年內漲幅達172.12%、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葯ETF漲幅超112%,顯示投資者對港股科技與消費龍頭的強烈信心。博時基金趙憲成分析稱:「港股上漲是基本面修復與資金面共振的結果。隨着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新興市場資金成本下降,港股作為中國資產國際融資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

港股市場的活力不僅體現在IPO和二級市場,上市公司回購也持續升溫。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有223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計回購股份53.20億股,回購總額達1225.69億港元。回購通常意味着上市公司和股東看好公司長期價值,且擁有較為充足的現金流。

AH溢價指數也大幅回落。截至9月9日,恆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已經達120.13,這意味着A股整體較港股的溢價已收窄至20.13%。寧德時代恆瑞醫藥美的集團等多隻股票的港股價格已超過A股。

 港股市場連接中國創新與世界資本

展望后市,「A+H」雙軌模式有望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核心路徑。瑞銀證券諶戈預測,隨着港交所上市制度持續優化,2025年港股IPO募資總額將達1300億至1500億港元,其中科技、醫藥企業佔比將超60%。與此同時,A股公司通過換股吸收合併、私有化等創新方式實現「A+H」上市的案例增多,例如新奧股份擬通過子公司私有化新奧能源並同步介紹上市,為產業整合與資本運作提供新範本。

正如陳翊庭所言:「當中國企業站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關鍵節點,港股市場將成為連接中國創新與世界資本的橋樑。」在這場資本與戰略的雙向奔赴中,「A+H」格局正書寫着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